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了,讓音樂人止步不前,線下演出歸零,收入銳減。在這種形勢下,壹些音樂人和朋友無法繼續堅持自己的夢想和事業,以至於我們看到了“音樂行業的編曲/錄音師轉行做外送”的新聞...
音樂家們,我們該何去何從?
為了讓音樂人不那麽焦慮,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旗下的音樂學院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歌手兼音樂制作人簡、JZ音樂副總裁、娛樂文化產業律師趙誌功、騰訊音樂人總經理、資深樂評人王樂妍,從法律、平臺、音樂人的角度為音樂人朋友們助陣。今天的公開課,很多專業人士和音樂人在線聽課,嘉賓們也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智慧分享了很多閃光的知識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表示:“音樂人往往向往夢想和遠方,但在追求和實現夢想和遠方時需要理性。例如,在利益分配方面,他們應該合理地保留好證據,並將談判後的成本降至最低。”
在職業律師這個維度上,JZ音樂副總裁、娛樂文化行業律師趙誌功指出:“我們不應該回避談論金錢。雖然音樂是壹門藝術,但我們現在聽到的音樂大多被稱為商業音樂,是壹種可以獲得應有收入的消費品,用於每個人的生活和娛樂。所以在音樂創作和制作的整個過程中,我們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和身份。這個身份決定了妳的版權比例,決定了妳以後必須做什麽。
騰訊音樂人總經理、資深樂評人王樂妍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音樂平臺在面對音樂人的時候,要扮演好服務的角色。我們不僅要更好地服務B端用戶,還要有效地服務C端用戶。騰訊音樂人計劃從5月起,聯合酷我音樂舉辦50場線上線下的現場演出,試圖通過商業化的方式,為特殊時期的音樂人提供更多實際的幫助。
歌手兼音樂制作人簡認為:“過去,人們想聽壹首歌,只需搜索即可下載,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壹去不復返了。壹首歌的制作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需要很多人的努力。與TME的合作非常深入和諧,從歌曲制作、平臺宣發到線下演出。目前平臺對音樂人的支持是我做自己音樂以來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