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的認定,也稱歸責,是指特定國家機關或者國家依法授權的機關對行為人的法律責任的判斷和確認。在我國,歸責原則可以概括為:責任法定原則、公正原則、效率原則和合理性原則。
法定責任原則是指法律責任作為壹種消極的法律後果,應當由法律規範預先規定,包括在法律規範的邏輯結構中。當存在違法行為或法定事由時,應當按照事先約定的責任性質、範圍和方式追究行為人的責任。
正義原則要求追究法律責任:壹是任何違法、違約行為都要依法追究相應責任。第二,責任與違反法律或造成的損害相平衡,即人們通常所說的“罰當其罪”、“罰當其罪”。第三,正義要求綜合考慮使行為人承擔責任的各種因素,從而合理地區別對待。第四,正義要求按法定程序追究法律責任,除非符合法定程序,否則不追究法律責任。第五,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壹律平等,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要以同樣的方式追究法律責任。不存在不受法律約束或淩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
效益原則是指在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時,要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強調法律責任的效益。
合理性原則是指在設定和訂立法律責任時考慮各方的精神和情感因素,以真正發揮法律責任的功能。
上述四項歸責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合法、公正、有效、合理”。合法、公正、有效、合理的法律責任歸屬,是正確、充分發揮法律責任功能、實現法律價值的必要條件,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