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銀行業境內總資產同比增長8.3%,對實體經濟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12.7%。保險業總資產同比增長11.4%,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6.5%。銀行保險機構資產增速合理適度,既滿足了實體經濟復蘇發展的需要,又避免了過快增長推高杠桿率。
銀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今年以來,銀監會更加註重服務實體經濟,幫助市場主體恢復和增強活力,同時統籌處理好經濟復蘇和防範風險的關系,銀行業和保險業保持了穩健運行的良好態勢。此外,資金過度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得到初步扭轉,房地產金融化泡沫的勢頭得到遏制。
房地產融資“五連降”
梁濤表示,房地產金融化的泡沫已經得到遏制。近年來,銀監會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緊緊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堅決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要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第壹,管好銀行業資本閘門。強化對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按揭貸款的監管要求,加強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會同住建部、人民銀行印發《關於防範經營性貸款非法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遏制“經營性貸款”非法流入房地產領域。
二是因城施策,積極實施差別化的房地產信貸政策。據初步統計,僅去年以來,銀監會各級派出機構配合地方政府出臺了130多項房地產調控措施。
三是嚴懲違法行為。開展為期三年的全國房地產專項檢查,對發現的違規行為“零容忍”。近日,銀監會對5家銀行處以3.66億元罰款,最主要原因是違規開展房地產融資業務。
四是做好住房租賃市場金融支持工作。
推動保險資金支持長租市場發展,會同人民銀行推進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配合住建部整頓和規範住房租賃市場秩序。
梁濤表示,房地產融資呈現“五連降”的特點,資金過多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得到初步扭轉。壹是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下降。截至4月末,銀行業房地產貸款同比增長10.5%,增速為8年來最低,且自2021以來壹直低於各項貸款增速。二是房地產貸款集中度持續下降,房地產貸款占各項貸款的比重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已連續7個月下降。三是房地產信托規模持續下降,房地產信托余額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3.6%,自2019年6月以來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四是投資於房地產非標資產的理財產品規模持續下降,相關理財產品余額同比下降36%,近壹年持續下降。五是銀行通過特殊目的載體投資於房地產領域的資金規模持續下降,相關業務規模同比下降26%,為連續下降15個月。
此外,在貸款首付比例、利率等方面對剛需人群給予差別化支持,加大對住房租賃市場的金融支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截至4月末,銀行業發放的個人按揭貸款中,首套房占比91.8%,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住房租賃市場貸款同比增加365,438+0%。
經營性貸款非法流入
房地產保持高壓監管
此前,壹些熱點城市存在商業貸款非法進入住房市場的情況。對於發現的問題和排查進展,銀監會宣傳部副部長劉表示,前期,銀監會會同住建部、人民銀行等部門采取措施,保持監管高壓態勢,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根據銀監會統壹工作安排,各地銀保監分局已聯合當地住建部門和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組織開展自查、非現場篩查和現場檢查,重點核查貸款規模較大、增長較快的機構。目前,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調查發現,壹些企業和個人利用各種手段挪用企業貸款,以各種方式逃避監管要求。有的貸款全款買房,申請經營性貸款償還購房款;有的借款人在多個銀行賬戶之間轉移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掩蓋買房的最終目的;有的編造交易背景,虛構貸款用途。壹些銀行沒有足夠的貸前審計和貸後資金管理。有的中介幫助打包貸款材料,提供過橋資金,幫助借款人繞過銀行審批條件。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可以說是手段多樣,設計新穎。銀監會剝了層層流轉的繭,壹些復雜的操作終於浮出水面。
劉表示,下壹步,銀監會將會同住建部、人民銀行密切關註政策實施效果和調研結果。對未進行自查並經監管核實、故意隱瞞問題或發現問題未及時處理的銀行和中介機構,將依法依規嚴格采取監管措施。對確認挪用經營性貸款的借款人,不僅要降低授信額度、收回貸款,還要提交征信系統,增加挪用貸款的違法成本。同時,總結工作經驗,完善長效機制,把防範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作為壹項常態化監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