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境外壹般的竊取軍事機密罪是怎麽判的?

境外壹般的竊取軍事機密罪是怎麽判的?

法律主觀性:

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罪,是指違反保守國家軍事秘密法律法規,以非法手段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與國家軍事秘密有關的情報、文件、資料、物品的行為。根據刑法第431條第二款規定,犯本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客觀性:

犯罪構成(壹)客體要件本罪的客體是軍事秘密和國防的安全。軍事秘密是國家秘密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西方敵對勢力正在加緊對中國的逆行顛覆和滲透活動,國際政治、經濟、科技和軍事競爭日趨激烈。外國勢力壹直在試圖獲取我們的軍事機密。加強軍事秘密保護,防止其被境外機構、組織和人員知悉,不僅是確保軍事秘密安全的需要,也關系到國防安全。軍事秘密壹旦被境外機構、組織和人員知曉,不僅會直接威脅軍事秘密的安全,還會對國防安全造成嚴重危害。因此,本罪侵犯的是雙重客體。本法第111條規定了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但鑒於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罪的客體是軍事秘密和國防安全,犯罪主體是軍人,為加強對軍事秘密和國防安全的特殊保護,特規定為境外。(二)客觀要件本罪客觀上表現為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的行為。竊取軍事秘密是指行為人自認為不會被發現而秘密竊取軍事秘密的行為;刺探軍事秘密,是指境外機構、組織在其人員的引誘、指使下,為其收集、刺探、刺探軍事秘密的行為;提供軍事秘密,是指行為人通過口頭和書面方式,將所掌握的軍事秘密傳遞給境外機構、組織和人員的行為。所謂境外機構、組織和人員,是指所有從中國境內搜集情報的外國籍人員。無論外國人的職業、地位、身份如何,只要行為人實施了為其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的行為,就構成本罪。收買軍事秘密是指軍事人員以金錢或者財產的形式從他人處獲取軍事秘密。“非法提供”是指違反《對外交往和活動中保守國家秘密法》第21條,未經事先批準,向境外機構、組織提供軍事秘密的行為。根據《保守國家秘密法》第21條的規定,在對外交流與合作中,對方有正當理由和方式要求提供國家秘密的,可以根據平等互利原則和國家主管部門的規定,報經具有相應權限的機關批準,並通過壹定形式要求對方承擔保密義務後,向對方提供。因此,未經依法事先批準,違反上述規定向境外機構、組織和人員提供軍事秘密是違法的。根據該條規定,只要行為人具有上述四種行為之壹,即構成本罪,不必同時具有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三種行為。本罪是選擇性犯罪,每種犯罪手段都可以單獨構成犯罪。但采用竊取、非法提供等兩種以上犯罪手段的,不實行數罪並罰,只認定壹個罪名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罪。(三)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軍人。是由職務的性質決定的,是否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否竊取、刺探、收買、提供重要的或者壹般的軍事秘密,是文件、資料、實物,還是與軍事秘密有關的情報、資料,都構成本罪。但情節明顯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四)主觀要件本罪主觀上具有故意,即行為人明知為境外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會導致危害軍事秘密的安全和國家安全的結果,但是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無論行為人的犯罪動機是危害國防安全還是為了實現其他個人目的,都不影響本罪主觀故意的成立。但行為人主觀上應當知道自己的行為是為境外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或者收買軍事秘密,或者是非法向境外機構、組織、人員提供軍事秘密。

  • 上一篇:學校工會工作計劃
  • 下一篇:以租代征土地合法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