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根1879年出生於朝鮮海州,1909年10月26日,在哈爾濱火車站刺殺了挑起中日甲午戰爭和吞並朝鮮半島計劃的主要策劃者、曾四度出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1910年3月26日,年僅31歲的安重根在中國大連的旅順監獄被日本關東都督府高等法院判處絞刑,英勇就義。
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壹貫認為是朝鮮愛國人士的壹次自發性的報復活動。另外壹次就是1932年4月29日尹奉吉等在上海暗殺侵華日軍總司令白川大將,那壹次幕後有王亞樵,甚至國民政府支持,安重根行刺究竟有沒有幕後人物?
與暗殺白川這種軍人不同,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可以說影響了亞洲甚至世界歷史。從日本的角度,出身貧寒、五尺之軀心雄萬夫的伊藤博文是民族英雄,明治維新的功臣之首。正是在他的推動下,日本迅速成為列強之壹。甲午戰爭他居功甚偉。但是和其他人不同,伊藤博文屬於日本的穩健派,盡管他是首任韓國總監,可是反對日韓合邦,認為合並是長期的問題。
從甲午戰爭到二戰的五十年間,日本的興衰可以說和擴張有關。日俄戰爭中正式吞並朝鮮,然後不斷蠶食東三省。九壹八拿下東三省,最後是盧溝橋全面入侵中國。偷襲珍珠港後橫掃南洋和東南亞,然後開始走向失敗。日美對抗中日本不敵的原因是日本的工業體系不如美國,而根本原因是日本擴張太快,占領的地區只是作為原料地,而沒有經過長期的發展成為壹體化的工業體系。當美國的戰爭機器全速運轉起來,日本基本上是依靠本土的力量,不僅存在規模問題,而且勞力缺乏,無法進行大規模工業發展,占領區能夠提供大量的原料,可是由於本土的生產能力限制,不能轉化為軍需品,導致丟掉了戰爭。
如果按伊藤博文的策略,日本進行穩健的擴張,先經營幾十年臺灣朝鮮,然後再緩緩蠶食東三省,然後圖其他。這樣這些新占領的地區工業和經濟發展起來,日本整體的實力就會大幅度的增長,這些地區的人力資源也可以被充分利用,是有可能成為和美國壹較短長的強大帝國的。而伊藤博文死後,日本的侵略步伐越來越大越來越狂妄,超出了自身的極限,其敗在所難免。伊藤博文可以說是日本的智慧和大腦,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是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對中國對朝鮮都是千秋功業。
舉世皆知的這次行刺有何謎團?其實就是誰指使支持安重根行刺?是不是僅“高麗復仇團” 所為?日本人將這個當眾行刺而且供認不諱的刺客在大連關押了四個月才處決,究竟是希望得到什麽東西?這次行刺發生在哈爾濱,雖然是中國領土,可是當年哈爾濱居民以俄國為主,作為俄政府雇員的鐵路員工及家屬達10萬之眾。中國人集中在傅家甸,還有少數日本人。清朝在哈爾濱最高官員是外務府指派的負責海關的道臺。東清鐵路是俄國人的,火車站是俄國人的地盤,行刺是在俄國勢力範圍。現存的照片上,可以看到車站戒備森嚴,安重根身懷兇器,竟然能輕易地沖過兩排俄國士兵,來到伊藤博文面前連開三槍,如果是個人行為,未免太容易了。
安重根事後交代,本來想在路上行刺,因為怕連累中國官吏,所以才選在俄區動手。行刺,機會千載壹時,目的是主要的。不在容易下手、機會較多的沿途下手,而選擇戒備森嚴的車站,僅僅是為了不連累無辜,這個理由很難令人信服。即便是在中國境內下手,日方最多也就是責怪中方護衛不周,慷慨赴死之人幹嗎考慮這麽周全?
安重根殺伊藤博文是因為他是朝鮮國滅的元兇,在朝鮮,伊藤博文是事實上的高麗王,出入森嚴,沒有下手的機會。到日本行刺更不可能。伊藤博文到哈爾濱這次,確實是個良機。那麽,伊藤博文為什麽要來哈爾濱?
伊藤博文到哈爾濱是和俄國財政部長會面的,人家從聖彼得堡千裏迢迢的來到俄國勢力的盡頭,伊藤博文肯定要趕到哈爾濱去見他。兩國四年前剛剛壹場大戰,這時候為什麽安排這樣壹次會面?
日俄的這次會面的確事出有因。此前不久美國鐵路大王哈裏曼來東北考察鐵路。回去以後,美國國務院即提出東三省鐵路中立計劃。哈裏曼早在1905年利用日俄戰爭的機會,企圖染指日本所有的南滿鐵路,可惜因為日本政府的暗算而功虧壹簣。其後,又通過唐紹儀繼續此事,但是因為光緒和慈僖相繼逝世,唐紹儀的靠山袁世凱被撤職,計劃又流產了。現在美國和清廷遙相呼應,提出這個鐵路中立計劃,不僅針對日本的南滿鐵路,也針對俄國的北滿鐵路。俄日憂心忡忡,這才決定各自派出大臣在哈爾濱會晤。俄方為財政大臣,日方則為人在朝鮮的伊藤博文。野心勃勃的哈裏曼與1909年9月9日去世了,失去了這個強有力的推動者,這個東三省中立計劃最後流產,其唯壹的效果是使伊藤博文離開朝鮮,命喪哈爾濱。
其實哈裏曼的建議不算新鮮,清廷在此之前也收到壹份大同小異的文案,是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呈報的,向徐世昌作出這個建議的人叫施肇基。施肇基是從晚期到民國的壹位風雲人物,中國外交界的柱石之壹。他是留美幼童,畢業與康奈爾大學,是清政府裏的留美派。施肇基是唐紹儀的侄女婿,後來出任唐內閣的交通和財政總長。哈裏曼很可能通過唐紹儀和他建立聯系,並采納了他給徐世昌的建議。
施肇基此時的官職正是哈爾濱道臺,全稱吉林西北路兵備道兼濱江關監督,力薦他出任這個職務的正是唐紹儀。伊藤博文因為他的建議而遠道而來,到達的正是他坐鎮的濱江關,這絕對不是巧合。
這壹天,施肇基表現得從容不迫。施肇基在早年回憶錄中寫道:“伊藤之案起於美國鐵路大王遊歷東三省之後。當美國鐵路大王哈裏曼在東三省考察鐵路回美後,美外交部即發表東省鐵路中立計劃,此與余前向徐督所提說貼大同小異。俄日兩國聞知此事,頗為憂急,力謀抵制辦法,於是俄派財政大臣日派伊藤博文會於哈爾濱,商議對策。”
這壹段明確交代了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他本人,接下來是迎接伊藤博文:“余查悉伊藤到站日期,及其專車停住地點後,即派衛隊壹排往迎。東清鐵路派衛隊兩排由俄領事率領到站迎候。余因事先得知下車地位,故中國儀仗隊所在地點較俄隊為接近。”
這壹段透露了施肇基事先之周密,搶在俄國人前面占據了有利地形,讓俄國衛隊站到了歡迎人群處,而且很可能在現場制造壹點混亂,使安重根能夠安全地混進來。接下來是事情經過:“伊藤下車時,余與握手寒喧畢,即陪同檢閱儀仗隊。伊藤行過中國隊伍,即與俄領事周旋,然後檢閱俄國儀仗隊。在其檢閱俄隊時,有壹高麗人在俄兵兩排之間,日韓歡迎人群中走出,以槍擊伊藤,連放數彈,直至伊藤之頭垂到旁立之俄國財政大臣手臂時始止。旋又以其槍中余彈兩丸擊伊藤身旁之日本領事,其人臂上受傷,但未致命。高麗刺客旋為俄兵所執,乃連呼高麗萬歲,此高麗刺客即永垂史冊之高麗義士安重根也。”
永垂史冊,是施肇基這個現場目擊者和事件處理官員對安重根的評價,已經足以說明他的態度和他扮演的角色,也就是他視殺伊藤為義舉。從道理上來講,施肇基是中方在哈爾濱最高長官,日本的大臣在自己的轄區被殺,對他來說有失職的責任,為什麽如此盛贊刺客?
伊藤被刺後,施肇基做的第壹件事是什麽?“事出,余派人到傅家甸電報局,傳令今日電報只許收存,不許發放。同時電告外務部:在此案調查清楚全案報部之前,請勿發表任何文件。若有人問及此事,政府千萬不可有‘ 保護不周’之道歉語句,貽日人以口實。”
緊急事件突發,伊藤生死不知,俄日亂成壹團,施肇基最先做的是封鎖消息,並且讓北京統壹口徑,其後他獲得安重根口供。“余查此口供非常確實,乃撰壹報告電達外務部,並代撰英文通訊壹篇備外務部校北京日本英文版發表。該通訊在北京刊出之後,余始解傅家甸電報局‘扣電’之禁令,其所積壓之各國通訊電稿,乃紛紛發出。故此次中國官方之文報,為此案之最先報道。對於刺客口供記敘甚詳,各國報紙爭先轉載。日人查其口供確系真實,對我報道無法辯駁,故日方對此案迄無抗議。”
時年32的施肇基手法老練之及令人拍案叫絕,對此事件中國政府的對策完全是他壹人所為,封電、發表口供和事件經過、官方文報、各國轉載,世界各國的報道全出自他壹人之手,步步為營從容不迫,最後木已成舟,讓人覺得好象是按部就班。
施肇基為人低調不張揚,後人只知他在外交上的經歷。弱國無外交,施肇基的作為自是不顯。可是此人決非等閑之輩,是所謂敢做敢當之人。壹年後哈爾濱鼠疫流行,蔓延東三省,俄日借機爭東北主權,壹時從西伯利亞到上海二千裏路告急。危難關頭,清廷中唯施肇基挺身而出,力薦當時籍籍無名之輩伍連德出任東三省防疫欽差,並承擔在北京協調和支援。百日之內,伍連德在關外,施肇基在中樞,兩人擔起天下興亡。施肇基回憶錄中寥寥幾筆,在伍連德筆下觸目驚心。施肇基壹方面要爭取從攝政王到大臣們的支持和批準,壹方面得周旋於各國之間,還要為伍連德協調同東北地方官的關系以及和防疫隊伍中洋醫生的矛盾。特別是在獲得中國歷史上頭壹次大規模焚燒屍體的聖旨這件連伍連德都絕望的事情上,施肇基的才能非同尋常。施肇基對控制東北大鼠疫功勞不在伍連德之下,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正是敢做敢為甚至知其不可而為之、同時深思熟慮遊刃有余的施肇基導演了刺殺伊藤博文這個震驚世界、意義深遠的大事件,不連累中國官吏也是他的意思,可是他為什麽要這麽做?
這等舉世震驚的大手筆,決非施肇基壹人敢為的,他只是具體執行者,背後必定另有其人。這個其人可以聯想到他的長輩,也是留美幼童、時任奉天巡撫的唐紹儀。從哈裏曼和唐紹儀謀求南滿鐵路,到哈裏曼采納施肇基的鐵路中立計劃,說明這裏面少不了唐紹儀。
唐紹儀的發跡始於朝鮮,正是在那裏,作為稅務官的唐紹儀被駐朝鮮大臣袁世凱賞識,出任其書記官,成為袁的文膽。1901年受袁舉薦出任天津海關道,從此青雲直上。通過唐紹儀,袁世凱周圍聚集了壹批以留英美和廣東籍為主的文官。施肇基和袁世凱關系也甚好,1905年出洋考察時發現伍連德這個奇才,回國後推薦給袁世凱。袁世凱當即將陸軍軍醫學堂協辦(副校長) 的聘書寄到大馬檳榔嶼,而且虛位以待伍連德在歐洲完成進修。陸軍軍醫學堂總辦由陸軍軍醫司司長徐華清兼任,所以伍連德是軍醫學堂的真正負責人。由此可見袁世凱對施肇基的信任。袁世凱和唐紹儀相交於朝鮮,也同患難於朝鮮,他們的仇人正是伊藤博文。
1884年,年少英發的袁世凱平定朝鮮內亂,壹舉成名,不久被解職。次年伊藤博文與李鴻章簽署天津條約,雙方同時撤兵,同時要求懲辦袁世凱,李鴻章采用折中辦法,以私人行文戒飭。伊藤博文後來四次組閣,加快與清朝爭奪朝鮮。袁世凱復出後儼然朝鮮太上皇。十年後甲午戰爭爆發,北洋軍水陸齊敗,袁世凱名列敗將之壹。
伊藤博文與袁世凱因為朝鮮而成水火之勢,有國仇也有個人恩怨。後來唐紹儀在天津當寓公時,壹次酒醉,把內幕告訴伍連德。袁世凱平定朝鮮內亂後,日方也派伊藤博文到朝鮮,雙方明爭暗鬥,朝鮮王室在兩強中周旋,角力的地點之壹就是王宮內的舞會上。舞會上有舞女表演朝鮮民族舞蹈,壹次同樣是寡人有疾的伊藤博文與袁世凱同時看中壹名舞女,壹番爭奪後,袁世凱贏得佳人青睞,攜美人而去。好色的伊藤博文引為奇恥大辱,當夜電東京上侵朝策,日本吞並朝鮮的步伐驟然加快,才有後來的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
袁世凱首次解職的第壹條罪狀就是私養官妓,伊藤博文在天津強硬要求懲辦袁世凱也事出與此。後來伊藤博文出任朝鮮統監,為了巴結他,朝鮮王室在王宮內舉行舞會。可是以好色出名的伊藤博文居然拂袖而去,並留詩壹首:花明柳暗春三月,昌德宮中太極亭,娼婦何知軍國變,無心歌舞不堪聽。20年往事,伊藤博文歌舞不堪聽。袁世凱則小站練兵,十年磨劍,聯絡在朝舊部,時刻不忘甲午。
沖冠壹怒為紅顏,伊藤博文與袁世凱這對東亞雙雄之間,有無法解的國仇家恨。1909年,伊藤博文意氣風發,而袁世凱閑居彰德養壽園,心灰意冷,哪裏能料到兩三年後能取清廷而代之?報仇只能出此下策。因此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的幕後,就是袁世凱。
人生難得幾回醉,1909年10月26日,彰德養壽園裏壹個落寞的英雄大醉長歌。
在那些逝去的歲月裏,有些人是值得我們牢記和感激的,九十六年前血熱大連沃土的安重根就是其中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