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壹個法律人應該具備哪些職業素養?

壹個法律人應該具備哪些職業素養?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提高法治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努力建設壹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隊伍。

作為社會主義法制隊伍(推進依法治國的法律人),我們要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為實現“兩個壹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法制保障。

作為法治建設的推動者,“法律人”應具備以下五種素質:

第壹,要有廣博精深的法律知識。

廣泛而深刻的法律知識素養包括三個層次:

第壹,良好的法學理論素養,是法律人從事法律職業的基礎,壹方面通過理論學習獲得,另壹方面通過法律實踐積累和提高。良好的法學理論基礎的特征是良好的法律觀念、系統的法哲學知識、對國情、社情、人情的全面了解、豐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秉持正義的精神。

第二,良好的部門法知識素養,尤其是符合社會發展實際需要的專門法知識素養。其中,核心是運用部門法知識正確認定事實、正確適用法律的能力。

第三,熟練的法律實踐經驗。法律實踐經驗不僅是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也是對法律知識素養的考驗,是法律人法律知識素養的有機組成部分。這種以經驗為內涵的知識應用能力包括:運用法律規範的知識和經驗、運用法律方法的知識和經驗、判斷法律事實的知識和經驗、法律辯論的知識和經驗、應對突發事件的知識和經驗、與當事人溝通的知識和經驗等等。

第二,要有明辨和審慎的法律判斷能力。

法律活動的本質是壹種從事實和法律兩方面進行判斷的活動,即以法律判斷事實,通過事實適用法律。這兩個方面需要區分和慎重,因為如果不仔細區分事實,就會在認定事實上出現歧義或錯誤,影響對案件的理解和處理,甚至侵害當事人的利益。如果法律沒有認真區分,不僅會造成違法後果,還會侵害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影響法律正義的實現。法律實務,私底下,與人格、財產有關;從公眾的角度來看,相關的秩序關系到穩定和安全;但無論如何,法律實踐是正義的事情,法律尤其應該“如履薄冰”。只有這樣,才能更接近正義,維護正義,伸張正義。

第三,要有理性嚴謹的法律思維能力。

法律思維不同於日常思維的基本特征是,法律是理性的、嚴密的邏輯,而日常生活思維是理性與情感並重。法律思維的理性和嚴謹表現在對待和處理問題,關註主體的權利義務關系,強調法律適用的普遍性優先於事實的特殊性,堅持程序正義優於利益訴求的實體理性,程序正義優於實體正義,主張理由的說服優於結果的強制,這些都從本質上彰顯了法律思維的理性特征。在日常思維中,人們對事物的判斷往往會出於個人偏好、情緒或偏見、價值觀和興趣而因時而變、因事而異。法律的理性思維和技巧強調法律人要善於運用法律的邏輯工具,以嚴謹的法律思維判斷和選擇事物,反對感情因素和個人好惡對法律判斷的影響,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法律實踐過程中的公平正義,維護法律的正義和尊嚴,保證法律的實施和執行,防止個人因素對法律實現的影響。

第四,要有公正嚴格的法律倫理。

法律是正義的體現,法律是正義的學問。法律人必須具有正義的道德、公平的心態和嚴格的倫理,這是保證法律正義實現的基礎。沒有這樣的道德基礎,法律就會成為不良利益主體作惡的工具。當然,公正的道德、公平的心態和嚴格的倫理應該建立在公正的法律基礎上,並由良好和嚴格的程序來維持。當然,從壹開始,培養和訓練這種素養是非常必要的。這就要求在法學學習和法律實踐過程中,僅僅加強壹些關於法律的知識和技能是遠遠不夠的。要把促進法律職業道德建設放在重要位置,重視德性因素在法律職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壹個法律人不能缺少“德”,法治就是德治,尚德之治。法學教育要以公正的法律道德教育人,以嚴格的法律情操激勵人,以高尚的法律人格感染人,以堅定的法治信仰陶冶人,使法律人在自己的角色中獲得認同感和使命感,在現實生活中贏得人們的尊重和信任,從而提升法律人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同時,道德教育和熏陶只是培養法律人道德素養的壹種熏陶。而且,只有這種熏陶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完善法人的問責機制,讓法律不僅成為普通人的他律,也成為法人自身的“鏈條”,讓法人知法守法用法,進而影響社會和他人,在法治社會中起到表率作用。

五、要有以人為本的法律人文關懷。

人是萬物之靈,是世界的主體。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中心來考察壹切法律活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法律的制度設計乃至程序制定,都應該執行“人”的標準,而不是壹些抽象的概念或者西方的“理論”;同時,法律人也要把“為了人類的發現”、“壹切為了人類”的“世俗”精神和起碼的人文關懷註入到自己的法律實踐中,始終把當事人的利益放在法律實踐的重要位置,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尊重他們的人格和人的價值,嚴禁在法律活動中蔑視、侮辱和侵害人,在法律活動中踐行“以人為本”、“以人為本”。

  • 上一篇:行政倫理區別於行政法律規範的最基本屬性是什麽?
  • 下一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試點範圍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