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特點:官員的任免權和審查權集中;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科舉制度創立;以天賦為錄取標準。(回答三分得滿分,3分)
(2)政策:廢科舉,興學堂,派留學生;(3分)
客觀影響:促進了近代新知識分子群體的產生;(2分)而且有助於傳播西學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新知識;(2分)成為資
(l)特點:官員的任免權和審查權集中;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科舉制度創立;以天賦為錄取標準。(回答三分得滿分,3分)
(2)政策:廢科舉,興學堂,派留學生;(3分)
客觀影響:促進了近代新知識分子群體的產生;(2分)而且有助於傳播西學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新知識;(2分)成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階級基礎和思想基礎。(2分)
(3)背景:英國借鑒中國古代科舉制度;(2分)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經濟實力增強;(2分)英國1832年進行議會改革,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有待完善。(2分)
(4)認識:科舉制度在隋唐宋時期對中國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在明清封建制度加強時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反映了科舉制度隨著封建社會的衰落而衰落。(3分)但是,科舉制度的積極因素對近代和西方國家影響很大。(1)
試題分析:(1)特點根據材料1中“地方官員全部由尚書省吏部任免,吏部進行年度考核”的信息,可以總結為官員的任免權和考核權歸中央;科舉制度的建立,可以從“代之以科舉制度”來概括,也可以從“科舉制度的特點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首先設置秀才、明靜等科目”的信息來概括...都是按照秀才的標準錄取”,可以概括為通過考試選拔官員,以人才為錄取標準。
(2)第壹個問題政策可以概括為第二個材料中的“清政府實行新政,廢除科舉,興學派留學生”。第二個問題受材料二的影響:“但新學堂所教的科目以西學為主,包括近代西方自然科學和部分社會科學”和“新知識分子群體視野開闊,不僅容易感受到民族危機,而且產生強烈的救國責任感;而且很容易感受到近代西方國家的資產階級民主思潮,產生變革社會的自覺意識。結合所學知識,可以概括為促進近代新知識群體的產生,也有助於西學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新知識的傳播,成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階級基礎和思想基礎。
(3)第壹個問題的原因是“中國的科舉制度在英國已廣為人知;.....議會內外都認為考試制度是中國創立的”,可以得出英國借鑒了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把握1855的時間,結合時代背景,從政治和經濟兩個角度,可以得出結論: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經濟實力增強,1832年英國進行議會改革,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有待完善。
(4)理解可以從明清以前科舉制度的積極作用、明清以後科舉制度的僵化以及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等角度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