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籌備工作已於9月底具備基本運行條件。從目前確定的時間安排來看,將於9月29日正式上市。
自由貿易區的定義
2013年8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面積28.78平方公裏,相當於上海面積的1/226,涵蓋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我國商務部對自由貿易區的定義是:所謂自由貿易區,並不是指在國內城市劃出壹塊土地,建立壹個有特殊經貿政策的園區,類似於出口加工區或保稅區。而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在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的基礎上,進壹步相互開放市場,分階段取消大部分商品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改善服務領域的市場準入條件,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從而形成覆蓋。
上海自由貿易區與傳統自由貿易區的區別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FTZ):是在中國(地區)依據其法律法規設立的區域性經濟特區。這種貿易方式屬於壹個國家(或地區)在其境內的貿易行為,即壹個國家(或地區)在其管轄範圍內劃出壹塊土地作為對外貿易(貿易)的市場,對這個市場的買賣不進行過多幹預,不收取或優惠通行費(關稅)。與國際上傳統的自由貿易區(FTA)不同,傳統的FTA是多國博弈,共同制定博弈方案。這樣我們就是自己在玩,遊戲規則是自己制定的,不需要多方同意。
●傳統自由貿易區(FTA):根據多國之間的協議建立的經濟體,包括協議國(地區)。指多個國家或地區(經濟體)之間的買賣業務(貿易),互相給予各種優惠政策,以完善買賣市場;至於怎麽做生意,不是壹個國家說了算,而是在國際協議的基礎上,多國合作夥伴共同討論制定規則,按照多國制定的規則進行。
FTZ和自由貿易區的相似之處在於,它們都是為了降低貿易成本和促進商業發展而建立的。為了避免兩者混淆,商務部等部門在2008年專門提出將FTZ和FTA分別翻譯為“自由貿易園區”和“自由貿易區”,以示區別。
戰略意義
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國家戰略,是先行先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意義深遠。這壹重大改革重在制度創新,重在提升軟實力,各項工作影響大,難度高。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舉措。主要任務是探索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新模式,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體制改革,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優化,實現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服務全國發展。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有利於培育我國面向世界的競爭新優勢,搭建與各國合作發展新平臺,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文字和圖片來源
百度百科/view/10747818.htm
騰訊財經/A/20130925/010410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