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只要妳有自己的網站,把內容放到網上,就相當於達到了信息化的目的。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從法律上講,在網站上發布有版權的資料,相當於向不特定的對象(即訪問者)發出要約。沒有權利和義務描述的要約是不完整的,因此需要同時在網頁上放置權利和義務的描述,讓訪問者看到如果他們想使用有版權的內容,就必須遵守這些權利和義務,否則將承擔違約責任。目前,我國保護網絡著作權的適用法律主要是全國人大通過的《著作權法》和國務院2006年5月頒布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根據後壹規定,著作權人壹旦發現其信息在互聯網上傳播的權利受到侵害,可以向互聯網服務提供者提交書面通知,要求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刪除該作品、表演、音像制品或者斷開與該作品、表演、音像制品的鏈接。實踐中,技術手段很難完全防止網絡侵權。目前,網絡侵權的防範主要依靠法律手段。即使有版權聲明,很多訪問者往往並不遵守,仍然會通過轉載或其他方式竊取版權資料。這時候妳就需要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壹旦發現網絡侵權,應對侵權材料進行公證,並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通常法院會支持侵權的認定,也就是說原告會勝訴。網絡侵權是指發生在網絡環境中的侵權行為。所謂網絡,是指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多個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獨立的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以完善的網絡軟件和網絡操作系統實現網絡中資源共享的系統。網絡侵權是知識侵權的壹種形式,本質上與傳統侵權相同,即行為人因其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和人身權利而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以及法律特別規定的其他對人造成損害的行為。網絡侵權具有操作簡單、侵權後果範圍廣、速度快、管轄權有爭議等特點。第壹,網絡侵權容易操作。在網絡侵權中,壹個作家的作品很容易被上傳到網上,很容易被修改,或者可能沒有作者的名字,侵犯了作者的復制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性的權利。二是網絡侵權後果廣、速度快。基於網絡侵權的可操作性,侵權人可以很容易地將未經授權的作品復制到多個領域和空間,造成廣泛的侵權後果,同時侵權的方式也會多樣,侵權的速度也會很快。在現代設備的幫助下,侵權是非常容易和高效的。第三,網絡侵權的管轄權壹直是壹個有爭議的問題。傳統侵權管轄法規定由侵權行為實施地或者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由於網絡侵權的網絡服務器會在異地,面對復雜的網絡案件,傳統的管轄規則需要不斷調整。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6月20日修訂的《關於審理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第壹條規定,網絡著作權侵權糾紛由侵權行為發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地點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絡服務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侵權地和被告住所地難以確定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和其他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地。如果是以營利為目的,那麽轉載他人作品需要著作權人同意或者付費,否則就是違法侵權。如果對方追究妳的責任,妳就要進行經濟賠償。民法第1194條互聯網用戶、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利用互聯網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壹百壹十九條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權利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通知應當包括侵權的初步證據和權利人的真實身份信息。網絡服務提供者收到通知後,應當及時將通知轉發給相關網絡用戶,並根據侵權初步證據和服務類型采取必要措施;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損害擴大部分應當與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權利人因錯誤通知給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法律客觀性:
網絡侵權可以向被侵權人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起訴程序可以按照民事訴訟法的具體規定進行。原告必須證明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了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侵害。同時,傳統的網絡侵權證據方法難以保存。為避免起訴後銷毀證據,建議起訴前到公證處公證,使證據具有法律效力,有效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收費問題應與壹般民事案件壹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