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和內餐都流行預制菜,而且大部分都沒有告訴消費者。中消協表示,預制菜品標簽標註不詳細,外賣和內餐中使用預制菜品未告知,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外賣和內餐都流行預制菜,而且大部分都沒有告訴消費者。
外賣和內餐流行預制菜,大多沒有告知消費者1。近日,媒體爆料廣州超八成連鎖餐廳使用預制菜品。事實上,很多餐館,尤其是壹些快餐店,早就使用預制菜肴。
尤其是黃燜雞米飯之類的外賣快餐,大多是加熱做的,沒有任何烹飪,他們賺的就是中間的差價。如果把這些預制好的菜放在超市裏,任何壹個消費者在家壹加熱就可以吃,沒必要在餐館裏花很多錢買同樣的東西。
知道了這些道理,很多消費者就不會選擇去餐廳吃飯,這就是消費者知情權的重要性。很多消費者去餐廳吃飯,就是想吃廚師的手藝,而不是千篇壹律的預制菜。
長此以往,餐廳存在的意義就沒了。他們甚至不需要招聘廚師,也不需要購買菜肴等原材料,所以成本會大大降低。以後想吃好吃的,還得看《舌尖上的中國》來滿足自己的渴望。
無形中,餐飲也受到了資本的偏袒。壹家店盲目變成了百萬家店,吃新鮮的炒菜成了奢侈品。調料包壹旦放開,壹切都好了,大批廚師離失業也不遠了。電商會讓實體店幹涸。預制菜會不會讓廚師這個職業枯竭?我們拭目以待。
莊稼離開了土地,蔬菜離開了廚師,他們還有靈魂嗎?民以食為天,舌尖上的美味還得工業化。誰破壞了它?
外賣和餐飲中流行預制菜,大多不告訴消費者。近年來,預制菜因其方便快捷,逐漸進入大眾視野。然而,關於它有許多抱怨。近日,中消協發布上半年受理投訴情況,發現投訴量居前的壹條是:外賣、內餐使用預制菜品,未告知顧客。餐廳使用預制菜品是否需要告知顧客?
就預制菜的問題,記者在廣州進行了隨機采訪,不少市民表示,現在炒著吃的“鍋味”才是餐館應有的味道。
記者了解到,目前常見的預煮菜品形式,包括烹飪袋或半成品,實際上是將食材準備環節從門店轉移到中央廚房,采用批量化、集中化處理,有利於提高效率。目前,廣州連鎖餐廳使用預制菜品的比例已經達到80%以上。
對此,中消協表示,預制菜品標識不詳細,外賣和店內食品使用預制菜品未告知,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受損。
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程剛:目前國內缺乏對預制菜品的統壹定義、品類等壹系列標準,明確預制菜品的邊界需要時間。
陳律師:目前在法律上,暫時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餐飲企業必須明確告知消費者是否使用了預制菜肴。但從消費者知情權的角度來看,如果消費者能夠更全面地了解這種食品的相關信息,確實能夠更有效地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外賣和內餐都流行預制菜,而且大多不告訴消費者。3出去吃飯,有沒有感覺前腳的菜剛端上來,速度比預想的要快?在點外賣的時候,外賣小哥在店門口停留的時間非常短。為什麽能這麽快?因為妳可能在吃準備好的菜。
近年來,預制菜因其方便快捷,逐漸進入大眾視野。然而,關於它有許多抱怨。近日,中消協發布上半年受理的投訴情況,發現投訴量居前的壹個問題是外賣和內餐使用預制菜品,且未告知顧客。
這家餐館使用預制菜肴。
需要主動告知客戶嗎?
記者在廣州進行了隨機采訪,市民表示現在炒著吃的“炒鍋氣”才是餐館應有的味道。據悉,廣州連鎖餐廳使用預制菜品的比例已經達到80%以上。
中消協表示,預煮菜肴標簽不詳細,外賣和內餐使用預煮菜肴未告知,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程剛說:“目前國內缺乏對預制菜品的統壹定義、品類等壹系列標準,厘清預制菜品的邊界尚需時日。”
陳律師也表示:“目前在法律上,暫時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餐飲企業必須明確告知消費者是否使用了預制菜肴。但從消費者的知情權來看,作為消費者,如果能更全面地了解這種食品的相關信息,確實能更有效地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做好的菜真的香嗎?
今年2月,江蘇省消保委發布了《預制蔬菜消費調查報告》,指出預制蔬菜市場存在食品質量不達標、食品口感不理想、食品標簽不清晰、食品種類單壹、物流配送問題多等問題。62.32%的消費者表示“預制菜口感壹般”,3.32%的消費者認為“預制菜口感差,不好吃”。
雖然味道不盡如人意,但憑借方便快捷的優勢,預制菜在商務端越來越受歡迎。有企業公開表示,菜品95%是預制的,黑松露蝦、松鼠桂魚等看起來很高端的菜品,不是店家廚師精心烹制,也是只需要簡單加熱的預制菜品。
據業內人士透露,我們去飯店吃飯,很少能吃到現在做的菜,60%左右都是冷凍預制菜,尤其是壹些小連鎖店和家常菜。
預煮菜肴是否有必要建立提前告知制度?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告訴記者,鑒於熟食可能存在更多的食品安全風險,可以考慮建立熟食提前告知制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有權了解商品和服務的真實情況。經營者還應當真實、全面、準確地告知消費者商品的真實情況和相關信息。
陳音江認為,消費者有權知道菜品是否現場烹制,是否足夠新鮮。如果消費者本來不想吃預制蔬菜,因為經營者沒有告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食用,實際上違背了消費者的真實意願,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隨著預制菜的大規模上市,未來還需要進壹步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