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國魚文化博物館在哪裏?

中國魚文化博物館在哪裏?

上海,縮寫為“上海”,最初是壹種釣魚工具。

從植物標本館到博物館

1952年,著名魚類學家朱創建了上海水產大學魚類標本室。成立初期,設備、人員、資金都很緊張。朱帶領同事們克服重重困難,開始自己收集魚類標本和資料。短短幾年間,該標本館已收集到900多個物種和25000多個標本,初步形成規模,並很快成為中國魚類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此後,標本室改名為魚類研究室。到2000年,魚類實驗室已成為中國研究魚類分類學的四大基地之壹。

2002年,實驗室獲得了中國最大的抹香鯨標本,體長18.4米。隨後,實驗室升級,演變為上海水產大學鯨魚館。

2005年底,中國魚文化博物館在位於龔俊路334號的原上海水產大學揭牌。同時,上海水產大學與上海海洋水族館簽署合作協議,拉開了中國魚類文化建立和保護的序幕。

如今,上海海洋大學正在搬遷至南匯臨港新校區,中國魚文化博物館也將再次更名。從2008年開始,新校區將建成中國第壹個以海洋為主題的博物館,實現從魚文化到海洋文化的轉變。新館建築面積將達7000平方米,設置12展廳,包括魚文化館、漁業歷史館、漁具漁法館等,將成為集教學、科研、科普、文化傳承為壹體的專業博物館。

市政廳的瑰寶

中國魚文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似乎有點鋪天蓋地,讓所有藏品中的魚都黯然失色。壹進門,壹個巨大的抹香鯨標本立在博物館中央,旁邊是壹具白色的骨架。據說這個展廳是專門為這個抹香鯨標本設計的,“待遇”不高。

這只抹香鯨標本及其骨骼長18.4米,是中國最大的抹香鯨標本。這頭鯨被命名為“抹香鯨”,因為它能產生壹種灰色或黑色的分泌物——龍涎香。它是所有大型齒鯨中最著名的,它被列為壹個科——抹香鯨科,有兩個小近親,即小抹香鯨和侏儒抹香鯨。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們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

抹香鯨的頭部約占其體長的1/3,鼻孔位置與身體的中軸線不對稱,偏左很遠,這是哺乳動物身體不對稱的壹個非常獨特有趣的例子。成年抹香鯨壹般有15-20米長,所以藏品中的這對抹香鯨標本可謂同類中的“高大上”。

抹香鯨吃魷魚和各種小鯊魚,所以全世界都有抹香鯨和巨型魷魚搏鬥的故事。大王烏賊看起來很兇猛,其實很脆弱,血液攜氧能力很差。是天生的“貧血患者”。所以抹香鯨在與大王烏賊的鬥爭中總是贏大於輸。偶爾會有壹些不幸的抹香鯨在與“大王烏賊”的糾纏中被噎死。至於藏品中的抹香鯨為什麽會死亡,成了永久的謎。

驚心動魄的生產過程

這只抹香鯨標本是博物館的“不速之客”。它是從哪裏來的,又是如何制成標本的?

時間回溯到2006年5月1日上午。廣西北海桂北漁12025漁船照常出海捕魚。當它到達瓊州海峽時,發現了壹頭巨鯨的屍體,船將它拖回北海岸邊。壹開始沒人關註鯨魚,直到廣東福建的壹些機構表示願意收購,才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當時農業部漁業局出面表明,鯨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未經許可不得捕殺、出售、運輸和使用。這條鯨魚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然後決定由上海水產大學把這條鯨魚做成標本,用於科研和教學。

隨後上海水產大學的專家飛到北海,鑒定這頭鯨魚為雄性抹香鯨。但由於存放多日的屍體已經發臭,專家不得不與相關人員壹起就地解剖,光是就地掩埋內臟就需要大量的石灰和酒精。專家們隨後對抹香鯨的骨骼和皮膚進行了簡單處理,逐壹編號,然後用載重十噸的冷藏車將重達五噸的骨骼和皮膚運往上海。

到達上海後,上海水產大學和廈門商代生物標本研究所對標本進行剝離研究,歷時壹年,最終復原成兩個完整的標本:壹個抹香鯨皮膚標本和壹個抹香鯨骨骼。

毫不遜色的“綠葉陪襯”

與這兩件巨大的“鎮館之寶”相比,其他展品只能算是綠葉,但如果單獨展出,也是珍品。其中有上海海洋水族館捐贈的豹鯊、石斑魚、中華鱘、揚子鱷,還有紅海龜的牙齒、抹香鯨、布魯氏鯨的須鯨和各種蝸牛。

藏品中的這條中華鱘標本長3.3米,重319公斤,是中國最大的中華鱘標本。中華鱘分布於我國長江幹流,是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壹。在地球上有654.38+0.4億年的歷史,被譽為“活化石”。同時也是鱘魚科最南端的種類,在世界27種鱘魚中居首位。更令人感慨的是它的“忠誠”——它總是遊回長江故裏生兒育女,故名“中國”。從某種意義上說,中華民族在回去的路上表現出驚人的耐饑力、吃苦耐勞、識路辨向的能力,這是中華民族的天性。

除此之外,展廳裏色彩最豐富的蝸牛還有海螺、田螺、蜘蛛螺等。,以及唐觀螺、0螺、鸚鵡螺、翁榮螺四種珍貴螺類。它們的形狀獨特而迷人。

  • 上一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報告
  • 下一篇: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想繼續深造讀研,該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