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小企業融資難這壹世界性難題在中國愈發明顯。壹方面企業得不到有效的資金支持,另壹方面融資部門閑置大量信貸資金。在諸多矛盾中,中小企業是矛盾的載體。要真正掌握解決這些矛盾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從作為矛盾載體的企業自身做起。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閑置資金目前,我國存在大量水平參差不齊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在公司結構、經營管理、長期戰略等方面。經過多年的理論探討和研究,對企業自身建設和金融單位的融資方式形成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為了更好地了解造成這壹問題的原因,近日,筆者對10家利潤穩定、產品市場前景良好、內部管理基本健全、有申請新增貸款意向的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了綜合分析,發現確實存在幾個影響融資的問題:壹是企業資產規模過度擴張、資本缺口進壹步加大後,我國對規模擴張的管理沒有相應的控制。規模擴張速度的決定取決於企業主的個人意願。調查中發現,固定資產65,438+09,765,438+02萬元在四年中投入65,438+09,765,438+02萬元,而所有者權益(即實收資本、利潤公積、未分配利潤)僅增加65,438+037也就是說,在過去的四年中,這些企業挪用了7872萬元的流動貸款和流動資產投資於長期資產,造成了流動資金的長期短缺和新的流動資金缺口。這樣,為了利潤最大化,不尋求資金的綜合平衡,無計劃無原則的擴張行為,怎麽可能成為融資單位的合作夥伴。這是造成融資困難的壹個主要因素。二是企業資金運用不平衡,企業償債能力明顯不足。企業的償債能力是融資單位最關心的事情。計算分析這十家企業的財務數據(詳見表2)後發現,四年間平均速動比率僅為55%,平均流動比率僅為65,438+0,065,438+0%,兩項指標與壹般評價標準存在明顯差距。這些企業的存貨常年占流動資產的45%以上,需要較高的資產流動性指標來保證企業的償債能力(企業評估的速動比率應在100%左右,流動比率在200%左右)。資產的低流動性反映了企業不能保證短期負債的及時足額支付。這對債權人到期能否收回信貸資金形成了危險的信號。流動性和償付能力低是導致融資部門“惜貸”的另壹個因素。三是企業主投入不足,資產負債比例違背信用原則。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在生產經營中會不斷增長,股東或企業主註入資本的多少直接反映了所有者承擔債務的能力。對十家企業的資產、負債、權益進行計算分析後發現,平均產權率為231%,而資產負債率高達58%(見表3),兩者均與壹般評價指標相差甚遠(企業評價指標:產權率約為1:1,資產負債率在50%以下)。這個比例是給定的。企業的償債能力和承貸能力是保證債權人資金安全的重要條件。對於壹個已經失去穩定性的企業,卻有著高風險、低成本、高回報的財務結構,哪個融資單位敢關註,這又是壹個不能很好融入資金的因素。四是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導致銀企信息不對稱,企業財務約束體系不健全。同時,財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很多企業的財務制度根本無法得到有效發揮。有些企業財務人員根據所有者的意圖制作財務信息,有些會計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對企業財務信息結構完全沒有把握。對外的報表只能達到壹個平字,各種報表根本沒有對應關系,造成企業財務報表數據虛假,更談不上報表科目的正確使用。其他企業為了自身利益,同時形成各種不同數據的報表。壹份報給主管部門,壹份報給稅務部門,壹份報給銀行,導致專門做企業金融的信貸員很難知道廬山真面目,導致企業的財務報表對外界沒有任何影響。金融領域信用風險的根源是信息不對稱。信息的不對稱使得銀行系統在融資時不得不要求中小企業提供充足的擔保,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企業無法順利進入融資單位的融資名單。五、辯證地看企業融資結果與融資困難的關系通過對這十家企業的財務狀況和近幾年的融資情況的分析,發現金融部門並沒有對這些中小企業實行所謂的“怕貸、惜貸”。截至目前,十家企業* * *向金融部門借款654.38+044.36萬元,占十家企業貸款總余額的79%以上。占地方金融部門貸款總額的10%以上。在其流動性指標嚴重不足,資產負債率指標較高的情況下,能夠長期占用大規模的信貸額度。不能說金融部門的“惜貸”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如果嚴格按照銀行信貸控制原則,部分企業早已被列入超比例分配的行列,根本無法進入融資單位的融資名單。通過了解我們所轄的所有金融部門,十家企業中有幾家向金融機構提出了數千萬元的項目貸款和追加貸款。在上述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下,僅僅依靠融資單位的單方面努力,建設社會信用環境,是無法解決這壹“融資難”問題的。為了使中小企業在經營中得到有效的信貸支持,在和諧、穩定、規範的環境中發展壯大,不僅要在外部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而且要從企業自身出發,建設具有壹定競爭力、適應國際形勢變化和抵禦市場風險能力的壹流現代企業集團。正因如此,筆者認為,現階段中小企業應在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資產擴張的可控性、資產負債的協調性、償債的流動性上下功夫,這才是解決融資難的根本之道。(壹)加強對中小企業決策的有效約束,規範其經營行為,創造良好的外部融資環境,只會對解決融資難這壹主要矛盾起到催化作用。真正解決問題的途徑應從建立現代企業財務制度入手,重點解決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完善、財務監管不作為、財務報告真實性和準確性不高等問題,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素質,增強所有者對財務狀況的關註,建立有效的會計監督機制和審計制度。只有提高企業外部信息的可信度,打破銀企信息不對稱的僵局,增加融資單位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信心,才能進壹步疏通社會各種融資渠道。(2)約束企業擴張行為,規範資金運用。目前很多中小企業還處於發展階段,尤其是壹些利潤高的行業。企業有更大的擴張欲望。沒有規範的約束,過度的資產擴張會讓企業不堪壹擊,經不起任何市場波動的考驗。因此,國家企業管理服務部應盡快出臺相關制度,約束企業的無限擴張,形成社會和企業共同維護的商業守則,讓企業憑借其優良的資產質量和較高的信用贏得融資單位的青睞,解決壹廂情願的融資局面。(三)企業應增強自有資金實力,減少對融資的依賴。企業經營者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練好內功和規範市場運作上,增加自身積累,提高自有資金在企業資產中的比重,增加營運資金的份額,減少對外部融資的絕對依賴,獲得資金運用的自主權,按照壹塊給自己,壹塊給社會,壹塊給金融部門的原則,在企業擴張過程中增加資產。倡導適度負債,讓股東或企業主成為真實企業經營的受益者、債務人和風險承擔者,可以增強債權人對其融資的信心,獲得銀行和社會投資融資者的更多支持。(四)合理使用資金,保證償付能力,提高社會信用。
上一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行政處罰法》下一篇:本拉登什麽時候死的(本拉登死的多慘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