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學生的社會責任是什麽?

學生的社會責任是什麽?

當代青年學生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他們是未來民族復興的承擔者,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牢固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具有特殊的意義。

柏拉圖曾在《法律》中指出“教育是培養好人的途徑”,“教育是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青少年學生是學校教育的產物。把青年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學校的根本宗旨和職責。要實現這壹目標,不僅要傳授科學和人文知識,更要培養優秀的思想品格。當然,人類的進步離不開科學知識,但科學知識是壹把雙刃劍,如果被不同的人持有,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思維是科學知識的指導系統。但是,在相當壹段時期內,我們身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視科學知識,忽視思想教育的問題。基於此,堅持不懈地對廣大青年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就顯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青年學生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並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災過程中,當代青年學生表現出了新生代強烈的愛國情懷和人文風範,表現出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證明,這壹代青年學生能夠肩負起社會責任和民族復興的重任,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新壹代踐行者,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生力軍。這也證明了我們多年來努力構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已經深入人心,成為青年學生的精神寄托。

第壹個層次——社會主義基本文明教育是針對人的低層次需求,即自然需求。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尊重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簡而言之就是“三尊重(遵紀守法)”教育。

尊重生命是現代西方人文主義的壹個重要價值觀。英國著名哲學家霍布斯曾說過壹句名言:“人的安全是至高無上的法律。”在當代法理學中,人的生命是最高價值,其核心價值有四:自由、正義、秩序和效率。對生活的態度反映了壹個民族、壹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因此,我們應該把尊重生命作為青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價值理念。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落實以人為本首先要尊重人的生命。尊重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壹是生命的意義教育。通過了解生命的價值,端正對待生命的態度,可以教育學生敬畏、尊重、珍惜、愛惜生命。二是生存教育。據統計,我國每年有6.5438+0.6億中小學校因各種事故傷亡,對青少年學生進行生存教育迫在眉睫。生存教育也是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的教育,如安全教育、逃生教育等。三是心理健康教育。據統計,近十年來,我國精神疾病患者出現了明顯的低齡化趨勢。目前約有20%的兒童處於抑郁狀態。在15-34歲的年輕人中,自殺已被列為1死因,自覺接受心理健康診療的不到10%。心理疾病已經成為困擾青年學生的壹大問題。心理疾病的本質是心理需求和心理滿足之間的矛盾已經緊張到壹定程度。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應開展健康心理需求教育,合理實現心理需求教育,合理引導發泄心理需求教育,建立完整的心理幹預和介入機制。

遵紀守法,增強法律意識。調查顯示,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年齡比以前提前了2-3年,18以下未成年人犯罪率每年都在100%以上,14以下未成年人犯罪增長率是前者的兩倍以上。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的青少年的法律和規則意識薄弱。法律意識和規則意識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的原則是:誠實生活,不傷害他人,得到自己想要的。第三世界國家成功移植西方民主的壹個關鍵因素是其公民缺乏法律意識和規則意識。所以要教育青年學生樹立法治觀念,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內人人自由,法律之外沒有民主的觀念。守法教育主要包括法律精神教育、法律規範教育、法律意識教育和規則意識教育。

第二層次——為了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進行修養教育。有強烈的成功感就好,這是中國當代青少年的壹個突出特點。但也出現了壹些嚴重的偏差,比如缺乏責任感,以自己為中心,為了自己的追求不擇手段,甚至不顧他人安危和社會責任,出現了各種無恥無原則的潛規則。修身教育是在“認識自己”,進而成為有用之人的過程中,進行“無害化處理”的系統工程。這壹層次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壹是心智養成教育,即培養青年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良好品質,並內化為自覺行動。心智是自我認識、自我調節、自我控制、自我發展的能力,是對如何做人、我是什麽樣的人——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麽——的思考和設計。我喜歡做什麽我能怎麽做呢?我的理想是什麽?什麽樣的目標體系才能通向理想?用什麽樣的能力和手段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等壹下。當壹個學生意識到這些問題並獨立尋求答案的時候,他必然會不斷追問自己的責任,對他人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這標誌著他已經開始走向自律的境界。如果說專業知識構成了自身能力的硬件,那麽頭腦則構成了自身能力的軟件。

二是營造文明環境。中青年學生在修身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不僅沒有減輕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反而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律在壹定條件下永遠是法律。要使青年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規律發揮作用,必須創造適宜的條件,堅持用社會主義價值觀營造文明的校園環境、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在學校、社會和家庭之間進行壹盤棋,努力培育社會主義價值觀成長的土壤。

三是傳授科學和人文知識。21世紀的競爭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如何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更多的人才,特別是創新人才,是我們面臨的壹個重要課題。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向青年學生傳授先進的科學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的人文素質。因為科學知識和人文素養是人類進步的兩個輪子,是民族騰飛的兩翼。科學知識將使人文關懷獲得新的理性工具、經驗方法和技術手段,而人文關懷將為科學知識註入真善美。在這裏,人才培養的最高境界是科學知識與人文素養的和諧統壹,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第三層次——基於社會奉獻的價值追求的理想信念教育。通過以上兩個層次的教育,解決了青年學生的基本需求,按照需求層次的遞進規律,更高層次的價值追求也就水到渠成了。第三層次的教育是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各種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堅決抵制各種錯誤腐朽思想,把教育放在首位,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 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這壹層次的教育主要包括五個方面: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崇高的* * *生產主義理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這些方面可以說是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在不同層面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從不否認個人的獨立價值,但與孤立地考慮個人價值的資本主義思想家不同,馬克思主義總是將個人的命運與人類的命運結合在壹起。馬克思說:“人是壹種存在,……因為人把自己當作普遍的因而是自由的存在。”(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第56頁,人民出版社,2000年)人的不同規定總是在人的不同種類中獲得的。可以說,沒有壹個人所處的各種類型的規定性,這個人就不會被稱為社會存在意義上的“人”。

雖然無私奉獻是最高層次的價值,但無私奉獻的教育不能簡單化。在日常的思想教育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單純的、單方面的要求青年學生做出無私的貢獻。他們忘記了,壹方面,任何真正的奉獻都必須建立在個人能力的基礎上,另壹方面,任何真正的奉獻都是為了提高整體的幸福感。前提問題解決不了。我能為妳提供什麽?目的解決不了。我獻給誰?就奉獻而言,前兩個層次的價值追求,即自然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解決的是“我能奉獻給妳什麽”的問題,第三個層次,即無私奉獻,解決的是“為了誰”,即為了誰。只有把三個層次結合起來,才能把崇高的先進理想與普遍要求、具體實際統壹起來,才能把無私教育落到實處。

與傳統的青年學生思想教育體系相比,分層教育有四層含義:壹是符合思想教育規律,即循序漸進、自然發展,而不是盲目灌輸。第二,系統化的思想教育有利於在青年學生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沒有社會主義基本文明教育就談社會主義價值觀,無異於空中樓閣。第三,有利於克服傳統思想教育的弊端,如抓胡子眉毛壹把抓,或將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顛倒過來。這兩種現象都是不尊重思想教育規律的表現。第四,有利於引導青年學生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設定不同的人生價值目標,既能使他們紮紮實實地成才,又能將個人命運與集體、民族、國家和社會主義的命運緊密結合,在自身的成長過程中逐步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這樣建立起來的價值觀才能真正經得起考驗,防止需求中的“返祖現象”。

綜上所述,思想教育是培養什麽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基礎工程。按照遞進需求規律,循序漸進地對青年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是最有效的方式。這種教育以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為基礎,以人的全面需求為驅動,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通過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塑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 * * *的崇高理想將逐步、紮實、有效地深入每個青年學生的頭腦和內心。同時,為了實現這壹目標,我們認為必須將社會主義價值觀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因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小學、中學、大學的不同教育對象,編寫不同內容、不同層次的教材和相關課件,讓青年學生從小接受系統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打牢思想基礎。(

  • 上一篇:學生請病假怎麽寫?
  • 下一篇:引進人才政策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