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什麽是有機馬克思主義?

什麽是有機馬克思主義?

壹、有機馬克思主義:生成過程中的新理論和流派

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在於,每當人類面臨各種嚴重危機時,人們都會“回到馬克思”尋求智慧,無論有些人如何有意無意地忽視或醜化馬克思主義。

20世紀下半葉以來,生態危機日益突出。20世紀70年代以來,壹些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再次“回到馬克思”:要麽像安德烈·高茲等人那樣,結合生態學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探討“生態的政治化如何可能”;要麽像詹姆斯·奧康納、約翰·福斯特那樣,發掘和闡述馬克思、恩格斯等經典作家的“紅綠”思想,從政治經濟學批判轉向政治生態學批判,從而發展了生態學馬克思主義。

幾乎與此同時,美國以小約翰·科布博士為首的壹批過程哲學家和建設性後現代思想家也從自己的角度反思生態危機。經過長時間的醞釀,懷特海的有機哲學逐漸與經典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特別是在與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互動過程中,最近正式提出了“有機馬克思主義”的新理論,壹個新的有機馬克思主義開放學派正在興起。②

第壹次聽到“有機馬克思主義”這個概念是在2013年8月。當時我參觀了建設性後現代主義的大本營美國過程研究中心,我的共同導師是小約翰·科布博士,在第壹次與科布博士見面交談時,他明確表示,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是對的,資本主義終將自我毀滅,美國正在證明這壹點。而且他承認自己壹直認為自己是馬克思主義者,是懷特海式的馬克思主義者,或者是“有機馬克思主義者”。

通過深入的交流,科布轉向了生態關懷,這可以追溯到1969年加州聖巴巴拉的石油泄漏事件,引起了他對生態危機的關註。1972,科布發表《還來得及嗎?壹本書根據北德克薩斯大學哲學系系主任、《環境倫理學》主編尤金·哈格羅夫教授的研究,這本書是“第壹部由哲學家獨立撰寫的以書的篇幅討論環境倫理學的專著”。當時,科布就預測到了生態危機的嚴重性,並提出適當調整國家事務的優先順序。在隨後的幾十年裏,科布在這壹領域寫了很多文章,發表了幾部重要著作,包括與澳大利亞生態學家查爾斯·伯奇合著的《生命的解放》(1982),與穩態經濟學創始人赫爾曼·戴利合著的《為了* * *的幸福》(65438)。該書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1992)、可持續性(1992)、綠色GDP (1994,世界上最早的綠色GDP概念)與Clifford Cobb合著、全球主義者對經濟主義的挑戰。⑤它的壹貫使命是批判資本主義的反自然、反社會性,把建設性的後現代文明作為有益於環境、共同福祉和可持續未來的替代方案。那個時候,替代方案還沒有明確叫“生態文明”。隨後,特別是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率先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中國的戰略任務,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歷史性壹步”,鼓勵科布明確生態文明就是這樣壹個替代方案。

在科布思想走向有機馬克思主義和有機馬克思主義逐步形成的過程中,兩位中國學者王致和和範美雲博士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他們先後加入建設性後現代主義的大本營,與科布博士壹起創立了中美後現代發展研究所,主要目的是在世界範圍內推廣生態文明。該研究所創辦的“生態文明國際論壇”是世界上最早、規模最大的生態文明國際論壇之壹。自2006年以來,與中央編譯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校、中國辯證法研究會和部分中國高校合作,已成功舉辦了8屆,數百名中國學者參加了論壇。以論壇為橋梁,建設性後現代主義、中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相互借鑒、相互融合,最終誕生了適應生態文明時代要求的新馬克思主義:有機馬克思主義。6月2013,12日,天津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邀請王致和博士、範美君博士演講。他們演講的題目是“建設性後現代主義、有機馬克思主義和生態文明”,可以看作是“有機馬克思主義”壹詞在華語世界的首次出現。

在2014年5月舉行的第八屆生態文明國際論壇上,有機馬克思主義正式登上國際舞臺。著名的過程思想家和建設性後現代思想家、柯布的弟子菲利普·克萊頓和傑伊·麥克丹尼爾等人認為,中國馬克思主義與過程思想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他們都強調把最新的科學方法作為智慧的源泉,從最新的科學中汲取真知灼見,關心社會中的弱勢群體而不是自私自利,譴責過於抽象的哲學而不註重實踐,強調有機的思維方式。他們認為,事實上,馬克思主義、具有悠久傳統的西方過程哲學和中國傳統的有機整體論之間存在著深刻的有機聯系,完全可以整合成壹種新的世界觀,即有機馬克思主義。克萊頓還提出了有機馬克思主義的三個宣言:資本主義的正義不是正義,“自由市場”不是自由的,窮人在異常氣候等生態災難中付出的代價最大。⑦

2065 438+04-10,克萊頓和賈斯汀·海因澤克爾的專著《有機馬克思主義》由Process Century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得到了福斯特、格裏芬、王致和、強乃舍等學者的高度肯定,可視為克萊頓版的有機馬克思主義。

與以往中國學術界對西方思想的追捧不同,中國馬克思主義和傳統思想文化在有機馬克思主義的形成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在所有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中,有機馬克思主義是迄今為止唯壹具有鮮明中國元素的流派。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有機馬克思主義不僅是西方的,也不是中國的,而是具有“國際風格”的新馬克思主義。

盡管有機馬克思主義在生成過程中仍然是壹個開放的理論,但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有機馬克思主義者對它有不同的表達,這遠遠不是壹個真正成熟的學派。然而,作為壹種新的理論,有機馬克思主義顯然是壹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二,有機馬克思主義:聯姻,借鑒與融合

雖然幾位主要代表對有機馬克思主義的定義並不完全壹致,但科布確立的有機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綱領是大家公認的,即有機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和懷特海的聯姻。既然是兩者的結合,就有兩種進路,要麽是帶有馬克思主義色彩的懷特海主義,要麽是帶有懷特海主義色彩的馬克思主義。科布本人屬於前者,但他認為這兩種途徑都是可行的、開放的、互補的、相互支持的。

懷特海的組織哲學是以20世紀量子力學等新的科學成就為基礎,顛覆現代思想的壹種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的三個基本命題是:相關性:壹切事物都是彼此內在相關的;過程:沒有什麽是永恒的;聖潔: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今天,這種世界觀反對現代主流的機械論世界觀、分析方法論和個人主義價值觀。在這個意義上,懷特海的有機哲學與馬克思主義的差異也是可以追溯的。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是後現代哲學綱領,後者是現代哲學綱領。但兩者之所以能結合起來,是因為兩者有足夠的相似之處,尤其是相對不變的方法論原則和理論旨趣:壹是在方法論上,兩者都堅持批判性思維,與時俱進,實事求是,而不是固守某種形而上學的教條;第二,在理論旨趣上,兩者都是挑戰個人主義,鼓勵社會化思維。⑩他們重視* * *共同福利,強調公平,關愛弱者(11)。在* * * *方法論和理論旨趣的基礎上,進壹步講,兩者可以相互借鑒,相互豐富,完善自己。

有機哲學強調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根本改變,所以往往被很多人理解為抽象的深綠思維。科布認為,有機哲學不是對現實漠不關心,也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在認識和改造世界方面,有機哲學正好可以從馬克思主義中借鑒壹些好的做法。比如,第壹,在認識人類世界時,要看表面之下的深層結構和對開放規則的解讀。第二,認識到經濟生活至關重要。第三,至少從文明興起以來,強者都在剝削弱者。第四,階級分析很重要,很有啟發性;以前的過程哲學不強調社會階級分析,這壹點可以從馬克思主義中學到。第五,如果不能徹底消滅剝削,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壹個大大減少剝削的文明。另外,控制資本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強調基層民主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真正的人民當家作主。這些思想也被馬克思主義者懷特海所吸收和強調。

那麽,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我們可以從懷特海那裏學到什麽智慧呢?

在建設性後現代思想家看來,馬克思仍然是壹個現代主義思想家,馬克思主義的壹些現代主義假設——例如決定論的歷史原則和工人階級革命的自發性,只把自然當作階級鬥爭的背景,只給人們提供唯物主義的物質、貢獻原料和提供工作機會(12)——已經不能符合後現代科學和後現代的生活情境。

強調規律和決定論是現代思想的壹個根本教條。從有機哲學中事件實在論的要求和反對“錯位具體的謬誤”來看,壹切規律都是抽象的概念,真正存在的是無時無刻不交織在壹起的事件;事件中的行為決定法律,而不是法律決定事件和行為。這是自然,歷史也是;萬物如此,人也如此。(13)科布指出,懷特海的有機哲學要求更多地關註文化和精神因素,而不僅僅是經濟決定論,這是對經典馬克思主義的超越。

強調主體與客體、自我與他者的二元對立,是現代思想的另壹個根本教條。(14)有機哲學的過程本體論認為,人和非人世界都是發生在壹定時空門檻上的事件的結果,都是“實際實體”(15),二者在時間上都表現為過程,在空間上都表現為相互關聯的存在之網;所以,沒有什麽是永恒的,沒有什麽是自足的,壹切都是相互依存的;本質上,人是生成過程中的人,是同體的人,而不是像現代經濟學“經濟人”假設那樣被過度抽象的人。沒有絕對的主體和絕對的客體,兩者都是相互的。

相應地,基於這種過程本體論的倫理原則是:第壹,壹切主體,尤其是具有基本感性的主體,都具有內在價值,因為它們都是為了自己的目的而存在的;第二,內在的價值,感情的豐富,生命過程的潛在可能,都引起我們的熱愛和敬畏;第三,只有當* * *同構(包括生態* * *同構)是活的、和諧的,個人利益才是現實的;第四,同體的公平與和諧關系比利己更重要。第五,生命的意義在於對同體的奉獻,對自然的承諾。

因此,在有機哲學的視野中,主體與客體、自我與他人、人與萬物、歷史與自然之間不存在二元論(16),有機哲學將努力克服人與自然的異化。這種對自然的異化被懷特海認為是迄今為止馬克思主義者和資本家的共同特征。

至於馬克思主義是否會導致自然的異化,有機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與福斯特等生態馬克思主義者不同。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認為,生態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制度及其生產方式。但科布認為,資本主義和生態危機之間沒有絕對的聯系。他認為,如果我們擺脫了資本主義形式,生態危機不會完全消失。(17)因為馬克思主義和資本主義都追求增長,追求物質生產最大化。今天的人類不能為了應對如此嚴峻的生態危機而壹味地依賴增長,追求增長。(18)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也是現代化的壹種形式。馬克思反對的不是現代化,而是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馬克思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也是在現代化背景下產生的。(19)在有機馬克思主義者看來,如果單純把生態危機歸結為制度原因,就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麽壹些社會主義國家,包括今天的中國的生態危機“連資本主義國家都不讓?”(20)

相比之下,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生態危機的真正根源是現代性,尤其是現代性所包含的無限經濟增長癮。有機馬克思主義要反對的恰恰是這種無限增長。所以環境問題不是象征性貼個創可貼就能解決的,而是要改變文明,走向生態文明。(21)應該說有機馬克思主義可以包含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視閾,但反過來,生態學馬克思主義也不能完全包含有機馬克思主義的視閾。

從建設性後現代主義的角度來看,世界上沒有抽象的普遍理論,只有負載特定文化價值觀的具體理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不是以空洞的形式存在的;只有有效地體現在文化中,與人們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聯系起來,它才能真正存在。”(22)

與生態馬克思主義相比,基於這種後現代視角,基於壹種有機的整體世界觀,基於對經濟決定論和線性歷史發展觀的駁斥,有機馬克思主義更加強調文化傳統和精神因素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更加註重將有機馬克思主義嵌入文化背景中去理解,有意識地從各種傳統優秀文化中汲取智慧養分,與各種傳統文化深度融合,從而成為活的、現代的、民族化的實踐智慧。克萊頓指出,“我們遺憾地看到,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很少提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希望我們的建設性計劃將有助於克服這壹限制。”(23)在這方面,可以說有機馬克思主義也受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現代化的啟發。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壹顆璀璨明珠,也是有機馬克思主義特別珍視的。科布、克萊頓等人壹再強調,要削弱過去四個世紀主導西方世界的自由主義哲學,西方哲學需要向東方尋求智慧。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有機的馬克思主義有著內在的兼容性。壹方面,包括儒釋道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有機的馬克思主義,強調流變性和系統完整性;另壹方面,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如儒釋道,像有機馬克思主義壹樣,否定二元對立思維,這是整個社會的壹種思維方式。(24)

有機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中國的有機馬克思主義,應該而且能夠將馬克思主義、有機哲學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為壹體。“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影響巨大,過程思維見解深刻,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三者結合起來,將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25)

第三,生態文明建設:有機馬克思主義與當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合奏。

在2004年中國* * *產黨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任務的基礎上,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戰略任務,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社會主義運動乃至人類文明史上,其意義不可低估。

目前,人們對生態文明有不同的解釋。柯布博士在采訪柯布先生時指出,生態文明的本質特征是將人類和生態的福祉置於經濟增長的目標之上。克萊頓也有同樣的看法。(26)如果全世界只追求無限制的經濟增長,只爭實力和財富,那就毀滅了全人類。馬克思主義是要解放全人類,而不是毀滅全人類。所以,站在窮人的立場上,關註窮人的福祉,或者站在富人的立場上,關心個人利益,才是根本的選擇。

這樣的根本選擇,在資本邏輯主導的資本主義國家,仍然是不可想象的。科布指出,在美國,政府是由資本控制的。人們過去認為代議制民主是讓政府對人民負責的好方法。現在看來,資本破壞了這個體系。在壹次關於2009年金融危機的采訪中,科布尖銳地指出,華爾街當前的危機生動地說明了資本主義的危險:壹切都被私有化了。美國政府把應該由政府解決的問題完全委托給了私人部門。“在我看來,這場金融危機不僅標誌著全球金融體系的破產,也標誌著現代資本主義體系的破產。”(27)

中國之所以能夠提出生態文明的戰略任務,壹方面是因為生態環境的嚴峻形勢,另壹方面是因為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立場。中國的壹切發展都應該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都應該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科布壹方面充分肯定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歷史性壹步”的意義,另壹方面又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景持樂觀態度,認為中國實現生態文明的可能性更大。(28)“這不僅是因為中國在理論上是壹個易經的民族,尊重變化,欣賞中道;在實踐層面上,與美國不同,中國政府仍然控制著貨幣制造。中國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這種權力將增加的福利廣泛分配,而不是將福利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在這方面,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將有助於她反抗金融寡頭的霸權,尋求普通民眾的福祉。”(29)

有機馬克思主義眼中的生態文明是社會主義與生態原則的統壹。這是不同於資本主義和傳統社會主義的“第三條道路”。目前,它是壹條強調社會和諧和生態文明的中國社會主義道路。(30)《有機馬克思主義》壹書的副標題是“資本主義與生態災難的替代方案”,這個替代方案的隱含答案是: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追求中,有機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有著強烈的* * *聲音,可以奏響人類文明轉型的新樂章。

克萊頓明確提出了有機馬克思主義的四個原則來指導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為了所有人的利益;堅持有機、生態的思維框架;關愛弱勢群體;長遠和整體的觀點。(31)

克萊頓還總結了科布的《拯救地球的十個概念》(32): (1)確實是由相互關聯的事件組成的;(2)內在價值有不同層次;(3)整個過程的目的是價值最大化;(4)人有獨特的(但絕不是排他的)價值觀和獨特的責任;(5)教育是培養智慧;(6)經濟應以繁榮生物圈為目標;(7)農業要讓土地充滿無盡的生產力;(8)舒適的人類住區應盡量減少對資源的需求;(9)大多數制成品應在當地生產;(10)每個異構體都應該是更大異構體的壹部分。這可以看作是柯布版的有機馬克思主義綱領:前四條是他的有機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後六條是他的有機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指導原則,包括教育、經濟、農業、城市、工業、社會關系和國際關系等重要領域的指導原則。這些原則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科布和赫爾曼·達利的《為了* * *的幸福》壹書可以看作是有機馬克思主義的經濟藍圖,它強調* * *幸福經濟學、生態經濟學和可持續經濟學的新概念,把整個生物圈的價值最大化作為經濟活動的根本目的,而不僅僅是以GDP來衡量經濟成果。在這本書中,他們構建了壹套可持續經濟福利指數(ISEW)(33),然後開發了壹套真正的進步指數(GPI)。這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許多理念是壹致的。比如,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青山綠水藍天等公共生態產品,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毫無疑問,有機馬克思主義關註的是全球生態危機、社會危機和文化危機,因此它既適用於中國,也適用於世界。值得我們認真探索,尤其是從中國的角度,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國情、中國傳統文化。

  • 上一篇:2018愛綠植樹節黑板,圖片好看簡單。
  • 下一篇:湖北最漂亮的姑娘為什麽29歲就去世了?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