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肯定的。數字人民幣將占領所有它想占領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深度改變它們的商業生態,讓支付寶徹底失去在零售支付市場的主導地位,回歸銀行,成為路人。
原因:數字人民幣的核心競爭力是構建了以央行為唯壹記賬主體的票據托收模式。(有點迂回,後面會用人類的話解釋)
在分析之前,有必要簡單普及壹下數字人民幣的基礎知識。因為專業術語比較難懂,所以我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表達。
央行將數字人民幣定位為M0,即流通中的現金。
簡單理解,數字人民幣在法律地位和社會功能上完全等同於我們手中的現金紙幣和硬幣,是法定貨幣。兩者都是央行負債,不是商業銀行負債,所以不存在存款保險問題,支付有保障(只要國家在,貨幣支付能力就在)。根據法律規定,任何人不得拒收現金,這是違法的,可以報警。
舉個簡單的例子:商家不能因為自己的驗鈔機壞了而拒收妳的大面額紙幣。同樣,商家不能因為不認同數字貨幣就拒絕接受妳的數字人民幣,只要它有收錢的能力。
數字人民幣的流通載體是數字人民幣錢包,分為企業錢包和個人錢包。
錢包分為軟錢包(類似於電子賬戶)和硬錢包(類似於ic芯片賬戶)。
每個自然人客戶只能在各經營機構開立1個錢包,錢包可以綁定銀行賬戶,也可以解除綁定(壹般不綁定,錢包的資金來源和去向只能轉賬,不能兌換)。任何錢包都可以綁定用戶在數字人民幣運營銀行開立的所有賬戶,即跨行壹對多綁定。
數字人民幣錢包的使用載體是央行APP、掌上銀行APP等互聯網智能終端。
硬錢包的載體是具有NFC等功能支持非接觸式射頻信號的硬件,如IC卡、智能穿戴設備、智能手機芯片(參考華為智能卡)。
首先,數字人民幣支持松耦合交易。
銀行賬戶支付時,通過互聯網與交易開戶行、人民銀行大小系統(或銀聯系統)等各方進行信息同步交互後,確認交易完成。這種模式被稱為緊耦合。
數字人民幣軟錢包也采用緊耦合的交易模式。硬錢包不僅支持緊耦合,還可以不與中心服務器互聯,直接與對方進行離線交易,即去中心化,稱為松耦合。但這種松耦合是有限的,必須在連續事務數達到上限後同步壹次。
其次,數字人民幣交易資金實時到賬。
傳統賬戶交易:必須等待賬單銀行和商戶的銀行定期結算,壹般會在T+1(第二天)到賬。
數字人民幣交易:交易成功後實時到賬,沒有清算環節(原因解釋如下)。
第三,數字人民幣錢包交易的記賬主體是央行。(本文是本文的重點。)
銀行賬戶的記賬主體是開戶銀行。
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的記賬主體是平臺本身。
數字人民幣錢包的記賬主體全部是央行(松耦合時的錢包本身)。
那麽,第三方支付平臺失去交易記賬權意味著什麽?這裏以支付寶支付為案例來說明。
然後,楊媽生了壹個小兒子,叫Netlink,類似銀聯,負責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交易,資金結算(這是自我掃盲),解決了平臺交易數據裸奔的問題。然後,楊媽和支付寶相安無事。但央媽還是擔心,全國這麽多支付平臺,誰知道誰會偷私活!
然後,數字人民幣誕生了,錢包的交易對手都是錢包。母親左手交錢,右手收錢,所以家裏做生意,不需要清算。數字人民幣接入支付平臺後,數據就掌握了,媽媽也就高枕無憂了。
然而,對於支付寶來說,這是壹場革命。眾所周知,支付寶賬戶裏的錢原來是沈澱資金,支付寶圍繞沈澱資金構建了壹個產品生態,還有貸款和理財...蓬勃發展。現在楊媽這麽做了,所有資金都在楊媽發的錢包裏,記賬也在楊媽那邊。支付寶沒有資金存款,收不到“路費”。產品和生態自然也就完了,只剩下壹個提供錢包接入的交易接口。恐怕我得喝西北風了。
那麽,支付寶可以拒絕數字人民幣嗎?當然不是。稍後我會解釋。
數字人民幣是流通中的現金,也就是不計息的資產,也就是說存放在錢包裏的數字人民幣不產生利息。所以只適用於流通領域,壹般不適用於信貸、理財等傳統業務。換句話說,數字人民幣的市場定位是零售消費市場,這恰恰是四大行(四子)失去了10年,被支付寶占領了10年的金融版圖。(楊媽自己下水,把氣撒在孩子身上。)
說了這麽多,大家應該能明白數字人民幣的市場目標是什麽了。當然,這只是其中壹個小目標!數字人民幣的真正目標是星辰大海(出國推翻帝國主義),與題目無關,這裏就不多說了。
既然數字人民幣的目標明確,支付寶能抵制嗎?當然不是。
第壹,數字人民幣是法定貨幣。支付寶作為壹家科技能力很強的公司,沒有理由也從來不敢非法拒收數字人民幣。
第二,數字人民幣打破了傳統支付平臺的壁壘,將被消費者接受和推廣。想象壹下,妳可以在壹個院子裏走遍全世界。為什麽消費者壹定要搞那麽多app和虛擬賬號,搞那麽多層授權支付?妳不累嗎?
所以,支付寶人除了欣然接受,別無選擇。拒絕數字人民幣就是孤立自己,消滅自己。
解釋“支付障礙”。比如淘寶可以用微信支付東西嗎?可以用余額寶支付微信紅包和掃碼嗎?當然不是,因為他們有競爭力。支付寶和微信都可以從銀行卡裏扣錢,因為妳綁卡的時候授權了支付寶和微信通過銀行支付。銀行太多了,很容易被壹個個分解。
在使用數字人民幣二維碼支付時,即使支付寶認出妳的二維碼是隔壁微信輸出的,也不敢拒絕,因為它來自央媽!反之,微信不敢!
作為普通消費者,妳只需要知道,消費者可以通過任何接入數字人民幣錢包的APP調出二維碼,將數字人民幣直接支付給商家,而不管商家的收單機構是否與APP運營機構(包括商業銀行自營平臺)建立了合作。
說人話,就是商家收銀員到處貼收款二維碼,以後只要1張就可以了;沒有商家會告訴妳,他的掃描槍是挑食的,任何APP轉賬的數字人民幣錢包,只要錢夠就可以直接支付二維碼。
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終將失去在零售支付市場的主導地位,其本不應該屬於它的羽毛將被拔掉。它只是壹個平臺,必須回到自己的位置。
目前數字人民幣還處於試點應用階段,試點城市從最初的四個擴大到十幾個,試點應用場景也非常豐富。建議試點城市的朋友可以積極參加當地的活動,活動補貼很給力。
如果妳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可以在評論裏提問,回答任何問題!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個人收到了工行的短信,開通了數字錢包。銀行送20元經驗幣,指定店家使用。結果我去了長沙五家指定店,沒有壹家能用。去銀行支行咨詢過,也不知道結果。送過去十天了,壹分錢沒花。妳覺得它能取代微信支付寶嗎?
不是,完全兩回事,數字人民幣是流通中的貨幣,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是交易工具,類似於錢和銀行卡。
盡快推出數字貨幣,完成國家升級。在國家博弈的關鍵時刻,誰的社會管理更先進,誰就能在困境中生存。如果國家在五年內完成國家升級的任務,中國將進入社會主義中級階段。將高效率地進行智能化的社會管理。這將是改變幾千年來各國普通民眾無法企及的管理模式的壹大進步。它的優勢是不可想象的。
數字人民幣是央行的貨幣,支付寶和微信只是央行授權的私人公司支付的平臺!拿回去沒話說!但是因為它們被人們用久了,方便就成了習慣!不宜壹下子拿回去,只能等成熟了再說!我覺得需要壹個過程!時間久了,人們會以為支付寶微信上的錢包號是數字人民幣,似乎深入人心啊!所以要加強宣傳,讓人們知道!
* * *節約不是更好嗎……讓支付和收款方便人民群眾……總之用哪個方便……就像網上買菜,普通消費者沒有那麽多精力和時間琢磨,就選擇誰便宜誰實惠……
我覺得短時間內不會,因為支付寶微信已經習慣了,還要看這個數字人民幣使用場景廣不廣。這對付款人來說是不方便的。總的來說還是支持的。畢竟多壹個選擇更方便吧?
未來社會的貨幣將是由非國家權力控制的完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貨幣。壹個國家的內部知識必然會讓位於全球公眾的知識。
先說答案:數字人民幣會在壹定程度上擠壓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市場份額,但完全取代不現實。
2019年底,數字人民幣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先行先試。2020年6月,上海、海南、青島、大連等6個省市也加入測試。
為了了解數字人民幣與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數字平臺的區別,我們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它們之間的區別:
首先,數字人民幣是央行發行的,本質上是紙幣和硬幣的壹種形式,有點類似於電子郵件和書面信件的區別。它是法定貨幣,是流通中的貨幣,是M0,當然也是“法定賠償”,即商家可以拒絕支付寶和微信,但絕對沒有權利和借口拒絕數字貨幣,數字貨幣類似於紙幣和硬幣,這是銀行法規定的。
但是,支付寶和微信不壹樣。說白了,支付寶和微信在支付時有點類似網銀,相當於“網上錢包”,但比傳統網銀更方便,應用場景更廣泛。但無論如何,微信和支付寶都是支付渠道,沒有貨幣發行權,有點類似於“我們不生產水,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壹切都是以貨幣流通為基礎的。如果央行不發行非流通貨幣,那麽支付寶和微信就沒有支付功能的意義。
央行發行紙幣和硬幣後,我們可以把它們放進錢包,兌換成存折、存單或銀行卡,存入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換句話說,錢包、存單、存折、銀行卡和網銀都是“有形”貨幣的載體。
數字人民幣是“數字”貨幣,是“無形”貨幣。它的載體是什麽?這是壹個數字人民幣電子錢包。
壹定有存放數字人民幣的地方吧?電子錢包作為壹個載體。前段時間,農工商四大行都推出了自己的電子錢包,並進行了內測。未來每個銀行可能會設立壹個APP來存儲數字貨幣,或者銀行聯合開發壹個APP,大家把數字貨幣放在同壹個APP的電子錢包裏。
無論是單獨開發還是聯合開發壹個APP,都可以下載並輸入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進行註冊,相當於擁有了壹個電子錢包。
電子錢包會有兩個賬戶,壹個是普通賬戶,類似於“錢包”,“零錢”可以隨時放進去消費支出;另壹種是銀行存款衍生的賬戶,大額資金可以放在裏面產生利息,類似於定期存款賬戶。這兩個帳戶是可互操作的,可以隨時轉換。普通賬戶裏的錢可以轉到衍生賬戶定期存款,衍生賬戶裏的錢也可以隨時提到普通賬戶裏消費支出。
說白了,普通賬戶裏的錢相當於我們口袋裏的現金,衍生賬戶相當於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也是有利息的。
為什麽數字人民幣會擠壓支付寶和微信的市場份額?支付寶支付始於2004年,微信支付始於2014年。兩者都極大地改變了國人的支付習慣。越來越多的人出門不帶錢包和現金。壹部手機,壹個軟件,就可以隨時隨地消費,消費,轉賬。
在移動支付領域,支付寶和微信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處於絕對領先地位。然而,隨著數字人民幣的推出和應用,未來它們的市場份額很可能會受到擠壓。原因如下:
第壹,數字人民幣是有法律補償的,任何企業和個人不得拒收:
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形式在法律上是沒有補償的,商家只要願意,可以拒絕這兩種支付方式。
而數字人民幣和紙幣、硬幣壹樣合法,沒有人可以拒絕,這就讓數字人民幣的支付場景更加廣闊。
第二,數字人民幣還可以實現消費、支出和轉賬的最大便利性: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現金支付,也不願意帶錢包,因為攜帶不方便,現金支付需要“找零”,極其不方便。但是支付寶和微信消除了這種不便,所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場景越來越廣,市場份額越來越大,被大家普遍認可和接受。
數字人民幣也可以盡量方便。比如微信和支付寶的二維碼支付、掃碼支付、刷臉支付、指紋支付等功能,未來也會有,這些功能都會體現在電子錢包上。
第三,數字人民幣具有微信和支付寶無法實現的功能:無在線支付;
目前無論哪種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都必須基於線上支付,即手機必須連接WiFi或使用流量支付,壹旦斷開就無法支付。
然而,數字人民幣克服了這壹限制。在無網模式下,只要手機有電,兩部手機就能把A的數字錢包裏的數字人民幣“摸”到B的數字錢包裏,非常方便。
所以,三個原因,以電子錢包為載體的數字人民幣具備了微信支付寶所不具備的法定賠償和無網上支付功能,應用場景得到了進壹步完善;微信和支付寶的便捷,數字人民幣也有。所以未來數字人民幣肯定會擠壓微信和支付寶的市場份額。
但是,老劉並不認為數字人民幣會完全取代微信和支付寶。畢竟他們經歷了近10年甚至十幾年的發展,俘獲了眾多用戶的青睞。付費習慣養成了,認可度上來了。完全拋棄他們是不現實的。
雖然數字人民幣的電子錢包支付場景更廣、更便捷,但畢竟是新生事物,市場需要壹個漸進、緩慢的接受過程,不會完全取代。
未來,數字人民幣很可能與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共存。
至於誰的市場份額更大,關鍵是看誰更能滿足用戶的支付習慣,同時誰又能更安全更有保障。
影響大不大對用戶來說沒什麽區別,其實也不大不小。接入數字人民幣後,微信支付寶的金額流變成了貨幣流,而不是內部數據流。國家可以直接監控資金流向,基本不需要微信支付寶提供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