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經濟處於下行周期,還有疫情因素,形成了雪上加霜的疊加效應。這種效應作用於市場主體,導致收入和利潤下降,也導致很多地方政府財政吃緊。在這種背景下,更需要地方政府盡力保護市場主體。國務院發布了壹項嚴格禁止使用罰款創收的禁令。其目的是保護市場主體,維護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優化營商環境。也說明中央政府在努力降低企業和經營者的成本,抑制地方政府靠罰款創收的沖動。
這些地方政府罰款的沖動,主要源於缺錢的現實困境。但是在企業和個人缺錢的時候,想著從企業和個人身上補錢,並不是壹個好的措施。壹般財政收入主要由稅收收入和罰沒收入組成。受疫情和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影響,中國經濟面臨壹些挑戰,地方稅收收入總體呈下降趨勢。為了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維護市場主體,政府也出臺了退稅政策,這也意味著地方政府的稅收也在減少。與此同時,地方政府的壹些剛性支出仍然面臨很大壓力,許多地方政府面臨嚴重的收支問題。而且壹些地方還沒有真正樹立過艱苦生活的思想,想靠非稅收入特別是罰沒收入來彌補財政缺口。
要遏制地方政府的“罰款沖動”,關鍵是要消除監管盲區,讓各職能部門守法透明執法,同時減少地方罰款的動力。進壹步完善法律規則,使處罰依據更加明確。要堅決避免亂罰款,嚴禁利用罰款創收。嚴禁將罰款進行排名或作為績效考核指標。特別是“壹個堅決,兩個嚴禁”的提法,就是鄭重提醒全國各地,在全國很多地方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地方財政普遍吃緊的情況下,不要把罰款作為創收手段,不要把更不用說作為排名和考核的激勵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