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礎教育包括學前教育3年;中小學教育分為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12年。小學和本意壹***9年屬於義務教育階段。普通高中3年。小學畢業後可以選擇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從初中開始1到3年。高等教育包括兩到三年的大學,四到六年的本科,兩到三年的碩士和博士學位。
中國臺灣省學制包括2年學前教育、9年義務國民教育、3年高中教育和6至10年高等教育。從初中教育開始,分為兩個體系:壹個是學歷教育體系,以學術研究為目的培養專門人才,包括3年高中、4至7年高等教育大學和2至6年碩士、博士教育。另壹種是技術職業教育體系,教授應用學科和技術。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包括五年制專科、三年制高職、兩年制專科、兩年制專科、四年制專科和研究所。
美國的學制和中國差不多,小學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大學4到5年,碩士2年,博士4年。高中畢業前,教育是義務教育,由政府出資,教育內容是普通教育。美國從大學教育開始,職業教育分為職業教育和學歷教育,職業教育有兩年制職業學校和專業學院。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和美國的教育體系更加兼容。來自中國的學生去美國繼續他們的學業,他的高中和大學教育是公認的。如果他進入美國大學讀研究生,在國內學的大部分學分都可以轉。他高中畢業後進入美國大學也很方便,因為高中的理科大部分都已經達到了美國大學的要求。職業學校的學生也可以成功申請美國大學,但是完成壹些學分和課程可能需要稍長壹點的時間。
美國大學和中國大學也有區別。美國大學生可以等到第二年第三年再決定專業課。美國大學沒有醫學和法學的專業系,必須等到完成學士學位並通過相關考試後才能申請。
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通常在專業課上並不落後,但壹定要加強自己的英語能力、獨立研究能力和創造力,培養積極主動的精神,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走向成功。
有人說,中國的教育重視基礎知識的鞏固,美國的教育重視創造力的培養;中國的教育註重知識的灌輸和掌握,重視“精”和“深”,而美國的教育註重知識的靈活運用,重視“廣”和“寬”。
以數學為例,中國教育采用題海戰術,老師讓學生反復練習,直到“完美”;美國學校的數學教育基本是“點對點”。老師壹般不會要求學生完成課本上的習題,往往只要求學生做奇數或偶數題。中國的基礎教育是培養學生熟練掌握技能,而美國的教育只是讓人明白是怎麽回事。至於學生以後要不要以數學工程為職業,由他們自己選擇。學校教育沒有必要強迫學生去練習那些技能。
所以中國的教育是“精英”教育,淘汰那些學不到高深知識的人。美國教育是大眾化和精英化教育的結合,讓學生選擇做平民還是做“精英”。選擇走“精英”道路的人,需要努力;選擇走平民道路的人接受的是普及教育,以壹種冷漠的、無爭議的方式接受社會生存所必需的基礎知識的教育。這就是為什麽很多知識的傳授只是時間問題。這種教育是大眾化、平民化的教育。雖然每個美國人在16歲之前都必須接受義務教育,但是這種普及教育是比較普及的,也就是標準比較低,適合絕大多數學生的接受水平。由於教育資源的匱乏、就業市場的制約、人文環境的影響,國內教育只能“公平”實施。中國學生在這種社會形態下沒有選擇,美國學生就不壹樣了。少數選擇“精英”道路的人,只要努力學習,也能實現自己的“精英”教育。因為這是我的選擇,沒有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所以我有壹種愉快的發自內心的動力。
除了自我定位,中美在學術課程的選擇上也有很大差異。中國的教育要求數理化所有科目,壹門理科不好可能會對人生前途產生致命影響。美國的基礎教育在滿足最基本要求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更大的選擇自由。舉個例子,如果壹個學生對物理、化學、生物不感興趣,感覺困難很大,那就只能上相對基礎的課程,多上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課程,只選擇修復、化學、生物中的壹門,也能滿足高中畢業,進入頂尖大學,同樣有機會成為“精英”。
“多學少懂”和“少學多懂”
我覺得中國基礎教育最根本的特點就是通過考試討論英雄。這就決定了我們這門課起點高,難度大,知識面窄。我們的孩子在學校要做太多的作業,參加太多的考試,背太多的文章。孩子們幾乎沒有任何空閑時間來滿足他們的愛好。而我們老師基本不鼓勵和挖掘孩子學習之外的潛能。另壹方面,生活在美國的孩子要快樂得多。他們基本沒有作業,大多是14放學後去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即使是考試,老師也不會給學生排名,學生也從來不會在意誰考得好不好。相反,如果壹個孩子有某項特長,他會受到其他同學的羨慕和尊重。我覺得這主要是因為美國老師普遍認為學生的實踐能力,尤其是創造力,遠比那些書本上枯燥的,與現實生活無關的抽象理論重要。
我們的基礎教育好的壹個論據是,中國的學生經常在各種奧林匹克比賽中獲獎並獲得金牌。但只要我們仔細想想,就會明白我們的學生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去“創造”成果。所謂的成就,只是集中在該學科的解題技巧上,而不是實際應用和發明上。換句話說,我們的知識僅僅局限於做題和解題,而不是用理性的思維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試想壹下,如果我們把孩子有限的時間花在抽象的拼圖上,那麽他們參與實踐的時間和能力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在人文社科方面,美國明顯高於中國。美國的中學生已經可以獨立去圖書館查文獻,找資料,完成壹個正式的項目。他們的主張完全是基於興趣,從反恐到世界和平,從環境保護到動物保護,有些在我們看來,只有大學畢業才能完成。美國老師總是啟發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質疑能力,辯論能力。孩子從來不認為世界上只能有壹個標準答案。這種從小培養的懷疑能力,就是未來的創造力。這也是美國強大的基礎。我國基礎教育奠定了重視知識“多學少懂”的基礎。縱觀美國,基礎教育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教育,“少學多懂”。中國的基礎教育重視紮實,美國的教育重視多元;中國基礎教育註重縱向深度,美國基礎教育註重廣度;美國的基礎教育註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和自強精神,而中國的基礎教育註重培養學生嚴謹治學的態度。相應的,美國有寬松自由的氛圍,可以充分照顧到每壹個學生的興趣愛好;中國的基礎教育就枯燥多了。
中國的學生多學、多練、多記筆記、多考試,培養孩子吸收知識、學習行為、接受能力。美國學生多看、多問、多想、多做,註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能力、創造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以及學以致用。深思,我覺得,應該培養考生還是學生?是中美教育的根本區別,也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本質區別。培訓候選人就是教那些有問題的人沒問題;培養學生就是沒有問題的教問題。
培養創新,打好基礎
美國沒有國家課程標準,但是各州、縣甚至學區都可以自行編制課程標準。總的來說,美國的課程設置相當靈活,主要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占學分較多,內容廣而不深,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選修課種類繁多,多達數百門,主要看學生升學、就業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獲得所需學分。
對比我們現在的課程和教材體系,我們的情況正好和美國相反。統壹、壹致、靈活、個性的要求是不夠的。目前在我們實施的課程方案中,必修課的地位相當突出,教學課時多,知識要求高,課程標準統壹,甚至教材統壹。
與美國相比,我們的課堂教學課數太多,教室容量大,要求高,課堂氣氛更加嚴肅,缺乏彈性。這為學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時也帶來了課堂不活躍、老師講得太多、學生想得太少的弊端。這是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是我國基礎教育課堂,尤其是高中課堂的* * *性質。在美國,班級規模小,氣氛自由輕松,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自由走動,自由辯論,發表觀點,是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可見,中美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上存在巨大差異。中國的教育更多的是榜樣教育;美國則強調創新精神和個人主義,是精英教育。從本質上講,註重創新還是打基礎,是美國基礎教育和中國基礎教育的根本區別。
中國和美國的基礎教育不能簡單的說哪個好哪個不好。這取決於不同的人。在教學過程中,對於中國學生,要讓他們多創新,對於美國學生,要讓他們打好基礎。這才是最合適的互補方式,優勢的融合才是最好的。現在美國的基礎教育改革,重點是在創新的基礎上補基礎。然而,我們的基礎教育傳統上過於註重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和求同思維,而對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不夠重視,所以我們的教育應該在基礎的基礎上增加創新。
在我訪問美國期間,作者對美國教育進行了調查。發現中美教育在各個教育層面都存在差異,體現在不同的形式上。本文只比較兩國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差異。
美國的大學實行學分制。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愛好選修課程。不同科目學分不壹樣。只要修完學分,就可以畢業,拿到畢業證和學位。過去,我們從相關報紙上看到美國大學生年紀輕輕就拿到了幾個學位,感到不解。現在我明白了,美國的大學制度非常靈活。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可以選擇幾門專業課,只要修夠學分就可以獲得本專業的學位。在學習幾門專業課的時候,不需要重復同壹門課,所以在通過壹門專業的基礎課之後,更容易選修不同專業的專業課。這給了學生壹個很好的擴展知識面的機會,也為學生向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學生也可以退學去工作,已經取得的學分仍然保留。壹年或幾年後,他們可以繼續在大學學習,直到完成學分並獲得學位。我認識壹位美籍華裔女性。兒子上了兩年大學後,她跟媽媽說,她覺得自己沒有學習的動力,準備在社會上幹兩三年再返校。壹方面,她可以打下壹定的經濟基礎,另壹方面,她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母親讓他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沒有反對。在美國,大多數年輕人都很獨立,這種獨立意識是從小培養的。
美國的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大門是敞開的,人們轉行是常有的事。通常,人們在進入新職業之前就開始學習相關的新課程,所以在社區大學裏可以看到不同年齡的學生,有的二十多歲,有的四五十歲。比如壹個女老師,以前是計算機工程師。在計算機行業工作了近20年,她覺得很無聊。她想成為壹名教師,讓她的生活更輕松。她去了大學攻讀中等師範教育,畢業後在壹所中學找到了工作。另壹個哲學教授,原來是個電工,對哲學失望後轉種葡萄。美國的教育更註重人的潛能的開發,很多教育機構為每個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只要妳想學習和研究,妳可以在最近的大學找到妳的專業。報名後,學校會建議妳通過相關測試後考什麽科目。每年分為三個學期,六月、五月、九月開學。課程安排在時間上也很周到,白天晚上甚至下午5點到7點都有。有些老人退休後上大學,彌補以前學習上的遺憾。在中國,專業方向是在大學裏確定的,壹個人可能壹輩子從事壹種職業,可能會忽略了他在其他方面的潛力。雖然職業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在數量、辦學質量、職業院校開設的專業和課程等方面還存在壹些不足,與社會的實際需求相差甚遠,需要大力改革和發展。
目前,中國的大學也在朝著開放的方向努力,越來越多的人跨進了大學的門檻,這對提高全民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中國的未來應該是讓高等教育大眾化,而不僅僅是少數人上大學。中國人口眾多,大學數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應該建立越來越多的大學。中國有“不及格學生”的說法,美國沒有這個詞。他們認為這是極其不禮貌的,是壹種歧視。
提高全民素質,不僅要依靠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還要有更多的學習和研究的場所。在美國,圖書館多,借書證全城聯網。妳可以在市內任何壹家圖書館借書還書,並且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借書或還書的手續,非常方便省時。圖書館從早上開放到下午6:5438+00。書店也很多,還有很多極其舒適的沙發,供人坐著看書。早上可以開門看書到晚上11關門。有壹個酒吧供應熱咖啡和面包。孩子們也喜歡去書店,那裏有很多玩具。兒童書店布置得像童話,童書設計得像玩具,讓孩子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