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概念,“和諧社會”迅速成為壹個全國性的流行語。但是幾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和諧社會”並不容易得到。真正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才能實現我們的祖先壹直在努力追求的“和諧”?我們的觀點是,構建和諧社會主要靠法律。` i}tA*f#x
“和諧”意味著和平與秩序,意味著富足和幸福。“和諧社會”的具體含義至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理解:壹是個人自身的和諧;第二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第三,所有社會制度和階層之間的和諧;第四,個人與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第五,整個國家與外界的和諧。最重要的應該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人與人和諧的特殊表現;壹切社會制度和階層的和諧,國家與外部世界的和諧,都是建立在個人和諧的基礎上的。因此,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應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點。PfzE4a
與我們的主題相比,中國人現在面對的是壹個基於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社會,個人的利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保護。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成就之壹就是我們開始認可個人尋求自身利益的行為,這有利於社會進步與和諧。6t8m*0$AP
因為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必然導致貧富差距和利益的多樣性,從而導致社會價值觀的明顯差異。因此,我們所面臨的“和諧社會”問題必然是壹個基於現實中多維利益沖突和道德沖突的和諧問題。:}JX-F#
法國社會學家塗爾幹曾說:“在壹個利益嚴重分化的社會裏,和諧必須由壹種能夠支配和控制利益對立的力量來促進、維護和保障。這是法律,也只有法律。:1BFA-zd1
我們原則上同意塗爾幹先生的觀點,但不排斥任何其他有助於構建和諧社會的相關要素,如先進的道德觀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的文化等。但是,我們應該承認,在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各種力量中,我們主要依靠的是法律,充分體現民主、充分體現人民基本權益、能夠真正“依法治國”的法律,而不是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依靠道德力量。我們繼續闡述我們的觀點:“NUO,u3,u3”:
我們並不排斥道德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如提供精神動力、營造輿論環境等,但與法律相比,法律發揮的作用更大。C9;(. y6P '
首先,道德是分等級的。第壹個層次,既不害人,也不害人;這是最起碼最起碼的要求;第二個層次是為了自身利益或私利的互利行為,這是壹種普遍要求;第三個層次是利益他人,無私奉獻,這是最高的理想。不知道其他辯手準備以什麽水平的要求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標準?法律是以第壹層次和第二層次的道德要求為指導原則的行為準則。& ampd2 | S0 & amp%h0
其次,道德不穩定。是個人發自內心的感受和選擇,是個性化的實踐。不僅內涵不穩定,維護也不穩定。依靠不穩定的東西來構建和諧社會,顯然是不明智的。M9koL5 D
第三,道德沒有強制力,而法律有強制力,可以強制糾正或懲罰違法行為。道德只能靠輿論的支持和內心的自我約束。社會和諧的基本標準是行為的和諧,即人們可以保留思想的多樣性,但在基本行為方面,必須符合統壹的行為準則。顯然,沒有強制力的道德很難承擔如此重要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