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提出和完善有哪些重要過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提出和完善有哪些重要過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和國家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全面深化改革,努力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廣闊的前景,必須始終堅持並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壹是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具體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務,對各領域體制改革和具體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明確要求。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金融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實行統壹的市場準入制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明確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完善城鄉發展壹體化體制機制,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國家創新體系。

在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方面,提出要完善財政預算管理制度;積極穩妥實施大部門制,建立各類機構統壹登記管理制度;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備的協商民主制度,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建立科學的法治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廢除勞動教養制度,完善社區矯正制度,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強化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推進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完善選人用人專項考察和責任追究制度,探索實行官邸制。

在完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體系方面,要強調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健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完善網絡突發事件處置機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完善文化產品評價體系,改革獎勵制度,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

在完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體系方面,強調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完善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體系,健全就業和失業監測統計體系;完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健全最低工資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完善社會保障財政投入體系和社會保障預算體系;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體制,完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改革行政復議制度和信訪制度;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組建國家安全委員會。

在完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制度方面,提出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在黨的建設上,強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完善幹部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制度;改革和完善幹部評價制度,完善優秀年輕幹部培養選拔機制;完善和落實領導幹部問責制,健全從嚴管理幹部制度;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職級與待遇掛鉤制度,完善基層公務員錄用制度;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建立社會參與機制,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第二,通過制度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輔相成。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既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前提。

作為新提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被寫入黨的中央全會決定,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是本次全會的壹大亮點。事實上,我們黨執政以來,就提出了治國和民族區域自治等於執政的理念。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思想。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黨要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確保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黨的十八大報告從“國家治理”層面提出,堅持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更加註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治理方式,確保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十八屆三中全會進壹步強調了“治理”的概念,提出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要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系,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等。“國家治理”理念實現了治國理念從“政府管理”到國家、社會、個人協同“治理”的轉變,運行方式從“自上而下”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橫向流動”的轉變,標誌著我們黨治國理念的進壹步深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系統、科學、規範、有效的制度體系。國家治理體系是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制度和法律法規。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需要三個重要支撐:壹是制度,二是組織,三是能力。其中,機構和組織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只有以制度建設為基礎,以組織優化為重點,以能力提升為導向,才能有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生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自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以這些制度為基礎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會制度。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十八大報告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基礎上,以建設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為重點,進壹步提出了完善和發展各項具體制度體系的任務,如加快建立和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文化管理體系、社會治理體系、生態文明體系、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幹部隊伍體系等。這些具體的制度體系構成了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不斷增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和自覺性

制度是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妥善處理好幾個關系。

改革與發展的關系。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壹招,也是實現“兩個壹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壹招。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壹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必須看到,改革開放不是要改變社會主義的性質和根本制度,而是要完善和發展自己。無論改革有多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都必須牢牢堅持。

規劃與實施之間的關系。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不是某壹領域、某壹方面的單項改革。這就需要從全局考慮問題,看改革舉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於黨和國家的長遠發展;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加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和可行性研究;把握重點,突出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色和優勢。同時應該看到,僅僅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是不夠的,還需要采取具體的措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系統地規劃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各項措施,確定了實施時間,要求到2020年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這就要求各地各部門盡快制定改革措施的具體實施方案,認真檢查改革措施的落實情況,努力使體制改革和制度完善壹項壹項地落地,見到成效。

  • 上一篇:有哪些贈與合同範本?
  • 下一篇:例如,最高額抵押貸款。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