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公民義務概念中的“有所為”和“無所不為”是什麽意思?

公民義務概念中的“有所為”和“無所不為”是什麽意思?

對於某種行為是指債務人有義務根據債權人的要求實施某種行為,例如,支付合同的債務人有支付的義務。

對某壹行為不作為,是指義務人有義務根據權利人的要求停止實施某壹行為,如停止侵害。

民事義務的分類:

1,法律義務和合同義務

根據義務的基礎,民事義務可以分為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法定義務是根據法律直接產生的,但未經當事人約定的義務,如不得侵犯他人財產的義務。合同義務是指當事人自己約定的義務,如合同債務人的義務。

2.積極義務和消極義務

根據義務的內容,民事義務可以分為積極義務和消極義務。積極義務是指義務人必須做壹定行為(作為)的義務,如交付財產的義務。消極義務是指義務人不得做某些行為(不作為)的義務,如不幹涉所有人行使權利的義務。

其中,消極義務可分為:單純的不作為義務和容忍義務,這些義務本可以阻止他人實施其行為,但由於約定或法律規定不能幹涉。比如不動產的相鄰關系

3.排他性義務和非排他性義務

根據義務與義務主體的關系,民事義務可以分為排他性義務和非排他性義務。專屬義務是指義務人不得將其轉讓給他人的義務,如特邀行為人履行的義務。非排他性義務是指義務人可以將其轉讓給他人的義務,如償還欠款的義務。

擴展數據:

公民權利的保護

公民權利的保護分為自我保護和國家保護。

1.民事權利的自我保護,又稱私力救濟,是指權利人采取各種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權利。保護自己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防身和自救。

實施自助行為的條件是:第壹,保護自己的權利;第二,在緊急情況下請求國家保護為時已晚;第三,必須是法律允許的;第四,事後必須立即請求國家保護。

2.國家對公民權利的保護,又稱公力救濟,是指當公民權利受到侵害時,由國家機關通過法定程序予以保護。

百度百科-民事義務

百度百科-民權

  • 上一篇:民法典中關於誠實信用原則的條文
  • 下一篇:哪些行為屬於妨礙疫情防控的違法犯罪行為?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