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壹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張“身份證”,是日常行為中誠信和正式交往中信用的總稱。泛指真誠、誠實、守信、如約等。但壹般主要指兩個方面:壹是指待人真誠坦誠,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信守承諾。
作為倫理規範和道德標準,“誠”和“信”最初是分開使用的。孟子曰:“誠則天道也,誠則人道也。”
《中庸》也說:“誠為天道,誠為人道。”信的基本含義是信守諾言,言行壹致,真實可信。“誠”與“信”的第壹次結合,是在《逸周書》:“成人不嘗,誠助妳,助妳長富。”“父子之孝,兄弟之誼,君臣之忠愚,鄉黨之誠。”
擴展數據:
誠信在人際交往中創造壹種和諧的關系,這是大家所期待的。
誠實將友誼建立在誌趣相投的基礎上。妳不應該把妳的輩分、地位、權勢、財富作為交友的資本,而應該互相尊重,這樣才能達到“以法修身”所說的目的:“交友不諂媚,交友不驕。”遇到權貴的人,不會奉承;遇到貧窮的人不會自大,這是平等朋友的價值。
誠信把人際交往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彼此以道德為原則。這是君子之間的友誼。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在《宗族論》中深刻分析說:“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友...對小人好的也有利可圖,貪財的也有錢。
當他們誌趣相投的時候,臨時壹方就當朋友了,這也是假的。小偷不會努力獲取利潤,也不會為此付出代價,而是會造成傷害...這位先生不會。保持它的人是道德的,形成它的人是忠誠的...如果他們培養自己,他們將相互受益...從頭到尾。“君子之間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道德基礎上的,真誠相待,友誼是持久的。反之,小人物之間的友誼是建立在勢利基礎上的,友誼是短暫的。
百度百科-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