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案例研究——淺談幼兒教育與教育案例研究
教育案例研究在青少年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對解決各年齡段學生的教育問題起到了指導作用,為青少年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幼兒教育的案例分析並沒有得到廣大壹線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本文希望通過闡述對教育案例的理解和意義,分析教育案例研究與幼兒教育發展的關系。
幼兒教育;案例分析;發展
21世紀的十年,中國經濟壹直在發展,國際地位壹直在提高。國家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人才,重視教育成為全社會的知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註早教。家長不再只是要求孩子在幼兒園得到全面的照顧,而是渴望孩子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
在幼兒教育新要求下,不斷創新幼兒教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正確理解教育案例,開展教育案例分析,是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最直接、最科學的途徑。
壹,教育案例的開發與理解
案例和案例研究是舶來品,最早應用於哈佛法學院,後來依次應用於哈佛醫學院、商學院和教育學院。20世紀初,案例研究的思想使西方教師教育受益匪淺。進入新世紀後,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別是新壹輪課程改革的推進,案例的價值越來越被我們所認識,案例和案例研究逐漸成為我國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壹道亮麗的風景線。
不同國家的學者對案件的定義有不同的理解。勞倫斯將案件定義為復雜場景的記錄。漢森願意把案件描述成真實事件的描述,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爭論,有啟發性;而Richart認為教學案例是對教學實踐的描述,以豐富的敘事形式展示了包括教師和學生在內的壹些典型故事。中國學者顧淩源認為?案例是指包含某些決定或問題的教學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教學思維的典型水平?。【1】所以,可以用三個詞來簡單概括教育案例:事件、故事、描述。鑒於上面的定義,我們來具體說說壹個教育案例應該具備哪些特征:
1.真實性:教育案例講述已完成的教育事件,展現真實事件的重要現實意義,不得編造虛假事件。
2.講故事:教育案例重新聚焦於教師自己的親身經歷,不僅把自己放進去,也把孩子放進去,把寫作的對象從知識事件變成人的事件,是人與知識打交道或者人與人打交道時發生的故事。
3.價值:教育案例所描述的故事內涵豐富,具有教育研究價值。壹個案例,無論事件大小,都要有豐富的寓意,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爭論,給人很多非常有益的啟示。[2]
所以,只有具備以上三個特征的教育案例才是合格的教育案例。只有了解什麽是合格的教育案例,才能真正獲得通過教育案例的學習來促進教學的效果。
二,對教育案例的理解
教育案例研究是指教師將教育教學中通常發生的事件以案例的形式呈現出來,通過壹系列分析、研究、討論的思維加工過程,促進問題的解決,分享成功經驗的研究方法。具體來說,教師以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幼兒教育、人際交往等方面遇到的問題為研究內容,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訪談、觀察等方法收集資料,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形成包含問題和解決問題方法的案例,再通過研究討論獲得教育新經驗,總結教育新方法,啟迪教育新理念,提升教育新理念。教育案例研究的本質是解釋教育事件的現象,是對已有教育實踐的理性探索和理論解釋。
同樣,對於教育案例的理解,教育案例也有幾個重要的特征:
1.案例研究是壹種定性研究方法。在研究開始之前,研究者壹般沒有理論假設,而是帶著研究問題,直接從原始材料中歸納出概念和命題,然後上升到理論中去尋找壹般的教育規律。
2.案例研究強調在自然情境中收集第壹手資料,充分體現了研究的開放性。這就需要研究者走向田野,走進活動和課堂,走近老師和孩子們,通過實地考察、親身經歷、訪談和交流,了解存在。自然真實的情況?到底發生了什麽,為什麽會發生,造成了什麽後果,以及當事人的感受和看法,而在篩選和甄別信息時,我們應該客觀、中立、真實地再現事實,不帶任何期待和偏見。
3.對數據的分析主要是歸納。案例研究需要研究者花費大量的時間收集各種信息,而沒有考慮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信息是不相關的,哪些信息會成為研究假設的證據等等。隨著資料的收集,研究結論逐漸清晰。案例研究是壹個自下而上的動態過程。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逐漸總結出壹般性的概念,從而對研究現象有了深入的理解,並由此構建理論。[3]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說,案例研究是自然而然的,它是現實教育教學工作與思維研究相結合的結果,可以用來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典型問題。通過觀察反思、合作交流,調整和改進現有的教育教學行為,指導教師的時間。案例研究是開放的,案例提供真實事件。同壹事件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析結果。在同樣的背景下,可以因為參與者的側重點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分析,也就是說允許每個人對案件的分析、研究和解釋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第三,教育案例研究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
基於社會對幼兒教育需求日益增加的形勢和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需要,幼兒教師開展教育案例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壹方面,現階段素質教育已成為我國學前教育新的發展要求,這對幼兒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它要求教師轉變角色,更新教學觀念,調整認知和能力結構,通過實踐中的不斷研究,提高分析和解決日常教育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的能力。另壹方面,對於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而言,在教師的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達到壹定基礎後,實踐性知識對教師專業水平的進壹步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這類知識的獲得因其獨特的個性、情境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等特點,需要教師通過自我反思、研究和訓練來擁有。具體來說,教師教育案例研究具有以下功能:
1.通過案例研究,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對於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教學方法,可以及時記錄、整理,久而久之就會積累很多很好的案例分析素材;同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也會遇到壹些問題。教師可以及時記錄,提出自己的觀點,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這些觀點和方法是我們經常用不到的默會知識,促進了教師默會知識的顯現。
2.通過案例分析,教師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案例研究可以鼓勵教師理解他們日常工作中的問題。這是什麽?、?為什麽?、?怎麽會?有意識地探索這類問題,及時梳理工作中的問題,並加以澄清。這種方式不僅對今後開展自己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其他教師判斷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難度也有很大的幫助。
3.通過案例教學,老師們可以加強交流,互相幫助,分享經驗,共同發展。並且有利於幼兒教師在具體的教育行為中貫徹先進的教育理念。通過交流,教師壹方面可以從案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以便不斷改進,另壹方面也會在面對教育教學實踐中不自覺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獲得更多的研究經驗。
4.通過案例研究,教師可以進壹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觀察能力,更容易找到基於自身實踐的理論假設,還可能總結出壹些新的教育理論。此外,教師的教育案例可以作為教育理論家的寶貴素材,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搭建橋梁,從而避免當前理論界教育研究從理論到理論的弊端,進而克服研究者和實踐者之間的距離,有利於幼兒教育的整體發展。
5.案例研究是壹個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使教師獲得了新的知識、解題方法和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同時培養了更強的意誌和更強的求知欲,從而萌發更多的思想,實現案例的不斷創新,有助於教師突破瓶頸,走向更高層次的教師專業發展。[4-5]
總之,每個幼兒園老師都應該清楚教育案例研究在促進幼兒教育發展中的價值,不應該為了寫作而寫作,更不應該為了完成任務而寫作。總之,只有認真開展教育案例研究,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才能進壹步提高幼兒教育質量,滿足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要求。
第四,如何開展教育案例研究
在充分理解了教育案例、教育案例研究的定義,充分認識到教育案例的價值後,再來討論如何做好教育案例研究。
(1)教育案例研究的基本思想是記錄教學過程中的真實場景和處理後的效果,形成案例的主題、背景和問題,然後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提出新的教學理念,最後形成教育案例。壹般來說,教育案例的寫作要經歷以下四個階段。
1.前期準備階段這壹階段要求研究者了解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當前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自己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相關的研究和教師間的討論,初步確定研究目標、研究任務和案例的風格、類型和結構。
2.在素材收集階段收集足夠的案例素材是教育案例研究的基礎。研究者在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後,可以通過觀察、訪談、調查、文獻查閱等方式,捕捉到最真實的案例材料。
3.分析研究階段要求研究者圍繞案例材料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可以是個別教師對案例材料的反思,也可以是集體討論的方法(如教研活動)。在研究中,要特別註意對教育活動的整體考察和深入分析,從而對數據進行理性分析,並對特殊情況的原因進行探究。理論分析階段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壹種是主客觀分析,從主客觀兩方面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二是現狀-過程-背景分析,從現狀分析中追溯形成發展過程,並探討過程與現狀的動態因果關系,進壹步分析過程的背景因素,從而挖掘所收集材料的真實價值。必要時,案例研究還可以進行文獻分析,即通過查閱文獻,使本人受到古今相關研究成果的啟發,找到支持本人案例研究的理論依據,從而增強案例研究的說服力。在這個階段,最好采用集體討論的方法,以便形成有價值的案例。[5-6]
4.形成案例階段。在對案例進行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礎上,可以按照壹定的結構進行表述,形成壹個教育案例。
(2)教育案例寫作的基本要素壹般由主題、背景、案例問題、情境與細節描述、教育成果和思考討論六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的要點包括:[7]
1,主題:這個案例的核心,妳想反映什麽問題,應該從最有收獲、最發人深省的角度來確定。
2.背景:案件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基本信息,如存在的問題、研究方法等。
3.案例問題:指能說明案例主題、揭示困惑、聯系相關理論、啟發讀者反思的問題。
4.情境和細節描寫:圍繞主題,篩選原始材料,刪減情節,有針對性地描述具體內容,把能突出問題的細節寫清楚,讓人思考。描寫的形式可以是教育和生活過程中的真實對話,也可以是發人深省的故事。案例描述不能杜撰,應該來自於老師們曾經面臨過的問題和真實的教學經驗。總之,要保證案例描述能夠緊扣主題,突出問題的關鍵。
5.教育結果:教育措施的課堂效果,包括孩子和自己的感受。
6.思考與探討:運用教育理論對案例進行多角度分析解讀,回歸基礎教育理論層面,是教育案例研究成敗的關鍵。
在寫具體的教育案例時,其結構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事實描述+評論?、?完整描述+反思”?、?問題+描述+評論?等等。但無論采取什麽形式,都必須完成。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求真務實,以小見大?。需要指出的是,案例研究並不是那麽涇渭分明、循序漸進的,而是壹個從發現研究問題到解釋研究發現的循環過程。它的研究步驟可以用壹種很有操作性的方式來表達: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制定方案——收集數據——分析數據——批評修改——試用測試——收集數據?撰寫案例研究報告。
五、教育案例研究與幼兒教育的發展
在兒童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當社會對幼兒教育提出更高的期望時,我們的幼兒教育發展應著眼於兒童生長發育的年齡特征,以及家庭和社會對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但是,這些都是我們幼兒教育的空缺。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滿足社會對幼兒教育和幼兒教育工作者的期望,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和重視幼兒教育案例研究對提高我國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和幼兒教育發展的決定性作用,認真開展教育案例研究,以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有效性。
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有效性,讓我們每壹位壹線教師都有更好的環境去收集案例素材,提煉更好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們壹線的幼兒教師應該利用這壹條件,更好地開展教育案例分析,努力理解教育案例和案例分析,按照案例分析的要求,認真挖掘教育過程中促進幼兒教育快速發展的案例,完成研究提煉出更多的教育理論和方法。
希望每壹位壹線教育工作者都能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壹,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較強的思維能力,善於在實際工作中捕捉各種有效信息,獲取案例素材,從素材中發現問題,抓住問題的本質。其次,要有壹定的教育理論素養,對發現的問題,聯系教育理論不斷思考和探討,才能揭示問題的本質。相信在重視案例分析,努力提高個人的洞察力和教育理論素養後,會對幼兒教育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資料:
[1]蔡壽龍。走向教育的個案研究_兼論新壹輪課程改革實驗區的教育研究[Z]。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
[2]顧明娟。論教育案例與教育案例研究[Z]。教育理論. 2011
[3]胡安黃娟。教育案例與案例研究_案例教學[Z]。學前教育研究,2003年
[4]唐·。教育案例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Z].教師之友,2005年
[5]洪飛。教育案例研究_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Z].創新實踐,2004年
[6]陳·。教育案例的解讀與寫作[Z]。研究和探索. 2004年
[7]微風。教育敘事研究與教育案例,教育案例研究[Z]。新課程研究. 2005
點擊下壹頁了解詳情> & gt& gt幼兒園教育案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