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麽?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麽?

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平等、自願、公平、誠實、守法、公序良俗和綠色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詳細分析如下:

1.平等原則:所有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2.自願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根據自己的意願設立、變更和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3.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誠實信用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秉持誠實信用,信守承諾。

5.遵守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或者公序良俗。

6.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

擴展內容:

民法的性質:

1.民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系需要相應的法律來調整,市場經濟的調整也需要相應的法律來調整,而調整市場經濟的最基本的法律就是民法。

2.民法是文明法。民法是文明社會的產物,任何社會的民法都是與當時的社會文明相適應的。我國的社會主義民法是與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相適應的,是促進和維護社會主義文明發展進步的文明法。

3.民法既是行為規範,也是判斷規範。民法規定當事人的行為方式,規範主體的行為;違反民法的規定將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同時,當事人之間發生糾紛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依照民法的規定確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所以民法的規範就是法院在裁判案件時的裁判規範。

4.民法是實體法。民法規定了主體的行為準則,確認了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因此,民法是實體法。

5.民法是私法。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所以民法屬於私法。

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是: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可以概括為:作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是具體的經濟關系,民法調整的財產所有權關系和流轉關系是基於平等自願的財產關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4條是平等原則。所有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民法典》第五條自願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願設立、變更和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民法典》第六條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民法典》第七條誠實信用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恪守信用。

《民法典》第八條遵守法律、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九條“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

  • 上一篇:買賣工廠要交的稅。
  • 下一篇:民事侵權的典型案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