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師的鼓勵下,加上上了中學後,小米媽媽自始至終堅持訓練女兒的專註力和思維能力,小米也下了很大的功夫。結論:小米以班級第壹名的成績考上了某重點中學。通過這些例子,趙老師更加確信自己總結的規律:小學成績是“禁”的,是騙人的,甚至在生活中也可以說是騙人的。所以,家長不要以孩子的小學成績論輸贏,更不要因為孩子的小學成績好而得意忘形。為什麽小學成績被“禁止”?
1小學試題簡單,基礎題類型多。小學成績“禁考”,不是說老師的試卷有什麽問題,而是說小學試題比較簡單。基礎題的類型很多,所以大部分考試都不會太難,無法衡量每個孩子在智力等方面的差異。畢竟學生之間的真實水平在自學能力、專註力、邏輯思維能力上是不壹樣的,但是小學的考題基本上是無法衡量這壹點的,大部分孩子的排名都差不多。孩子只要多背壹些視覺記憶,就能拿到合格以上的分數,拿滿分的孩子也不枉幾個。
2小學科目少,難度系數小。另外,小學的科目很少,通常是數學、語文、英語,孩子學習的相對性不分散。進入初高中後,燒腦科目會更多,比如有機化學、物理、自然地理等。這些科目的提升會立刻拉大學生成績之間的距離。壹旦學生專註力差,不能上課,兩極分化後整體成績下降,影響整體考試成績。很多小學成績好的孩子,到了初中成績急劇下滑,因為邏輯思維跟不上,註意力不夠集中,導致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