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印度對於外來企業?又愛又恨?,既希望借助於外來力量發展好本國經濟,又非常容易眼紅,見不得別人賺錢,不希望到了自己碗裏的肉被外人拿走。
營商環境差是在印投資的最大硬傷。不僅有高額的關稅壁壘,還有剪不斷理還亂的稅收糾紛。遭遇印度稅收大棒的,可不僅僅是小米、榮耀、vivo等中國企業,還有保樂力加、IBM、沃爾瑪等其他外國企業。
據美國《國會山報》等媒體報道,因為稅務糾紛,法國保樂力加7月宣布暫停在印度進行新投資,而從2007年開始,英國沃達豐和印度政府則因為回溯征稅問題打了十多年的官司。2012年,印度最高法院裁定沃達豐勝訴,但當時執政的國大黨對此不滿,印度國會於是通過壹項立法,繞開最高法院的裁定,允許稅務部門繼續向沃達豐?要錢?。
雖然莫迪政府在2021年廢除了相關的的法案,但是有關的扯皮依然再繼續。顯然,在那裏做生意,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因為它可以不斷修改法律或者以莫須有的原因,對企業的銀行賬戶進行凍結或者是給予高額的稅收罰金,而且動不動就是幾十億的人民幣。所以外企要想活著離開印度,就得做好被撕下好幾塊肉的心理準備。
其次所謂的?印度制造?也是制約外企在印度投資的因素。壹方面不斷吸引外來企業到印度投資,另壹方面暗搓搓的扶持自己的本土企業,不斷地擠壓和占領當地的低端市場,希望把技術和工廠都可以留在當地。
外來企業在這雙重環境作用下,就像是被懸掛在屠宰場裏的羔羊,只能壹步步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宰殺。不提桶跑路,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