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學生的法律知識

中學生的法律知識

中學生基本法律知識

1.未成年人有哪些不良行為?

答:未成年人不良行為包括:(1)逃學、夜不歸宿;(二)攜帶管制刀具的;(三)打架鬥毆、侮辱他人的;(四)強行索取他人財物的;(五)盜竊或者故意毀壞財物的;(六)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的;(七)觀看、收聽淫穢色情音像制品和讀物;(八)進入法律、法規規定的營業性歌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進入的場所;(九)其他嚴重違反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2.《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指的“嚴重不良行為”有哪些?

答:《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說的“嚴重不良行為”,是指下列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1)聚眾鬥毆,擾亂公共秩序;(2)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的;(三)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的;(四)傳播淫穢讀物或者音像制品的;(五)進行淫亂、色情或者賣淫的;(6)多次盜竊的;(7)參與賭博,經多次教育拒不改的;(八)吸食、註射毒品的;(九)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3.違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如何處罰?

答:任何人不得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不良行為或者嚴重不良行為,或者為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或者嚴重不良行為提供條件,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未成年人發現任何人對自己或其他未成年人實施了《預防少年犯罪法》第三章所禁止的行為或犯罪行為(上文第1條和第3條)。能做些什麽?

答:可通過所在學校、家長或其他監護人向公安機關或政府相關部門舉報,也可自行向上述機關舉報。受理舉報的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處理。

5.別人打我我該怎麽辦?

答:如果同學之間發生了小摩擦,要盡量冷靜處理,千萬不要采取極端手段報復。如果雙方不能和解,我們可以向學校老師反映情況,學校會處理。如果社會青年無故毆打妳,首先妳要保命,盡快脫身,然後及時撥打110報警,而不是盲目蠻幹。

6.因為對方的原因,在打鬥中對方受傷了。為什麽只追究我而不追究對方?

答:這種問題是司法機關在辦案中經常遇到的。很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從來不明白,自己只反擊,傷害對方,只追究自己的責任,對方卻沒事。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傷害只有達到輕傷才構成犯罪。即使對方傷害了妳,但是法醫鑒定妳是輕傷,妳輕微毆打了對方,那麽對方不是犯罪,妳構成犯罪。因為故意傷害罪是基於結果論,看傷害的結果:輕傷構成犯罪,輕微傷不構成犯罪。

7.如何拒絕別人壹起犯罪的要求?

答:首先要明辨是非,盡力勸阻。第二,勸阻無效,我堅決拒絕。第三,如果被逼,要及時報案。第四,積極向家長、學校、警方反映情況。

8.學妹如何保護自己?

答:第壹,盡量避免接觸社會不良青年和學校有不正之風的學生。第二,註意糾正自己的行為。第三是盡量多出去。第四,要巧妙應對,保護好自己。五是拒絕陌生人的好意。

9.自然人犯罪和年齡有什麽關系?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重傷或者死亡、奸淫、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10.遇到社會青年或高年級學生要錢怎麽辦?

答:首先,如果社會青年在學校向學生要錢,應及時向學校老師和家長反映或向公安民警報案,以便盡快處理。不能拿刀自己解決,也絕不能屈從,助長了犯罪分子的氣焰。

其次,如果高年級學生向低年級學生要錢,可以向老師舉報這種行為,幾個學生不能聯合起來反抗或者報復要錢的人,否則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犯罪。

11.同學欺負我怎麽辦?

答:遇到同學欺淩或小摩擦,要冷靜正確處理矛盾,可以及時向老師反映情況,而不是貿然自己解決。

12.刑法是如何規定故意傷害罪的?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或者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13.未成年人面對犯罪如何自衛?

答: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自我預防,是指個體為減少受害的可能性,保護自己而采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未成年人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社會規範;②樹立自尊、自律、自強的意識;③增強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4)強化未成年人依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中學生法律安全知識

1.未成年人不得實施的不良行為主要包括:(1)逃學、夜不歸宿;(二)攜帶管制刀具的;(三)打架鬥毆、侮辱他人的;(四)強行索取他人財物的;⑸盜竊或故意毀壞財物;(六)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的;(七)觀看、收聽淫穢色情音像制品和讀物;(八)進入法律、法規規定的營業性歌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進入的場所;(九)其他嚴重違反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2.未成年人不得進入的場所是: (壹)營業性歌舞廳、酒吧、夜總會、通宵劇場;(二)帶有賭博性質的娛樂室和遊樂場;(3)營業臺球室;(四)卡拉ok廳和電子遊戲廳;(五)電影、錄像、錄音等娛樂場所。已被批準為“不適合兒童”。

3.《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吸煙、不飲酒。任何經營場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

4.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無人監護單獨居住。

5.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是指: (壹)聚眾鬧事,擾亂公共秩序;(二)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的;(三)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的;(四)傳播淫穢讀物或者音像制品的;(五)進行淫亂、色情或者賣淫的;【6】多次偷竊;壹旦涉賭,屢教不改;吸毒成癮或者註射毒品的;(九)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6.未成年人夜間擅自外出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及時發現或者向公安機關求助。收留夜間在外住宿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或者在24小時內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或者向公安機關報告。

7.“環境”包括14個方面: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動物、自然遺跡、文物古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村莊。

8.我們經常提到的九種環境汙染物是: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噪聲、振動、電磁輻射。

9、當發生交通事故時,首先應搶救傷員,保護事故現場、公共財產,並設法立即向公安機關或附近的交通警察報告。(電話110)。

10,發現交通事故,事故車逃逸,要記住車型、顏色、號牌、逃逸方向等特征。

中學生法制小案例

案例壹:某校學生李某某在宿舍違規使用“熱快”。他在9點半左右離開宿舍時,沒有拔掉電源,導致“熱快”過熱,電線短路引發火災。

分析:

1)火災的直接原因是違反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違規使用“熱快”。

2)生活中的粗心在這場大火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3)根據有關規定,對李處以100元治安罰款。

案例二:朱曉,16歲,因為和大聲責罵他的父母吵了幾句,沖出家門,壹夜沒回家。壹周後,警察找上門來,朱曉在留宿的當天搶劫了6名學生。原來,朱曉離家後整晚都在網吧上網,但他沒有錢,所以他聯系了他的同學。

分析:許多事例表明,夜間無明確理由在外逗留是接近或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重要標誌之壹。據調查,在100名未成年犯中,大部分是在夜間作案,很多人在實施違法行為後並沒有回家。未成年人身心發育不成熟,缺乏生活經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擅自外出和夜宿。壹旦出現問題,由於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監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

案例三:壞朋友容易誤入歧途。小明,15歲,故意傷害被判刑,是朋友不小心造成的。據小明自述,他是在同學的生日聚會上認識出手闊綽的王先生的。王先生經常請他去餐館吃飯喝酒,並帶他去電子遊戲廳玩電子遊戲。忙碌的父母沒時間陪她,王先生就成了小明的好朋友,偶像化了。有壹天,王先生突然對小明說:“有個男生,老是跟我過不去。我不能站出來。妳可以替我教訓他。反正他也不認識妳。”癡迷於王先生,原本老實聽話的小明,手裏拿著壹根棍子,猛地砸在該男子的頭上,導致其頭部重傷。

分析:當妳在朱者赤附近時,如果妳在墨西哥附近,妳會是黑色的。少年時,壹定要慎重選擇朋友,選擇好朋友。和好朋友在壹起,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有利於進步。如果妳和壞朋友在壹起,妳很容易受到不好的影響。助人為樂,助人為樂,是做人的美德。但為了哥們義氣,卻是長久的遺憾。面對包括朋友在內的他人的要求,壹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用法律和道德來衡量,三思而後行,不要隨意讓步,否則就大錯特錯了。青少年要樹立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提高預防犯罪能力,時刻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自由和快樂。

案例四:吵架糾紛引發殺人悲劇。壹天晚上,某中學發生了壹起故意殺人案。令人不解的是,兇手竟然是壹名14歲以下的少年,而被害人竟然是他的同學。該校壹年級學生因鎖與劉發生爭執,打了劉耳光。惱羞成怒的劉失去理智,從床底下拔出壹把水果刀,朝的大腦和腹部連刺三下。陳某在被送往醫院後死亡。案發當晚,縣公安局立即組織偵查員趕赴現場,將劉某抓獲。

分析:戀愛沖動是壹種人格缺陷,青年學生由於心理不穩定,容易沖動,有時會釀成大錯。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青年學生、學校和家庭都要註意加強道德和心理素質的培養,遇事不發脾氣,沈著冷靜,才能健康成長。

中學生的法律知識

壹、憲法權利和義務的法律知識

1.中國公民的基本權利是什麽?

公民的平等權利;投票權;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個人自由;個人尊嚴;住房權;通信自由;監督和獲得賠償的權利;工作權、工人的休息權和社會保障權;受教育權;學術自由等。

2.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是什麽?

維護國家統壹和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保衛國家;依法納稅等。

3.行使言論自由權有哪些限制?

言論自由並不意味著妳可以隨意表達任何話語。壹般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不得侵害他人名譽,否則構成誹謗;不得侵犯他人的隱私權;不得有違背善良風俗的淫穢下流言論;不得泄露國家秘密,不得危害國家安全。(《憲法》第35條和第51條)

4.侵犯他人人格尊嚴違法嗎?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可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公民。對於受害者,尤其是青少年來說,人格的屈辱可能會帶來終身的陰影,甚至導致抑郁癥。侵犯他人人格尊嚴,不僅會對他人造成傷害,觸犯法律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憲法》第38條和《民法通則》第101條)

5.行使舉報權時,如果捏造不實信息誹謗他人,會有什麽後果?

為了使國家的治理更加有序,舉報自己知道的有違法行為的國家工作人員,是國家賦予公民的壹項權利。但在行使舉報權時,壹定要註意,不能捏造或故意歪曲信息,否則可能觸犯法律,承擔刑事責任。(《憲法》第41條)

6.我國法律是否規定公民應當遵守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

每個公民都有遵守公共秩序和尊重社會公德的義務,這不僅是為了我們的社會更加穩定有序,也是為了我們自己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青少年應當養成良好的習慣,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憲法》第53條)

7.發現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怎麽辦?

生態環境的好壞與我們自身的發展息息相關,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謀求發展。我國法律明確規定要保護生態環境,違法破壞生態環境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青少年要樹立正確的認識,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發現有人破壞生態環境要向有關部門舉報。(《憲法》第二十六條和《環境保護法》第五十九條)

8.《名勝古跡保護法》有哪些規定?

保護名勝古跡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國法律對此有明確規定,違反規定者需要承擔壹定的法律責任。青少年要提高認識,從自身做起,保護好名勝古跡。(《憲法》第二十二條、《文物保護法》第六十四條、第六十六條)

9.侮辱國旗國徽是否構成犯罪?

國旗和國徽代表我們的國家。侮辱國旗國徽就是侮辱國家。在我國,侮辱國旗和國徽是違法的。作為國家的主人,我們應該積極保護國旗和國徽。(《國旗法》第十九條、《國徽法》第十三條、《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條)

  • 上一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 下一篇:版權保護的對象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