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資料有錯嗎?

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資料有錯嗎?

怎麽說呢?應該歸類為:不太會。為什麽要把自己用錢、努力、辛苦學來的東西和不勞而獲的人分享?“學”就是“私”的意思。壹切屬於私有財產的東西都有權保護,理所當然要負責任。

但是,私與私是有本質區別的,不僅僅是字面上的區別,而是意義上的天壤之別。私有制包括身體和物品,屬於個人財產和主權,神聖不可侵犯。所謂的自私是什麽?是相對於“公”而言的,對於個人而言,公與私是壹對矛盾,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在不違背常識和規律的基礎上,自由轉換。比如妳是個有錢人,有同情心,心地善良,可以把自己的私房錢免費捐給別人。有的人沒有財產,卻立下遺囑,死後捐獻遺體。這沒關系。但是,如果把自己年輕鮮活的身體捐獻出來供人使用,或者收取費用,是違背常識的,也是違法的。

妳所擁有的,妳有權維護和支配,受國家法律保護。比如妳的外貌未經妳的同意就被剪掉使用,使用者違反了法律,妳可以依法得到正義或者賠償,這屬於肖像權。如果有人指責妳“自私”,那完全是無知!不知道最起碼的規則和基本的法律知識是極其不禮貌和違法的。那麽,什麽是自私?是本該自己承擔責任的事情,出於私心保護自己,推卸責任,逃避責任。比如妳自己有孩子,卻懶得照顧,把孩子交給其他不相幹或者直接負責的人打理日常事務,就是典型的自私心態。再比如,妳要分擔責任,不要承擔。該做的工作,作弊,欺騙,等等,都屬於自私的範疇。

至於妳學到了什麽,教不教別人是妳的自由,由妳自己決定。至於別人怎麽說,無所謂。重要的是在妳自己的頭腦中清楚地知道自私和自私是有區別的。把握好尺度,不要被別人的言論左右。

話說回來,現代社會提倡共享,提倡分享,但這是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的,這就是高尚與平庸的區別。選擇什麽樣的生活是每個人的自由。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為什麽不能伸出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呢?在別人陷入困境無助的時候,總是比旁觀更有人情味。社會是個大家庭,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有什麽好處?大公無私不就是社會的積極能力嗎?有時候,犧牲壹點點個人利益換取壹份對別人的溫暖,難道不是壹種仁慈嗎?互相幫助永遠比互相幫助更和諧。人的壹生,誰沒經歷過壹些逆境和坎坷?分享也是壹種美德,值得提倡。不是有句話嗎?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三思而後行。

  • 上一篇:三項規定的制定和實施辦法
  • 下一篇:土地閑置2年不予補償收回政策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