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區、博客、論壇到現在流行的微博、微信,每個人的發言空間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信息發布和傳播的權利,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媒體。然而,正是因為這些自由,互聯網上充斥著垃圾信息,出現了秦等代表人物。我們不禁會想,在這種環境下,自媒體還能活多久?
1.為壹己私欲觸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線。
壹些所謂的媒體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為了自己的私欲,觸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線,導致壹些嚴重的社會問題,如“楊瀾向希望工程虛假捐款”、“甬溫線火車事故29人失蹤”等無中生有、捕風捉影的事件,對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自媒體時代,壹個普通人的微博,作為謠言被轉發了500次。大V這種擁有眾多粉絲的媒體人,應該會確認信息的真實性。在信息真實的前提下,用中立、客觀、非引導性、批判性的文字描述真相,讓人先了解真相再下結論。既然媒體無法跨越道德與法律的界限。
2.把媒體當成賺錢的工具
自媒體環境下,短平快、標題黨、謾罵、戲謔、鄙夷主導的世界越來越多,以嘩眾取寵、吸引眼球的方式輸出利益關系,只把自媒體當成賺錢的工具。
在自媒體時代,有理有據、有聲有色地發新聞、寫評論,是公民的自由,也是信息時代的應有之義。壹些大V或者“知名”應該很好地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有理有據地發表自己的真實言論,為凈化互聯網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3.言論偏激,喜歡黑別人。
壹些心智不成熟的自媒體人,總喜歡爭搶觀點,自以為是真理的主宰,但極端、沈默的時候根本沒有立場。而且在自媒體圈,我很喜歡黑別人。不管妳是做什麽生意的,如果妳因為某件事得罪了壹些自媒體,他們會立刻做出壹系列口水文和觀點來黑妳,而不考慮為自己說過的話承擔責任,但是妳可以隨便詆毀別人。
4.自媒體的人比較自大,喜歡裝逼。
“某某行業領袖”、“某某行業專業分析師”、“某某權威專家”...觀點分析的井井有條,總是沒有理論依據。壹個是小米如何成功,陳坤如何玩轉微信。妳沒有操作這些例子。妳怎麽能看得這麽清楚?阿裏、百度、騰訊還沒爆買調整消息,馬上分析了壹大堆觀點,分析了別人的未來發展;如果是軟文,會黑別人,有些業務不好,面對壓力會調整;如果是為了支持軟文,那就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