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主要包括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和北宋鄭樵的《通誌》。
斷代史包括東漢班固的《韓曙》、南北朝時宋代葉凡的《後漢書》、西晉陳壽的《三國誌》、唐代方的《金淑》、梁朝沈約的《宋書》、梁朝蕭子賢的《舒淇》、唐代姚思廉的《梁書與陳書》、北齊魏壽的《魏書》。五代劉紹《舊唐書》、宋代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宋代薛《舊五代史》、宋代歐陽修《新五代史》、元代托克托《宋史》、元代遼史、金史》、明代宋濂《元史》、張《明史》。二十五史中,除了史記,其余都是斷代史。
政事史,如北宋司馬光的《子同治鑒》、南宋李導的長篇續《子同治鑒》、李新川的《建言以來年譜》、唐的《建康錄》、清代畢元的《徐子鑒》等。
制度史致力於歷代文物的詳細記載,如唐代的杜佑、宋代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宋代王璞的《唐姚輝與五代會》、南宋末年徐天麟的《西漢會》、《東漢會》、 宋代李友的《宋史》、宋代李新傳的《建燕以來朝野雜記》。
專門研究刑法法律制度的人,如、唐玄宗、劉典、李等。、略論唐律、竇儀等。北宋的《大明法》,如李善長的《劉基》,直接解讀《大明法》,如朝鮮的金左(包括洪武二十二年的法律和直接引進的法律)清朝乾隆年間,三太等人編纂了《大清律則》、《盛京滿文檔案中的蒙古律則》、《西寧、青海的樊沂例》、《秦回疆條例》。
最早的以記載地域、風俗、物產為主要內容的地方誌是三國時期吳人古琦的《樓地記》。據《隋誌?《史部地理》記載,其後有《周圖》、《冀州圖》、《周琦圖》、《幽州圖》等。記錄風俗的有《陳留風俗傳》、《北大荒風俗》等。《山河誌》有《衡山記》、《遊》等。當地建築師的記錄包括三福黃圖和洛陽宮書。洛陽的伽藍和華山的精舍都有記載寺廟的。隋大業年間,尚書省編纂了《郡縣風土誌》、《郡縣域誌》、《郡縣圖誌》,開全國地方誌、縣圖編纂之先河。然後是唐代李繼孚編纂的《元和縣制》,宋代王存、曾昭、李德初編纂的《元豐九域誌》,石悅編纂的《太平宇宙誌》,元初雜麻辣丁、於應龍編纂的《大元統壹誌》,明英宗李習安重修的《大明統壹誌》,康熙的《大清誌》。國家區域地圖的私人編纂者包括宋代朱穆的《郁芳攬勝》和清代顧祖禹的《讀史郁芳紀要》。私人編纂的地方誌有金人常編的《華陽國誌》、朱昌九的《吳郡圖》、梁克甲的《三山誌》、範成大的《吳郡誌》、羅援的《新安誌》、孫的《誌》、陳其清的《赤城誌》和《長塘誌》。、莫友芝的《遵義誌》、洪的《涇縣、淳化、長武誌》、武夷的《偃師、安陽誌》、段玉裁的《富順誌》、的《朝義誌》、李兆洛的《鳳臺誌》等。
史部還收錄了大量學者對上述史書的收藏、索引、考證和補註,如裴植《宋代史記集》、司馬振《唐代史記索引》、《張湯守節史記正義》、《清代漢書疏證》、《清代漢書地理質疑》、《許嵩《清代漢書西域傳》補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