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世界上唯壹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果,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取得重要突破,民生保障有力。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歷經艱難險阻。這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
會議指出,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經過5年持續奮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十三五”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完成。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臺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出新步伐。
會議強調,在統籌國內外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我們深化了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黨中央權威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危難時刻的根本依靠,判斷, 在重大歷史關頭和重大考驗面前,黨中央的決策權和行動權起著決定性作用。
以人為本是做出正確選擇的根本前提。只要妳心中始終裝著人民,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妳就壹定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確定最佳路徑,依靠人民戰勝壹切艱難險阻。制度優勢是* * *形成攻堅克難的根本保證,只要“四個自信”堅定。
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壹定能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充分發揮戰勝困難、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能量;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是化危機為機遇的根本方法。只要我們準確認識變化,科學應對,積極求變,就壹定能在對抗大風險中創造大機遇。
科技自立是推動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只要我們堅持科學精神,把握科學規律,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就壹定能夠把國家發展建設在更加安全可靠的基礎上。
會議指出,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還很多,我國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將復雜嚴峻,復蘇不穩定、不平衡,疫情影響引發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堅定必勝信心,推動經濟持續復蘇和高質量發展。
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堅持底線思維,提高風險預見和預測能力,嚴密防範各種風險挑戰。我們要繼續高舉多邊主義旗幟,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改革和完善,推動構建人類共同命運。
會議強調,明年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壹年。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以習近平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發展新階段。
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發展新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鞏固擴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協調發展與安全。
紮實做好“六保”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準確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確保“十四五”良好開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會議指出,2021的宏觀政策要有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回升的必要支撐,政策操作要更加精準有效,不要急轉彎,把握好政策的有效性。我們要利用好寶貴的時間窗口,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積極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財政保障,主動推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收入分配,切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穩健的貨幣政策應該靈活、準確、合理、適度。
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妥善處理經濟復蘇與防範風險的關系,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完善債券市場法律制度,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和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會議要求,明年要邁出構建發展新格局的第壹步,看到新氣象。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周期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周期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要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註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
形成需求拉動供給和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層次的動態平衡,提高國民經濟體系的整體效率。要更加註重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壹些關鍵點上發力,抓出成效,起到牽壹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擴展數據:
會議決定,2021年要做好以下重點工作。
壹是增強國家戰略科技實力。要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戰略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問題。要充分發揮新舉國體制的優勢,充分發揮重要高校國家隊的作用,促進科研力量的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
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重點布局壹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要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持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促進中小企業創新活動。要加強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
要加快國內人才培養,讓更多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要完善激勵機制和科技評價機制,實施“揭榜、帶頭”等攻關機制。要規範科技道德,樹立良好的學風和工作作風,引導科研人員凝心聚力,紮實推進。
二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是構建新型發展模式的基礎。要統籌補短板、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盡快解決壹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創造更多獨特絕技。
要實施產業基地改造工程,夯實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基礎。要加強頂層設計、應用牽引和整機驅動,強化* * *技術供給,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
三是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的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和投資方面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紮實推進* * *共富。
我們應該把擴大消費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結合起來。有序取消部分消費購買行政限制,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要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提高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公共服務效率。要增強投資增長的後勁,繼續發揮關鍵作用。
要在外溢性強、社會效益高的領域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引導和撬動作用。激發全社會投資活力。我們應該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增加對新基礎設施的投資。要擴大制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要進行城市更新,推進城市舊社區改造,建設現代物流體系。要加強統壹規劃和宏觀指導,統籌產業布局,避免新興產業重復建設。
四是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構建發展新格局,必須建設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有必要改善宏觀經濟治理,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要深入實施國有企業三年改革,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要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公平競爭,保護知識產權,建設統壹市場,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要完善金融機構治理,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嚴厲打擊各種逃廢債務行為。有必要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我們應該積極考慮加入全面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要大力提高國內監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審查機制,重視運用國際通行規則維護國家安全。
五是解決種子和耕地問題。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戰略。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有必要開展種源“瓶頸”技術研究,下決心打壹場種業翻身仗。
要牢牢守住654.38+0.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規範耕地占補平衡。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要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的供應保障能力。必須加強農業面源汙染的控制。
第六,加強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同步發展。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完善數字規則。
要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采集和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法律規範。要加強監管,增強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第七,解決大城市突出的住房問題。住房關系民生福祉。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政策,逐步使租賃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方面享有同等權利,規範發展長租住房市場。
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獨列出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都應發揮職能作用。要減輕出租房屋稅收負擔,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範市場行為,合理控制租金水平。
第八,做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工作。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調峰行動計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調峰。要加快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推動煤炭消費盡快見頂。
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能源使用權和碳排放權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重控制。要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減碳的協同效應。要開展大規模的國土綠化行動,增強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
* * *黨員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李克強作重要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