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大復工返崗工作力度。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尚未復工復產的企業的支持力度,幫助企業盡快復工復產;加快推進重大項目、產業鏈供應鏈重點企業、交通物流企業、關鍵基礎設施以及重點骨幹企業復工復產,確保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員工及早返崗、盡早開工。
2.倡導“穩崗留工、就地過年”。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廣泛開展節日慰問和送溫暖活動,鼓勵國有景區2023年春節期間免費開放,豐富節日文化娛樂生活,加強對留濟人員的關心關愛。指導企業按照生產經營實際需要,通過“留崗紅包”“過年大禮包”“特殊津貼”“錯峰調休”等措施,引導員工和外來務工人員就地過年、穩崗留工。
3.建立健全跨區域勞務協作溝通對接機制。開展組織化勞務協作,引導企業建立外地返崗員工登記制度,確保全覆蓋、不遺漏,做好復工返崗“點對點、壹站式”服務保障。充分發揮行業部門職能作用,深入企業協助做好職工復工返崗工作。
二、支持企業減負穩崗
4.實施援企穩崗政策。按照國家、省有關政策規定,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工傷保險費率政策。
5.落實就業創業補貼。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應屆高校畢業生到我市十大千億產業企業就業的,給予1000元的壹次性求職補貼。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按規定發放壹次性創業補貼、壹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創業場所租賃補貼。對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和擇業期內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按規定給予企業2000元/人的壹次性獎補、給予被招用高校畢業生2000元/人的壹次性就業補貼。對小微企業招用畢業年度和擇業期內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按規定給予最長12個月的社會保險補貼。
6.支持企業參與就業見習活動。實施青年就業見習計劃,支持見習單位開發就業見習崗位,對吸納見習人員的見習單位按規定給予就業見習補貼。
7.鼓勵中介機構助力復工。對符合條件的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免費介紹擇業期內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成功就業,與本市用人單位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按介紹成功就業人數申請職業介紹補貼,標準為壹次性300元/人。
8.支持勞動者靈活就業。對就業困難人員、畢業年度和離校2年內高校畢業生以靈活就業人員類型參保繳費的,按規定給予最長3年的社會保險補貼。
9.加大金融貸款支持力度。落實“濟擔—紓困貸”、創業擔保貸款、穩崗擴崗專項貸款等政策。嚴格落實對10萬元及以下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免除反擔保要求。創新“創貸+商貸”等創業擔保貸款工作模式,采取專人對接、主動上門等措施,提高審批效率和服務水平。
三、保障企業用工需求
10.建立用工短缺快速反應機制。動態了解企業用工情況,針對企業用工缺短,建立企業訴求快速反應機制。以區縣為主體,設立公布用工保障服務電話、電子郵箱等,由企業或項目所在地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對企業用工需求快速響應、迅速對接,提供有針對性的用工服務。
11.提供定制化就業服務。註重分類施策,按照“壹企壹策”模式,研究采取針對性的用工服務措施。對有用工需求的企業,有針對性推薦參加公***就業服務專項行動和各類招聘活動,並提供用工指導服務。對短期缺工企業,通過經營性人力資源機構等渠道、輸送臨時性用工等方式補充;對缺乏技能人員的企業,組織培訓機構對接輸送人才。
12.加密線上線下招聘服務。發揮公***就業服務機構、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作用,加密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擴大信息發布渠道。推廣運用直播帶崗等新型招聘對接模式,持續開展“春風行動”、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等招聘活動。有序恢復線下招聘,有針對性舉辦小規模、定制化招聘會。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企業,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規模,集中組織專場招聘活動;對中小微企業,分群體、分行業、分區域開展招聘活動;對靈活就業人員,充分發揮各級零工市場作用,組織小型專場招聘。
13.組織開展實習實訓。指導職業院校統籌安排應屆畢業生、在校學生認識實習和崗位實習計劃,通過工學交替、多學期、分段式多種形式實踐性教學改革等方式滿足企業用工需求。指導技工院校開展應屆畢業生頂崗實習和在校學生跟崗實訓計劃,把學生實習實訓與企業復工復產結合起來。
14.支持企業間用工余缺調劑。充分利用就業信息對接平臺,免費為用工余缺的企業發布供求信息,支持受疫情影響停工停業企業就地就近向用工緊缺企業輸送富余員工。對開展***享用工的企業,免費提供勞動用工法律政策咨詢服務,指導及時簽訂合作協議,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四、穩定企業勞動關系
15.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鼓勵企業結合需要靈活安排崗前培訓、職工在崗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按規定享受職業培訓補貼。
16.加強企業用工指導。支持因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與職工協商采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居家辦公等方式,穩定勞動關系和工作崗位。鼓勵開工不足的企業允許職工兼職兼業、自主創業。同時,指導企業使用電子勞動合同,依法依規妥善處理特殊時期勞動關系,規範用工行為,通過協商方式解決矛盾糾紛。
五、提升就業服務質效
17.優化涉企事項辦理。加快就業和人才服務體系升級建設,優化簡化服務流程,提升基層公***就業和人才服務經辦能力。推行靜默認證、電子簽章、不見面服務,推進就業登記、勞動用工備案、社保登記、就業創業和人才補貼申領等涉企服務事項“壹次辦好”“全程網辦”,實現更多涉企事項即時辦結。推出更多“無證明”事項,減證便企。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主動識別政策對象,推行“政策找企”、資金直達,提升市場主體政策獲得感、滿意度。
18.強化就業困難幫扶。深入實施城鄉公益崗提質擴容行動,繼續開發壹批生態環保、保潔環衛、社區服務等城鄉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對就業困難人員開展就業援助,優先支持就近就業和返鄉創業。開通失業保險金快速申領通道,及時對符合條件人員兌現失業保險待遇、臨時生活補助,確保春節期間政策落實不斷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