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了解美國文化產業
解讀:藝術管理專業的出現是全球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壹)國外發展簡史
鏈接:中外文化產業比較研究
(二)國內發展簡史
觀點:2020年文化產業缺口6543.8億+0294.0億“戰略性短缺”。
值得關註
解讀:音樂藝術管理專業的誕生是中國藝術創意產業發展的必然。
鏈接:建設中國文化產業強國
二、音樂藝術管理現狀。
觀點:藝術管理迎來發展的春天。
解讀:國外部分大學藝術管理專業掃描
觀點:藝術管理學科建設有待完善。
解讀:國內幾所高校藝術管理專業掃描
鏈接:演藝市場需要什麽樣的藝術人才?
三、音樂藝術管理的學科定位
觀點:名校探索藝術管理教育學科建設。
解讀:音樂藝術管理是管理學、藝術學、音樂學等學科的高度融合。
鏈接:關於藝術管理和文化創意產業的壹些討論
四、音樂藝術管理的培訓方法
觀點:中央音樂學院堅持“高精尖、多元化、國際化”的辦學定位,樹立國際標準的人才觀。
解讀:藝術管理人才的培養要註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壹)國內幾所高校藝術管理專業的招生方式
鏈接:摸著石頭過河——記中央音樂學院
音樂藝術管理專業的招生模式
(二)國內部分高校藝術管理專業的培養方式
聯系: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談中央音樂學院
音樂藝術管理專業的教學方法
(三)國內外幾所高校藝術管理專業的擇業途徑1。中央音樂學院校慶活動。
案例:中央音樂學院55周年校慶
歌劇《茶花女》昨晚在世紀劇院成功上演。
解析:中央音樂學院55周年校慶——讓妳的身心動起來。
鏈接:郭淑珍的華彩樂章
第二,北京國際電子音樂節
案例:法國文化年點燃“北京國際電子音樂節”
解析:北京國際電子音樂節重點打造中國“語法”規則。
鏈接:國際電子音樂節主題論壇以語言為主題發展音樂。
鏈接:2005北京國際電子音樂節多媒體電子音樂會開幕式非同凡響。
第三,北京現代音樂節
案例:“北京現代音樂節”大幕再啟,各國音樂人齊聚壹堂。
分析:2006北京現代音樂節壹直在踐行其多元化的品牌定位。
鏈接:北京現代音樂節開學院派音樂節。
鏈接:原生態民族音樂與當代音樂發展研討會引人關註
鏈接:首屆北京現代音樂節開幕,演出作品付酬給出版社。
第四,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節
案例: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節的新起點:將音樂節推向社會
解析:創作表現批評“三位壹體”齊頭並進。
鏈接:《聖誕神曲》首次亮相中國,中德音樂人共同為音樂節揭幕。
鏈接:中央音樂學院第四屆音樂節首次對外開放。
五、藝術管理策劃與制作周
案例:第五屆“中央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策劃制作周”即將開始。
解析:在理論和實踐上堅持“兩條腿走路”的辦學理念。
鏈接:五彩經幡~夢開始的地方——中央音樂學院第壹批藏族作曲家音樂會紀實
六、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
案例:中央音樂學院青年交響樂團——校園普及高雅藝術活動圓滿結束。
解析:高雅藝術進校園是提高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
鏈接: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 * *聯合舉辦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8萬元。
鏈接:教育部介紹2006年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
附件:2005年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文本策劃方案
鏈接:北京音樂節30%的學員是古典音樂市場的新生力量。
7.北京國際古琴音樂文化周
案例:2006北京國際古琴音樂文化周隆重開幕。
解析:古琴文化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鏈接:民族文化遺產需要滋養的土壤。
鏈接:蘇秦陋室。品格高尚的人
鏈接:論政府機構和社會力量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角色意識——以中國少數民族民間音樂的搶救、保護和傳承為中心。
八、全國音樂研究生教學工作會議。
案例:北京5月舉辦音樂學研究生教學研討會。
分析:研究生教學對我國音樂學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鏈接:音樂學研究生教學體系有待完善。
鏈接:音樂學教授抱怨研究生教學弊端。
鏈接:中央音樂學院召開“2005年全國音樂學研究生教學工作會議”新聞發布會
鏈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2005年全國音樂學研究生教學研討會綜述。附錄壹:與專業相關的要求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藝術管理專業本科錄取基本要求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藝術管理專業本科畢業學分比例及其說明
附件二:中央音樂學院音樂藝術管理專業教學計劃(2006年版)
附件三:相關的文學藝術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
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娛樂場所管理條例
音像制品管理條例
音像制品出版管理規定
音像制品批發、零售、出租管理辦法
代理管理方法
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管理辦法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暫行辦法
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