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午十壹點,很多工薪族都會準時打開外賣平臺App,查詢評論,爭搶特價,為自己挑選壹份合適的午餐...外賣已經成為大家處理自己食物搭配問題的主要方式,但遇到“外賣味道怪怪的”、“原來的食物有什麽問題,外賣店卻拒不承認”等問題時,大多選擇給壹個惡意差評,不會再被追究責任。
中國互聯網核心(CNNIC)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和12,我國外賣客戶規模已達5.44億。但這些顧客大多不了解外賣領域的管控規範,不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即使很多人有過不愉快的用餐經歷,但抱怨時間、金錢和其他費用的成本讓他們選擇不置可否...
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規定(壹)》已於05年3月1日實施,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頒布的《網絡餐飲服務安全管理規定》也將於2022年4月1日實施。對於四種外賣交易中常見的問題,妳可以那樣保護消費者權益!
劉先生發現外賣零食盒子異常,遂向平臺申訴。經調查發現,該外賣因消費者拒絕將外賣放入電梯而引發不滿。然後他打開零食盒子,往裏面吐口水。平臺表示賣家已發出警告,並賠償劉先生10元大紅包。趙先生表示此事不能接受。
北京朝陽法院助理法官李麗華詳細介紹,《網絡餐飲服務餐飲安全管理規定》對包裝的規定,包括外賣包裝封條或壹次性密封外包裝盒等密封方式,開封後應不可恢復;配送過程中不要打開外包裝盒,如汙染食品環境停止配送;裝卸時,機器和設備的門和蓋應在使用時關閉。
點外賣的時候,還需要註意外賣送餐的環境衛生。收到外賣食品後,首先要檢查食品包裝是否完好、清潔,配送的食品與購買的食品是否壹致,並在公共場所檢查食品是否汙染環境。壹旦發現食物被環境汙染,我們可以拒絕接受。
外賣食品在成功送達消費者之前,商家承擔著將食品詳細、安全送達消費者的責任,因此消費者可以要求商家再次給予符合食品衛生安全標準的外賣食品,或者要求商家全額退款。
商家退錢給消費者或者修改後,如果有直接證據證明外賣在整個配送過程中確實破壞了食品,商家可以根據民法中侵權行為的相應要求,約定外賣應當支付相應的損害賠償。
此外,外賣員在消費者的食物中吐痰,影響食品衛生和食品安全。消費者可以讓外賣員或者商家等相關侵權行為人承擔相應的侵權賠償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