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知道法治精神體現了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
3.理解我國公民權利的普遍性、現實性和平等性,理解公民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相應的法律義務,理解不承擔法律義務或者違反法律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4、懂得維護社會秩序的規律,能協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協調發展。重點了解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刑事、民事、行政等方面的法律知識。
5、了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關內容,知道違法與犯罪的含義,知道違法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為容易導致違法犯罪,違法犯罪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抵制不良誘惑,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知道未成年人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應當見義勇為,知道揭發檢舉、及時報警、正當防衛是打擊犯罪的有效手段。
6.了解未成年人的權益應受國家保護,了解《未成年人保護法》關於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主要內容,掌握自我保護和權利保護的方法,學會運用訴訟或非訴訟方式維護合法權益。
擴展數據:
壹、青少年的法律觀念:
青少年的年齡限制是13到25歲。包括18周歲以下的部分未成年人(法律圈對這個年齡段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義);還包括壹些19-25歲的成年人(統計青少年犯罪率定義為13-25)。
第二,青少年獲得法律幫助的途徑
1.訴訟:打官司;
2.非訴訟途徑:投訴、調解、判決、仲裁、復議、上訴等。
3.法律服務的主要機構是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還有,妳可以找當地的居委會,婦聯,公安局等等。
第三,青少年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1,不要相信陌生人,和陌生人交流要時刻保持警惕。
2、要學會辨別真假,不能盲目跟風新事物,首先要做的是辨別其優劣。
3.避免陷入困境,學會擺脫困境。遇到困難或意外時,要保持冷靜,積極嘗試尋求幫助。
眾信。青少年對法律的認識是普遍的,但結構是不平衡的。法學教育需要反思。
眾信。com-中央要求法治教育從青少年開始,還有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