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被責令整改的行政主體是誰?

被責令整改的行政主體是誰?

壹、責令改正的定義

學界對責令改正的法律性質壹直存在分歧,對其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的適用也存在分歧。有人認為責令改正是行政處罰,有“新處罰說”和“申請處罰說”。有人認為責令改正是行政強制措施。筆者認為,責令改正既不是行政處罰,也不是行政強制措施,而是對特定行政相對人作出的行政命令。這裏強調“特定”,主要是為了區分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命令(抽象行政行為)。

責令改正是指行政主體依法作出的要求違法行為人停止並改正違法行為的行政行為。

責令改正的特征是:(1)責令改正的主體是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2)責令改正的對象是違法行為人,即違法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三)責令改正是以行政相對人違法為前提的。(四)行政主體依據法律、法規、規章或者依職權責令改正的。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違反行政法規定的強制義務,破壞行政秩序所采取的行政紀律措施。行政處罰與責令改正的主要區別是:(1)行政處罰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行政拘留等。懲罰性是行政處罰的基本特征。責令改正的目的是制止和糾正違法行為,而不是懲罰性的。(2)除特殊情況外,行政處罰的作出需要遵循立案、調查、取證、決定、告知等嚴格的法定程序,而責令改正的程序相對簡單。此外,從行政處罰的立法角度來看,首先,行政處罰法設定的行政處罰種類不在“責令改正”的處罰之列;其次,《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或者限期改正。可以推斷,“責令改正”不屬於行政處罰。

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為維護行政秩序,預防和制止社會危害事件或者違法行為的發生,依法對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人身、行為和財產進行臨時處置的有限強制行為。責令改正和行政強制措施都是具有約束力的行政行為,但二者有明顯的區別:(1)強制性區別。行政強制措施直接表現為采取強制措施迫使當事人作為或不作為,責令改正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當事人糾正或停止違法行為,不具有直接強制性。(2)有些行政強制措施不是以違法行為為依據,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必須是作出更正的前提。

二、責令改正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壹)責令改正並予以警告。雖然責令改正和警告都有警示功能,但也有區別。“警告”是行政處罰中的壹種處罰,是《行政處罰法》規定的壹種處罰。必須遵循“法無明文規定不得為”的原則,即法無明文規定不得警告的行政處罰;責令改正可以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設定作出,也可以在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對違法行為的處理時依職權作出。

(二)責令改正和責令停產停業。責令改正是要求行政相對人停止或者糾正違法行為,責令停產停業是限制或者制止行政相對人停止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直接處分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從本質上講,責令停產停業屬於行政處罰,與責令改正有本質區別。

第三,責令改正的適用

(壹)責令改正的條件

1.行為人的行為違反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

2.法律、法規、規章明確授權行政機關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或者法律、法規、規章沒有明確規定,但依法屬於行政機關職權範圍的。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處罰的同時,還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2)實踐中適用責令改正應註意的問題。

1.補正期限。現行質量法律、法規、規章壹般不規定責令改正的期限。實際工作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責令改正期限的,應當按照規定確定改正期限。法律、法規、規章沒有規定改正期限的,應當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確定責令改正的期限。能當場改正的,應當當場改正。需要在壹定期限內改正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改正期限。

2.發出改正命令的形式問題。理論上,責令改正既可以口頭作出,也可以書面作出,但口頭形式不使用證據的固定保全,容易引起爭議。因此,建議責令改正應以書面形式作出,特別是對於壹些以責令改正為前置行政處罰的行政行為,避免後續行政處罰因無程序證據而陷入被動。

3.責令改正的程序問題。雖然沒有像實施行政處罰那樣有嚴格的責令改正程序,但也要遵循壹般的行政監督管理程序,即表明身份、進行檢查、指出問題、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發出通知、簽字確認等等。

4.責令改正通知書中表述的問題。責令改正通知書所表達的內容,應當是責令當事人停止或者改正違法行為的意思表示,以及逾期不改正可能造成的法律後果。避免將責令改正表述為行政處罰、要求當事人行使權利或者其他行政行為。

  • 上一篇:員工安全經驗100字(6篇文章合集)
  • 下一篇:長治工程招標網介紹?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