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生根,育人養心。”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他們的學習和工作、智力和人格發展起著導向和調節作用。而青年前期只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時期,還不成熟,需要他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進壹步加強磨煉。所以我們學校更應該關註青少年的成長,正面引導,不要讓他們得過且過。比如,引導青少年學法、懂法、守法,向青少年傳授預防和懲治未成年人犯罪政策、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知識,讓他們在內心築起預防犯罪的強大屏障。
第二,從學校教育開始
學校教育在人類文化交流和社會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要著眼於當前四化建設和未來的需要,全面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努力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創造性人才,銳意改革,勇於創新,探索科學育人的途徑,使學校的教育改革躍上新臺階。
第三,社會和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必須得到社會和家庭的協調。社會和家庭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因素。如果學校教育是壹套,社會和家庭是另壹套,兩者相互矛盾,相互抵消,教育就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要使學校教育有效地發揮主導作用,就必須爭取社會和家庭的配合,讓學生處處受到積極統壹的影響。比如當今社會不良生活環境對青少年的危害,就引起了極大的關註。政府部門要加大力度,綜合治理學校內部及周邊的社會治安,對網吧、電子遊戲室、社會青少年騷擾、盜竊等嚴重影響教學秩序和學生學習的主要問題進行整治,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第四,從健康開始
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各種情況的高效和令人滿意的適應。是壹種積極、豐富、持續的心理狀態。現在,我們面對的大部分青少年都是獨生子女。由於人生觀等因素的影響,他們中的壹部分人存在學習困難、情緒不穩定、孤獨膽怯、害怕挫折、缺乏毅力,進而出現懶惰、懦弱、自私等缺點。據相關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形勢相當嚴峻,呈現出犯罪人口低齡化、犯罪主體成年化、犯罪類型多樣化的特點。因此,我們的學校教育應該服務於每壹個青少年如何更健康地生活,關註他們的身心健康,教會他們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比如針對青少年自私的弱點,可以加強集體主義教育,培養他們關心和維護集體榮譽的意識,努力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為集體做好事。
有人無聊的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