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 12年8月,根據東德政府的規定,壹堵柏林墻橫跨東西柏林之間,成為德國分裂的象征。28年後,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德國和德國合並。作為德國分裂的產物,柏林墻開始被拆除。冷戰結束後,德國在原柏林墻舊址上修建了壹座兩德統壹紀念碑。
柏林墻的建立是由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的沖突引起的。二戰後,前納粹德國首都柏林被分為東柏林和西柏林。柏林墻修建前,約有350萬德國居民逃離蘇聯占領區以及後來的民主德國和東柏林地區,其中約有260萬人是從1949到1961。
擴展數據:
1945年4月,蘇聯紅軍進攻柏林。壹個月後,鄧尼茨決定投降,德國戰敗,隨後英、美、法等盟國相繼進入柏林。1949年,德國被四大國根據波茨坦協定瓜分,原德意誌第三帝國的領土被壹分為二。
西半部後來建立了“德意誌聯邦共和國”,簡稱“西德”,後來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東半部建立“民主德國”,簡稱“東德”。
隨著德國的分裂,前德國首都柏林也分裂成兩部分,成為東柏林和西柏林,柏林完全位於東德境內。這意味著西德的壹小部分領土在其他國家,而對於東德來說,他的國家有壹小部分半城市,是其他國家的領土。
百度百科-柏林墻
百度百科-東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