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壹般納稅人的企業所得稅是季度還是月?

壹般納稅人的企業所得稅是季度還是月?

世界上有些國家采用按季或按月繳納企業所得稅的方法,而中國有所不同。在國內,季報和月報同時適用,企業自身需要選擇先行支付。所以我給大家介紹壹下關於壹般納稅人的企業所得稅是季度還是月度以及相關方面的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解決相應的問題。1.壹般納稅人的企業所得稅是季度還是月?

企業所得稅應當按月或者按季預繳。企業應當在月份或者季度結束後15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企業應當於年度終了後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申報表,進行匯算清繳,結清應退稅款。企業報送企業所得稅申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附送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有關資料。

二。企業所得稅申報操作流程

1.填寫納稅申報表並附上相關材料。

納稅人應在年度終了後四個月內,根據財務報表自行進行納稅調整,填寫年度納稅申報表及其附表,並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年度納稅申報。

2、稅務機關受理申請,並對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查。

(1)主管稅務機關在收到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提交的納稅申報表或扣繳稅款報告表後,如發現其名稱、電話、地址、銀行賬號等基本信息發生變化,主管稅務機關將要求納稅人提供變更依據;變更屬於其他部門管理範圍的,督促納稅人到相關部門辦理變更手續,並將變更依據復印件移交主管稅務機關。

(2)主管稅務機關對申報內容進行審核,主要檢查稅目、稅率、計稅依據是否完整正確,計稅是否準確,所附資料是否完整符合邏輯,是否進行了納稅調整。如果在審核過程中發現納稅人的申報存在計算錯誤或遺漏,將及時通知納稅人進行調整、補充、修正或限期重新申報。納稅人應根據稅務機關的通知進行相應的修改。

(三)主管稅務機關核實後,確定當年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額和應補繳的企業所得稅額,或者退還或抵扣下壹年度多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3、主動糾正報告錯誤。

納稅人在年度終了後四個月內發現年度納稅申報有誤的,根據《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等法律的有關規定:納稅人在辦理年度所得稅納稅申報後,可以填報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主動向稅務機關申報更正錯誤,稅務機關將據此調整年度應納所得稅額和補退稅額。

4.結清稅款

納稅人應當在年度終了後4個月內,按照年度應納所得稅額、主管稅務機關確定的應退稅額和已退稅額進行納稅。納稅人預繳的稅款少於全年應納稅額的,補繳的稅款應當在4月底前繳入國庫;預繳稅款超過全年應納稅額的,應當辦理抵押或者退稅手續。

5.申請延期納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納稅人有以下特殊困難:

(1)發生水、火、風、雷、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或者發生盜竊、搶劫應稅現金、支票等財產等事故,給納稅人造成重大損失,對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造成較大影響的。納稅人應提供公安機關出具的災情報告或事故證明;

(2)由於國家調整經濟政策的直接影響,或短期支付拖欠,當期貨幣資金扣除應付職工工資和社會保險費後不足以納稅。納稅人應提供相關政策調整的依據或提供支付違約證明和違約方不能按時支付的證明。

因此,納稅人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應在納稅期限屆滿前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壹般應在納稅期限屆滿前15日內向當地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具體請參照當地稅務機關的規定),並提交以下材料:延期繳納稅款申請報告、當期貨幣資金余額、 所有銀行存款賬戶報表、資產負債表、應付職工工資和社會保險費以及稅務機關要求的其他支出預算。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或者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準,可以延期繳納稅款,最長不超過三個月。

稅務機關自收到延期納稅申請報告之日起20日內,作出批準或者不批準的決定;不批準的,從納稅期限屆滿之日起,對納稅人加收滯納金。

三、企業所得稅的法律依據

企業所得稅法

第五十三條

企業所得稅按納稅年度計算。納稅年度從公歷65438+10月1開始,至65438+2月31結束。企業在壹個納稅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致使該納稅年度實際經營期不足十二個月的,以其實際經營期為壹個納稅年度。企業依法清算時,清算期間視同壹個納稅年度。

第五十四條

企業所得稅應當按月或者按季預繳。企業應當在月份或者季度結束後15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企業應當於年度終了後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申報表,進行匯算清繳,結清應退稅款。企業報送企業所得稅申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附送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有關資料。

根據法律可以知道,壹般納稅人的企業所得稅可以是季度的,也可以是月度的,因為我國實行的是企業所得稅按月或按季度預繳。以上是關於壹般納稅人企業所得稅是季度還是月份的知識。

  • 上一篇:行政投訴
  • 下一篇:中國封建法典總則的發展演變?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