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我是指個體的意識部分。自我是人格的心理成分,是從本我逐漸分化出來的,位於人格結構的中間層。其功能主要是調節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它壹方面調整本我,壹方面受制於超我。
3.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控制者,受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位於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是壹個道德化的自我,被社會規範、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內化,它的形成是社會化的結果。
擴展數據: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區別
第壹,三個原則不壹樣。
1.本我是感性的,本能的,追求享受的原則。
2.自我是理性的邏輯思維,根據外界環境調整人格,追求現實性原則。
3.超我是內在的道德底線,來源於人類集體認可的規範,追求道德原則。
第二,心理結構的層次不同
1,ID位於心理結構的最內層,是心理結構最原始最隱秘的部分。比如人出生的時候只有生理需求(物質需求),餓了就吃飯睡覺。但是隨著生活的成長,人逐漸有了精神需求(本我的精神需求是後天形成的)。
2.自我是自我和外部環境之間的中介環節。自我是幼兒時期在父母的培養、後天的學習和與外界打交道的過程中形成的。
自我是個體人格的執行者。它與“本我”相區別,遵循現實性原則。其主要功能是調節“本我”與“超我”的矛盾,以合理的方式滿足“本我”的需求。“自我”是個人最常意識到的部分。
3.超我屬於心理學的最外層。人的自我之所以有時會約束本我,是因為超我的監督和可能的懲罰。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來源於個體成長過程中的社會規範、倫理道德和價值觀,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
它遵循道德原則,追求完美。超我與本我相對,它抑制本我,也對自我起到監控作用。
百度百科-本我、自我和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