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戶是指年老、殘疾或未滿16周歲,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的村民。
五保對象的確定:本人申請或村民委員會提名。村民小組或者其他村民因年幼或者精神殘疾不能表達意願的,由本人代為申請,經村民委員會審核公布,報鄉鎮政府審核批準,發給五保供養證,憑五保供養證享受五保供養待遇。
《農村五保供養條例》第六條。
年老、殘疾或未滿16周歲、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村民,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
申請農村低保的條件
1,具有當地農業戶籍並在當地居住;
2.* *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申請前12個月的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當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家庭經濟狀況不能維持基本生活需要,財產狀況和實際生活水平與常年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情況壹致。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壹條: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收入、護士人數、護理期限確定。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無收入或聘用護理人員的,參照當地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護理人員勞動報酬標準計算。原則上有1名護理人員,但醫療機構或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參照確定護理人員數量。護理期應當計算到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為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20年。受害人傷殘後,應根據護理依賴程度和傷殘輔助器具準備情況確定護理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