在這次會議中,農業農村部釋放了兩個重要信號,關系到2023年乃至未來養豬戶面臨的市場走向!同時也宣告著中國水產養殖業進入了壹個新時代!
養殖規模達70% 2月15日,農業農村部在京召開最新壹次畜牧獸醫統計監測電視電話會議,釋放了兩個重要信號!
壹是會議指出,2022年,在全行業共同努力下,全國肉奶產量創歷史新高,禽蛋產量接近歷史最高水平,畜禽養殖規模超過70%,為“菜籃子”產品穩定生產和供應提供了堅實支撐。
這是農業農村部正式公布的中國水產養殖規模。70%意味著中國大部分水產養殖產能已經規模化,散養戶的市場份額已經極小。
而且從後壹句話來看,中國生豬生產、牛羊生產、雞蛋生產的規模將進壹步提高!
因為對於行業來說,規模化養殖更有利於疾病防控;對於產能來說,規模化更有利於快速調控;對於民生保障,規模更便於穩定生產和供應;對於經濟發展來說,規模更有利於衍生價值。......
但也要認識到,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提高,無論是規模養殖場還是散養戶,都將面臨豬價更加穩定、產能更加飽和、競爭更加激烈的“微利時代”。
換句話說,在有限的生豬市場中,規模化產能在增加,只有優秀的養殖企業或產能才能勝出,盲目擴張卻問題重重的豬企同樣危險。
謀易咨詢首席顧問王中先生在2月15日由寧波三生主辦的“新周期下規模化豬場巨變與跨周期管理的突破”網絡直播中指出:近年來,由於中國養豬業的快速發展,很多企業擴張速度非常快,但也凸顯出三個主要問題。
首先是企業理念的問題。很多以前養豬的企業現在養豬了,但是他們養豬比較輕率,缺乏敬畏之心,所以養不好。
第二是企業協作的問題。大型養豬企業層級多、部門多,協同工作難度大。如果不能改變,不能打通協作的問題,就會造成效率低下。
第三是執行力。很多大型豬企使用的豬場管理手冊都差不多,但為什麽有的成本高達9元/斤,有的成本只有7.7元/斤左右?其中和團隊執行力有很大的關系。
以非鼠疫防控為例。2018部分豬企非鼠疫防控到位,但部分豬企今天經常出現防鼠疫漏洞。為什麽?不是防止違法行為的方法,而是執行!
牟毅咨詢首席顧問王中老師
寧波三聖資深技術專家王艷春博士在直播中指出,無論是企業的發展,還是養豬場的盈利,歸根結底還是需要人才來推動,但現在很多豬企都面臨著“招不到人、留不住人、人工成本上漲”等困境。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很多優秀的養豬企業都采用了批量生產模式,顯著提高了養豬場員工的幸福指數和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比如三生在壹個2400頭規模場的驗證表明,在科學的批量生產模式下,員工數量可以從壹開始的24人減少到8人,直接節約115000!115000對應斷奶仔豬,平均頭成本20元左右。
而且需要註意的是,人均效率提升最大的節約不是人員成本,而是生產績效的提升,管理難度的降低,疾病風險的降低,這些都遠遠高於人力成本的節約!
可見,無論是散養農戶還是大型豬企,都還有成長的空間和需求,市場越來越不靠譜。即使最近豬價在漲,也要警惕新的“豬價陷阱”的形成......
農業農村部在會上公布的第二個重要信號是,當前豬肉消費已進入淡季,各地要加密預警信息,引導養殖戶順勢而為,避免盲目壓欄影響價格回升。
收集豬價的朋友都知道,最近三天豬價明顯呈現上漲趨勢,讓很多人對豬價的反彈有了更大的期待。
此時,大家很容易想再壓壹會兒欄,以等待後續豬更高的價格!
從操作上看,確實有可能影響豬價繼續回暖,但這相當於提前透支了後市,壓力棒形成的產能增加會導致後續豬價在真正應該上漲的時候崩盤,延長豬價的低谷期!
謀易咨詢首席顧問王中老師明確指出,我們現在處於第五個豬周期的觸底期,2023年三四季度將迎來第六個豬周期的上升期。
觸底期不等於磨合期,說明我們的豬價還在摸索底部的過程中。不如等豬價回暖的時候再跌到底,早日迎來真正的上漲期!
因為目前雖然肥豬價格已經降到7元左右,但是仔豬還在盈利區間,這和2021的時候,大量烤乳豬淘汰仔豬產能是不壹樣的。只有當仔豬跌破成本線,帶動母豬價格下降,行業去產能,行業去產能兩三個月,才是周期的真正拐點。
2023年的市場絕對不會這麽平靜,因為第五個豬周期是壹個情緒周期,現在的產能沒去,情緒沒退。
總的來說,豬企和養殖戶對後市肯定是心存敬畏的,那麽如何在這個復雜的生豬市場中,成功突破周期底部,實現豬場的持續健康經營呢?答案是不僅要增效降本,還要準確把握豬的周期變化!
跨周期管理微利時代正在快速到來,但養豬成本和競爭在不斷上升。那麽在這種內卷化的環境下,豬企和養殖場如何成功突圍,實現跨周期經營呢?
寧波三聖資深技術專家王艷春博士壹針見血地指出,從2013年到2023年,生豬養殖成本從約14元/kg上升到約16~17元/kg,成本的飆升考驗著所有養豬企業和養殖戶的盈利能力。
近年來,成本的增加主要在“仔豬成本、飼料成本、人工成本、固定資產折舊、防病成本”等方面,所以很多豬企或養殖場都盯著成本,想降本增效,但實際上,豬企長期經營的邏輯應該是通過利潤管理來增產增收,而不是壹味追求低成本。
比如,如果能做好後備豬的配種、繁育和精準營養,就能為整個養豬場的經營利潤做出巨大貢獻。
即使每頭後備豬提前壹天分批同期發情入群,也能節約成本15 ~ 20元的標準。規模大的話,這壹塊利潤可觀。
另壹個例子是疾病管理。我們發現大周批(35天批)可以實現產房全進全出。即使豬場出現藍耳病、腹瀉等中大型疾病,批量生產至少可以幫助豬場減少1/3以上的損失,也讓疾病對豬場的影響變小。
綜上所述,在批量生產中,我們的生產管理者不能總是以壹個養殖端的結果來衡量批量生產的投入和產出,而應該綜合衡量綜合經營的成本、人效和豬效的提高、保種端和育肥端某個生產指標的提高。
寧波三生高級技術專家王艷春博士
謀易咨詢首席顧問王中先生也認為,2023年真正的盈利會是空頭,但還是會有壹個不錯的高點。大家要盡可能的抓住機會,搞好生產,降低成本。
比如回顧過去四年,2019既是災難也是商機,2020年是高起大落的壹年,2021是大虧大盈的壹年,2022年是大起大落的壹年;這是歷史上最好的四年,也是最壞的四年。有的企業賺了很多錢,有的企業卻損失了過去10年積累的利潤。
同期豬企差距為什麽這麽大?這是因為有些人把握住了周期,而有些人卻辜負了周期。
影響豬周期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意外、幹預和人性,疊加形成了近四年的超強豬周期。
回過頭來,王中先生說,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第五個豬周期的下行期,這個周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周期的規律性經驗不再完全重復——大企業相對更理性,產能增減幅度更小,周期概率會縮短,周期振幅會逐漸變小,操縱豬價的手壹直在。
那麽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要搞清楚豬周期的位置,有助於做出正確的增加或減少產能的計劃,做出選擇交易點的決策,實現逆周期的反向操作。
在每個周期中,“逆周期”操作非常重要,可以幫助我們在周期低的時候儲備產能,從而節約成本;在市場好的時候釋放產能,實現利益最大化!此外,由於周期是不斷變化的,豬企也應該能夠靈活經營。只要能降低經營風險,提高經營效率,什麽都可以賣。比如仔豬價格好就賣仔豬,虧了就繼續育肥,隨時調整經營策略。
總的來說,2023年的豬價形勢可以用“謹慎樂觀”來形容。
因為養豬業的產能還沒有去化,觸底還需要壹段時間;但是過去疫情消費在恢復,高層非常希望把豬價穩定在合理區間,讓養豬戶不虧,消費者吃肉不貴!供參考,管理層的觀點是過去周期的經驗做不到新周期的邏輯。有時候豬價高不壹定代表豬少,做生意不能急,虧了壹半。
最後,王中先生表示,三生帶來的壹些科學高效的生產模式和管理經驗,對我們水產養殖生產過程中的提質增效非常有幫助,大家可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