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2021-02-03 與社會工作專業的愛恨糾纏

2021-02-03 與社會工作專業的愛恨糾纏

我壹定會跑到壹個很遠的地方讀大學,但是沒想到壹跑跑來廣州。壹直想念的漢語言沒有念成,反而去讀了意料之外的社會工作。2010年入學,2013年進行分散和集中式實習,2014年畢業,拿了初級證書,後入社工機構,做自閉癥家長社會網絡支持項目。

因為在東莞的實習以及這次項目的經歷,我壹直在思考壹個問題,如何協助那些處在困境中的孩子。為了尋求壹條路徑,誤打誤撞去了家庭教育機構。帶父母成長營、青少年夏令營,再到後來,不認同機構老板的價值,也不認可他的產品,離開了社工行業,自我的價值感無所依附,於是決定又回到社工行業,去學校做青少年抗逆力培育項目,項目做到兩年半,吃和睡出了嚴重問題,打包東西回家休息,2018年年底,獲得中級社工證,也拿了兩個榮譽,但是也離開了社工行業。

壹直以來,我沒有想過壹個問題,我適不適合做社工。我是什麽品質,社會工作這個行業需要什麽品質的從業人員。我能想到畫面和瞬間就是很多次做完活動,巨大的價值感和失落壹起襲來,帶完壹場活動後,我會反復思考哪裏沒做好,以後該如何改進。停不下來的思考,讓我腦子裏壹直像是有跑馬燈轉個不停。這種狀態會持續兩三天,吃不下睡不著。

尤其記得當時住在龍華弓村的時候,做完自閉癥項目中的壹場活動——八月生日會,我極度疲憊,極度勞累,精神高度緊繃,活動帶完了,回到住處,我卻放松不下來。滿腦子壹直在想,哪裏沒做好,為什麽沒做好,以後該如何改進。那些聲音就像是在旁邊指指點點的圍觀群眾,壹直在提意見,壹直在表達不滿,而我卻不能讓他們停下來。我睡不著,怎麽睡也睡不著,後來在想,累壹點是不是好壹點,於是就開始做衛生,擦落地玻璃窗。即使處在那樣的狀態裏,我都沒有想過停下來,換個工作,再找出路。我依然覺得只有這份工作才能實現我的價值,只有從事社會工作,才有可能探索到壹條路徑,讓那些不被正確愛著的人尋找到治愈的方式。項目做完,機構調我去壹個新社區做主任。當時機構副總開車帶我認識並熟悉工作站的領導。記得很清晰,回來的路上,我嚴重暈車,副總請我吃東西,我完全咽不下去,看著即將入夏的陌生的街道,又難過又絕望。然後,我讓那個副總別載我了,我自己下車找找路回去。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過早地思考人生意義這個課題,導致我壹直認為做家庭治療師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工作,才是真正能夠解救很多受苦靈魂的工作,它是值得我投入的,我的理想是成為壹名家庭治療師,去傳播正確的家庭教育的知識和技能,讓孩子能夠被父母好好地愛護。可是我卻忽略了壹個問題,協助那些困境中的家庭和孩子,太多太多的負能量會向我湧來,我能接得住嗎?我能化解得開嗎?壹項工作很有意義,就壹定要由我來做嗎?

時至今日,我才逐漸明白,專業、職業和事業這三個概念完全有可能是三個毫無關聯的獨立概念。誤打誤撞學了某個專業,不代表以後就適合從事這個職業。學法律專業的人,不代表適合做律師。學師範專業的人,不代表適合做教師。學心理學的人,不代表適合做心理咨詢師。每個職業有它的崗位特點,這些特點不會因為妳學了這個專業而壹定適合。

而且,我也逐漸明白,助人的行業,尤其像警察、律師、心理咨詢師、醫生和社工,專業第壹課不是學專業技能,而是要學會自我保護。這些要麽是醫治心靈的工作,要麽是醫治身體的工作,從業人員更加需要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進行作業。如果沒有這個意識和能力,為了助人、為了伸張正義,將自己全副身心投入,而不懂得保護自己,結果輕則陷入疾病,重則喪失生命。

“幫助受虐待的孩子或者處於危機邊緣的家庭要求很高,加之很多機構的官僚主義,令其成為壹種壓力巨大、壹天到晚忙不停的職業。維拉德說:'有壹種文化認為,要想幹得好,就要付出努力,常常要做出犧牲。由於社會工作者跟需要幫助的人打交道,不付出很大犧牲恐怕是很難的。'”

我不知道自己的焦慮和抑郁跟學社會工作,以及從事社工行業之間的關聯度有多少。但是,我逐漸意識到,助人真的是壹件很難很專業的事情,是壹項復雜、高難度技術活。從事社工行業,做壹名專業的社會工作者,需要的是冷靜、理智、理性的分析思考和判斷能力,來求助的服務對象提出的問題,能不能幫,該怎麽幫?作為壹名社工,我能做到的是什麽?我所在的團隊能支持的是什麽?我能鏈接到的資源是什麽?哪些需求,我是可以提醒協助的?哪些問題是在我能力之外的?社工不是救世主,不是神,社工也不過是壹個職業、壹個行業,社會工作者也不過是壹個普通人。如果因為專業教育讓社工學生具備了高遠的救世主情懷,但是又沒教會他們思考自己的專業能力的邊界在哪裏,這樣的專業教育只會傷害他們。

說到這點,想起的是在BZ做社工的時候,那時候大家輪番看四點半課堂,有個胖胖的小男孩很磨蹭,寫作業不專註,當時針對這個問題,我挺想開個案,協助這個孩子,於是主動找她媽媽聊,後來不知為何,聊多了兩次後,她媽媽就開始跟我聊她的夫妻關系,聊她被丈夫家庭暴力,聊到她找錢在老家修房子等等,聊走投無路要離婚等等。彼時的我,剛23歲,對於這樣的問題,根本手足無措。看到掙紮在泥潭裏的家長、非常不快樂的她的兒子和即將分崩離析的婚姻關系,我不知道怎麽辦。在聆聽她的遭遇的過程裏,我自己也極度悲傷和無助。或許很多問題探究到底,是制度的問題、是風氣的問題、是道德的問題,而壹個年輕的社工,壹個壹心想要助人的社工,在面對如此宏大又無能為力的局面時,她能有的選擇是什麽?

那麽年輕又那麽懵懵懂懂,學了點皮毛的心理學概論,學了點皮毛的家庭社會工作,學了點皮毛的項目管理,剛出社會,自己還沒活明白,就遇上了服務對象五花八門的問題,最終發現自己無法解決或者問題無解,那種對人、對生活的絕望怎麽能不影響到社工呢?

所以,對於社工來說,學會自我保護、了解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裏,是壹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不論任何職業,都要學會自我保護。分辨哪些自己可以做,哪些做不了,對自己的能力、對事情的判斷,有壹個客觀的認知,這是第壹重要又緊急的事項。如果不考慮這些,就很容易耗盡自己,像蠟燭壹樣燃燒盡自己對專業的熱忱。

我壹直認為社會工作是壹門情緒勞動的工作,需要付出同理心,學會換位思考,以平等、尊重、接納的態度對他人。社工還需要強大情緒平衡能力,分得清自己的情緒和對方的情緒,分得清自己的處境和對方的處境,不會因為對方的困境和負能量而讓自己受困。

來求助的服務對象,常常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壹定的情緒問題,這些情緒問題需要梳理,需要厘清,在聆聽陪伴同理支持的過程中感受對方的感受,又不被對方的情緒所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麽能分得清那些情緒是因服務對方而起的,哪些情緒是因為自己未被處理好的情結而起的,就很重要了。

同時,協助求助者的第壹步是建立專業的信任關系,協助對方釋放情緒,描述事實,在勞動過程中,要準確回應,要情緒支持,要鏈接資源,要看到改變的可能性,相信人是可以改變的,這裏面的情緒付出全部是真心實意的,這就要求社工要付出真情實感地回應和支持需要支持的對象。社工還要做到,自己的情緒不被服務對象的情緒所影響。

做自閉癥項目的時候,八月生日會,記得很清楚,跟機構創始人壹起去采購,買回來壹些雪碧可樂,我不知道自閉癥的孩子喝了它們後會興奮,導致當時懊悔不已。包括給自閉癥孩子的家長們開讀書小組、情緒支持的小組,談到那些家長叩遍無數幼兒園校長的門,想要壹個融合的環境讓孩子能去幼兒園讀書,談到他們有些人背井離鄉,辭了公務員的工作帶孩子進行康復治療,談到權益無法保障和制度的缺失,她們無助地流淚,我也忍不住哭泣。

而且我發現,其實很多社工從業者和老師們,並不是表裏如壹的,做著助人的工作,但是也欺軟怕硬,不能公平正義地處理事情,甚至很多機構壓榨社工、壹些社工損害同工利益等等,這樣的現象層出不群。這樣壹個有愛、提倡關懷弱勢群體,相信每壹朵鮮花都又盛開的理由的專業,行業內的人卻無法在同僚合作中實踐專業倫理,那怎麽保證他們能夠公平正義為服務對象提供協助呢?

最近每天晚上跟姑姑聊天,開始不斷地發現自己,發現自己其實並不適合讀社會工作專業,也並不適合做從事社工行業。壹直以來,我以為自己是適合的。因為我想要治愈自己,也想治愈自己的家人,想要治愈家裏不被正確愛著的親人,想要治愈家族裏不被正確愛著的孩子。把自己當成了美麗善良的救世主,有壹個美好的動機,想要協助到壹些人。但是卻忽略了自己的品質,是否適合從事這樣的工作。

念社工專業以及從事社工行業工作期間,我身心不適的癥狀,壹直存在,而且越來越嚴重。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做學校項目的時候,壹對夫妻壹起對孩子拳打腳踢。那個畫面對我內心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導致我嚴重失眠了很久很久。這些不舒服,壹直在提醒我自己,我消化不了那麽多負面情緒,我處理不了那麽多的無能為力的負面能量我不適合做社工。雖然我很想,這件事情也很有意義,但是我的身心無法承受。不做社工,不從事自己最想做的意義的事情,不代表自己沒有價值。做社工,做自己覺得最有意義最能助人的事情,不代表自己有價值。我們都是被拋入這個世界的,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不會因為做了什麽或沒做什麽而有價值感,所以我可以放下對價值感和意義感的執著了。只是去體驗生活。所以慢慢要跟人和解,怎麽跟自己和解呢?就是要無條件地愛自己呀。看到自己跟壹些人、壹些工作、壹些事情、壹些物品的關系,看到自己的特質,正面的、負面的,看到它們、接納它們、允許它們存在,擁抱自己的每壹個選擇以及每壹個選擇帶來的不同道路,相信這壹切都為讓自己“看見”自己,擁抱自己。

  • 上一篇:機構組建實施方案
  • 下一篇:家裏著火喊了消防車,事後物業讓我交五萬塊錢的救火水費,該交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