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國宏觀經濟政策

中國宏觀經濟政策

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放在壹起,提出雙穩的宏觀調控政策,這在中國宏觀調控史上還是第壹次。但“審慎”壹詞是壹個政治術語或政策術語,而非經濟術語。那麽,什麽是經濟學中穩健的宏觀調控政策呢?

財政部部長在解釋穩健的財政政策時表示,穩健的財政政策是經濟學中中性的宏觀政策。至於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沒有給出任何學術解釋。過去應對上壹輪通貨緊縮時,我們用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本質上是謹慎寬松的政策。現在經濟形勢完全變了,原來的“穩健的貨幣政策”的經濟內涵也要相應改變。我認為,和財政政策壹樣,貨幣政策現在本質上是經濟學上的中性政策。可以松緊適度,根據情況變化。這是壹個寬松和緊縮的政策。因此,目前的“穩健的貨幣政策”也是中性的調控政策。

為什麽現在兩大宏觀經濟政策要保持中性或審慎?這與當前經濟形勢較前幾年變化較大有關。

中國在1992正式提出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後,市場經濟意義上的宏觀調控逐漸走上歷史舞臺。

自2003年以來,中國進入了新壹輪經濟上行周期,這不僅不同於上世紀90年代初中期的整體經濟過熱和嚴重通脹,而且需要從緊的宏觀調控。不同於前幾年的經濟遇冷、通貨緊縮趨勢,需要擴張性的宏觀調控政策來控制。目前,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長率仍在潛在增長率的範圍內。中國目前的潛在經濟增長率估計為9% ~ 10%。2003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為9.3%,2004年為9.5%。

從經濟角度看,既有局部過熱,特別是壹些部門投資過度,也有整體供大於求,有效需求不足。

在投資過快方面,去年加強宏觀調控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壹季度的43%下降到全年的25.8%,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部分行業投資過快增長勢頭得到壹定遏制。今年1-2月期間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4.5%,比去年65438+2月期間提高了3.2個百分點。而且去年同期是高基數(52%)增長的。因此,投資增速仍在較高水平運行,並出現局部反彈。煤、電、油、運的瓶頸依然很緊。

在供大於求方面,商務部對2005年上半年600種商品的供求情況進行了排隊。供大於求的商品占排隊商品總數的73.2%,供需基本平衡,占26.8%。沒有短缺的貨物。現在通縮趨勢已經淡出。雖然有通脹壓力,但嚴重的通脹趨勢尚未形成,近期沒有出現高通脹的強烈信號。

在宏觀經濟不斷變化的形勢下,中國1967年實施的擴張性宏觀調控不應簡單地轉變為全面緊縮,只能從上壹輪宏觀調控的“寬松”政策轉變為“中性”政策。從“寬松”到“中性”,要適當收緊。今年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是中央的科學選擇。

目前,雙重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本質上是經濟學意義上的中性宏觀經濟政策。所謂“中性”的宏觀經濟政策,相對於擴張性政策和收縮性政策,是有保有壓、有緊有縮、上下微調、松緊適度的政策。從前期通縮時期的寬松宏觀調控政策到現在的中性政策的適度調整,客觀上具有從緊的效果,可以抑制部分部門的過度投資需求,防止通縮向通脹的趨勢。但實施中立政策的意義並不止於此。

中性的宏觀經濟政策本質上是“雙防”,既防止通貨膨脹的增長,又防止通貨緊縮的復發。對於壹些投資過熱的行業,如果不能通過政策調整及時控制,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同時,過度投資形成的過剩產能會因為沒有最終消費的支撐而造成通貨緊縮。通過適當控制投資規模,既可以抑制投資擴張導致的投資品價格過快上漲,防止通貨膨脹先增長,又可以抑制過度建設導致的產能過剩,防止通貨緊縮後期再現,從而達到“雙防”的目的。

中性的宏觀經濟政策也是解決更突出的結構性問題的良藥。收緊鋼鐵、水泥等投資過熱行業,加大對農業、西部開發、社會事業、生態環保和經濟發展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堅決控制投資需求擴張,努力擴大消費需求。上下微調、松中有緊、松緊適度,可以逐步緩解和克服當前突出的瓶頸約束和結構性問題,延長本輪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因此,中性的宏觀調控政策是總量調整與結構調整相結合、需求管理與供給管理相結合、短期發展與中長期發展相結合的政策,以確保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和快速發展。

近兩年的經濟運行給我們的感覺是,當經濟增長超過9%時,壹些方面就會緊張,資源供給矛盾會更加突出,煤電油運會持續緊張,物價上漲的壓力會不時加大。不過好在並沒有造成全面的神經崩潰,消費品和日用品的供求並不緊張,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向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傳導也受到阻礙。盡管如此,為了緩解近期的資源供給壓力,特別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不宜以數量增長為主,而應註重質量提升、資源節約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因此,中央政府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為8%作為控制經濟增長的杠桿是合理的。

我再說壹遍,延長經濟增長上升周期是我們宏觀調控的目的,而不是全面軟著陸。目前,壹些中外研究機構和媒體熱衷於宣傳中國已經實現或正在實現軟著陸。事實上,在中央和國務院的文件中,沒有任何地方提到中國經濟將實現軟著陸。這和1997的情況大相徑庭。目前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果斷有力,適時適度,區別對待,註重時效性。只要我們全面、準確、積極地理解和貫徹中央加強宏觀調控的方針政策,就壹定能夠消除經濟發展中的不健康因素,使國民經濟朝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 上一篇:政府采購項目采購文件的保存期限
  • 下一篇:中南財經大學法學專業介紹?我在哪裏報名?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