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暗訪是否合法?

暗訪是否合法?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首先,公安暗訪是偵查手段之壹,只要沒有其他違法行為,是完全合法的。其次,對於記者來說,暗訪和臥底工作不是記者工作實踐的壹部分,而是記者個人的取證實踐。

壹、暗訪是否侵犯個人隱私?

記者的偷拍采訪要看實際情況。但是記者有采訪權,這是這份工作賦予的權利,可以曝光壹些違法或者不道德的事情。如果是狗仔隊,那就是侵犯個人隱私。

二、隱私是什麽意思?

人身自由權。權利主體應當按照自己的意誌從事或者不從事某種與公共利益無關或者無害的活動,不受他人的幹涉、破壞和支配。個人生活信息保密權。個人生活信息,包括所有個人信息和數據。如身高、體重、女性三圍、病歷、身體缺陷、健康狀況、生活經歷、財產狀況、婚姻、家庭、社會關系、愛好、信仰、心理特征等等。權利主體有權禁止他人非法使用個人生活信息,例如,不得窺視公民身體、日記等秘密部位。,且不得強行公開其財產狀況、社會關系等不為外界所知或未經他人同意而公開的前世今生的私事。個人通信隱私權。權利主體有權對私人信件、電報、電話、傳真、談話的內容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竊聽或竊取。隱私制度的發展與現代傳播的發展密切相關。隨著信息處理和傳輸技術的快速發展,個人通信的內容很容易被竊聽或竊取。因此,保證個人通信的安全成為隱私的重要內容。

3.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有什麽區別?

隱私權作為壹種特殊的人格權,在性質上屬於絕對權和支配權,並對世界產生影響。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必須尊重隱私權,不得侵犯或者阻礙。個人信息權益不是特定的人格權,而是受法律保護的人格利益。隱私權利人可以自行處置自己的權利,比如在網絡上或向媒體披露自己的私人信息,但隱私不能許可他人使用。個人信息可以被他人使用。根據《民法典》第1033條第五項規定,處理他人隱私信息,或者是經隱私權利人“明確同意”,或者是依照法律的規定。否則,任何組織或個人處理他人隱私信息的行為都構成侵犯隱私權。但根據《民法》第1035條規定,個人信息處理非保密信息,或者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經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四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案件調查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可以作為刑事訴訟的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無論是誰偽造、隱匿、毀滅證據,無論證據屬於誰,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第壹百五十二條技術偵查措施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措施的種類、適用對象和期限采取。偵查人員應當對在采取技術偵查措施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予以保密;通過技術偵查手段取得的與案件無關的材料,必須及時銷毀。技術偵查措施取得的材料只能用於偵查、起訴和審判犯罪,不得用於其他目的。公安機關依法采取技術偵查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並為相關信息保密。

  • 上一篇:哪個黃金交易平臺靠譜?
  • 下一篇:預防白領過勞死的七大妙招(90後過勞死全過程)

    在我們的印象中,員工猝死的事情時有發生。這些猝死員工因過度勞累而死,提前結束了年輕的生命,讓人唏噓惋惜。根據壹項統計,北京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從10年前的58-59歲下降到53-54歲。40-60歲年齡段的記者中有78.6%的人死亡,等等。上班族如何預防過勞死?過勞死什麽時候會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這裏有7個防止過勞死的建議。

    過勞死、職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