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資產收購有什麽利弊?

資產收購有什麽利弊?

資產收購有什麽利弊?資產收購是企業整合優質資源的有效方式。如何平衡資產收購的優勢,避免資產收購的劣勢,需要根據並購案例的具體情況采取。

整體M&A資產收購的優勢

1.可以避免目標公司股東之間的糾紛,直接和目標公司簽約。

如果目標公司的股東結構復雜,尤其是整體收購的情況下,必須得到所有股東的書面同意。因此,收購股權的談判既困難又緩慢。因為任何股東對其他股東轉讓的股權都有優先購買權。當少數股東阻撓股權收購時,收購風險增加。資產收購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限制。

2.可以避免承擔被並購方的“或有負債”,降低並購風險。

或有負債的風險主要來自:對外擔保、稅收征管、侵權、違規處罰等。如果目標公司存在時間長、歷史演變復雜、管理層變動頻繁、長期虧損,或有負債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壹般不會體現在會計師事務所做出的評估報告和審計報告中,除非標的公司明確告知。在資產收購中,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或有負債。

3.調整資產會計價值以減少企業所得稅或再次轉移交易成本。

目標公司擁有的固定資產(主要是不動產)的價值,在會計賬簿上以折舊後的歷史成本(即入賬價值較小)入賬。取得資產後的購買價格為資產的賬面價值,可以相應提高折舊基數,以獲得更高的折舊費用,相應減少應納稅所得額。但股權的取得不會影響資產的賬面價值,資產價值仍保持為原賬面價值。如果以後再出售,出售所得與賬面成本相差很大,需要繳納的轉讓稅也會增加。但這部分賬面價值較低的資產產生的稅費本應由轉讓股東承擔,卻最終以股權購買的方式轉讓給了收購方。

4.資產收購需要的信息比較少,承擔的風險也比較小。

資產收購只需要考慮資產的實際價值、所有權、他項權利、轉讓稅費、未來增值空間等等。股權收購需要對企業進行相對全面的調查,如企業的歷史沿革、人事關系、股權結構、股東意願、債務、或有負債、稅收、資產等。稍有疏漏,就可能增加實際購置成本。

5.不需要承擔原企業員工處置的成本和風險。

老企業的員工大多服務年限長。公司以股權轉讓的方式被收購後,未經員工本人同意,不能辭退公司,否則要雙倍賠償。資產收購方式不需要承擔原有員工的處置成本和風險。

資產收購相對於股權收購的劣勢

1,稅收成本比較高。

不能享受目標公司虧損帶來的所得稅減免。交易時的稅收成本比較大,如房地產轉讓時的土地增值稅、契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設備轉讓時的營業稅,目標公司清算後的所得稅,股東清算所得的所得稅等。股權轉讓的情況下,交易發生在目標公司股東之間,股權的取得是受讓方對外投資,既不會對受讓方產生稅收,也不會影響目標公司的稅收。

2.資產收購改變管理者對經營的影響。

收購資產後,需要逐步與員工建立關系,短期內生產經營可能會受到影響。目標公司長期經營建立的品牌知名度,在轉入新企業時無法保證100%被認可或順利對接。

3.特許經營項目存在不確定性。

對於那些行業進入門檻較高的項目,如環保審批嚴格的項目(排汙指標、區域限制),國家限制發展的項目(行業飽和度、經濟指標、布局限制),受讓方必須綜合考慮能否順利拿到生產許可證,審批所需的時間、精力甚至財務成本。此外,收購資產必須伴隨商標和生產技術的所有權轉移,程序相對復雜。

資產收購和股權收購的靈活應用

資產收購和股權收購並不是對立的,在壹個並購案例中有時可以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通過兩者的結合,獲得優質資產,消除潛在債務,避免重大糾紛,最終甩掉包袱輕裝上陣。在企業並購實踐中,為了保證收購的成功,大公司往往會謹慎地選擇收購方式,有時會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費用。然而,壹些沒有深入參與並購的投資者僅憑對目標公司的感覺做出最終決定,有時甚至只是考慮到股權收購目前可以征稅,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投資者必須對目標公司進行必要的調查,最好委托律師、會計師、資產評估公司、財務咨詢公司、環評機構等專業機構進行盡職調查,這樣會對目標公司存在的各種風險和風險程度有更清晰的認識,可以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風險,從收購成本、法律風險、後續運營等方面綜合權衡股權收購和資產收購的利弊,從而選擇更有利的收購方式。

  • 上一篇:誌願服務活動簡介
  • 下一篇:城投集團黨委黨建工作計劃2021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