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後,國內交易所選擇了出海,即把公司註冊地和經營實體放在國外,參與全球市場,在淘金途中繼續“賣水”的生意。
接下來,壹個很自然的問題是,幣圈的“海外交易所”能找到黃金嗎?這錢好賺嗎?
把妳的錢給我
早在2065438+2007年6月,由前OKCoin CTO趙昌鵬創辦的錢安就已經專註於海外市場,在國外布局了大量的服務器。1994年禁令後,國內交易所軌道經歷了短暫的“窗口期”。是謝幕還是走向海外?就在大家猶豫不決的時候,幣安嘗到了甜頭,無處可放的流動資金逐漸進入幣安,使得幣安的交易量有所增加。
資本永遠是逐利的。國內交易所嗅到國外市場的商機後,紛紛計劃出海。當時,在兩大巨頭火並之後。com和OK(OKCoin)做了決定,其他中國交易所也跟著做了。
新加坡是中國眾多比特幣交易所的第壹站。這與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基因和開放的經濟環境有著根深蒂固的關系。根據2018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新加坡在加密貨幣的研發方面並不落後。地方金融監管局將數字貨幣分為三類:實用代幣、支付貨幣和證券代幣。這種分類監管制度在亞洲非常罕見。據獵雲了解,壹份數據顯示,早在2017年,新加坡就是全球第三大ICO市場,僅次於美國和瑞士。在94年禁令後的幾個月裏,中國公民在新加坡迅速建立了超過65,438+0,000個基金會。
然而,國內交易所出海淘金之路似乎並不平坦。“有時候,我覺得自己融入不了外國人的環境,他們也不習慣。壹位來自“海交所”的工作人員這樣對BlockBeats說。況且當時海外市場份額還沒有增長,中國人是全球貨幣投機的主力之壹。任何交易所都不可能完全放棄國內市場。
另壹方面,海外交易所在國內淘金也不是特別順利。由於國內監管政策和用戶的KYC規則,國內真正在比特幣基地、Bitstamp、Bithumb主站交易的人很少,大部分常年在海外。同樣,對於這些專註於海外的交易所來說,在合規的環境下賺錢是當務之急。與此相比,進入中國市場收益小,風險不可控。
國內交易所出海之路並不輕松。然而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雖然最後沒有做成,但是給以後出海的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配套的技術方案、系統服務商、做市商、用戶社區,以及如何遵守規定,如何應對海上旅行中不同的文化環境。
我有錢
海外的註冊地址真的是為海外用戶服務的嗎?
BlockBeats統計了BitUniverse排名前65,438+000的交易所,發現近60%的“海外交易所”專註於國內服務。有大量的二、三級交易所,如在新加坡註冊的DigiFinex、Coinbene、BitForex,在愛沙尼亞註冊的Bibox、Hotbit,在開曼群島註冊的Bgogo等。其實最主要的用戶還是中國人。
“出口轉內銷”也是這些交易所的無奈之舉。“外國人對本地交易所的粘性仍然很大,很難與老牌比特幣交易所競爭。BlockBeats采訪壹家交易所的運營時,對方回答“這些還不錯,有的交易所最後做不下去,找海外借口走了。」
2019年初,小牛市來了,新壹批交易所開始崛起。他們有錢,有資源,有實力,其中比基就是典型代表。不像打野時代殺的交易所,這個時期沒有差異化策略很難突破頭部平臺。BiKi最初的選幣策略有些類似,比如偏愛社區知識強或者經濟模型玩法的貨幣,市場後來稱之為“熱幣”、“社區幣”、“模型幣”。
他們更了解國內市場,更準確的說,他們挖掘了下沈的增量市場,獲得了壹批新用戶。那麽,今年以來取得重大突破的新興交易所是否有海外淘金的計劃呢?
敬達蒙
以BiKi、TradeOgre等交易所為案例,BlockBeats就此問題進行了采訪和深度分析。
“海量項目靠量取勝,瘋狂的抱團戰海戰術。BlockBeats在四個月前總結了BiKi的市場策略。時至今日,他們的打法並沒有改變。根據Coingecko的統計,BiKi已經推出了298個交易對,涵蓋173種貨幣,包括BTC、ETH、XRP等主流貨幣,VDS等模型貨幣,以及眾多知名度不高但活躍在社區中的流行貨幣和社區貨幣。
BiKi甚至嘗試借用傳統互聯網的流量,推出了TYD(與天涯安祖1:1交換的ERC20 token)。“用戶還是會跟著資產走,哪裏的資產有價值,他們就去哪裏。BiKi的創始人溫特在接受采訪時說。的確,2019的熱點幾乎無壹遺漏的被捕捉到了。
這讓BiKi交出了壹份近1.5萬註冊用戶,日活突破1.3萬的優秀數據表,也讓BiKi成為了眾多國內投資人心中2019的傳奇交易所。
另壹方面,BiKi的合夥人計劃助推了社群與用戶的分裂,通過鎖定65,438+10萬臺幣的倉庫和推廣返利,加速了品牌的傳播。溫特表示,BiKi希望為這些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帶來豐富的數字資產,並設計完整的激勵規則,讓每壹個為BiKi帶來資源、用戶和項目的人都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回報。據Winter介紹,今年6月,交易所的社區合夥人數量已經超過1,000人,社區成員總數超過1,000人。今年年底的目標是增加10倍。
然而,這種近乎瘋狂的增長策略在海外還行得通嗎?BiKi速度真的可以復制嗎?
有壹個叫TradeOgre的交易所進入了BlockBeats的視野。Coingecko顯示,這家成立於2018的交易所,目前日真實交易量為8.5萬美元,但仍獲得約10700 Twitter關註者。更值得註意的是,這個交易所似乎以“小葉幣”為主,用戶粘性很大。
所謂“小葉幣”,就是那些市值和知名度都不高的礦幣,以PoW為識別算法。現在在幣安主站小有名氣的Ravencoin (RVN)最早就是在這個網站上線的。翻看TradeOgre上的幣單,我們發現所有幣的氣質都差不多,比如TRTL、洛基、德羅等等。
顯然,TradeOgre證明了差異化的貨幣選擇策略在國外還是會得到很好的關註。類似的海外交易所還有Trade Satoshi和qTrade,但他們缺少的是爆發式增長策略,而這正是BiKi擅長的。大膽假設壹下,TradeOgre加幣加BiKi的社區合夥人策略會產生什麽樣的化學反應?如果BiKi也輔以偏離和社會裂變的策略,外國人會對這樣的交流完全無動於衷嗎?
恐怕不行。潛在資產是無國界的,用戶留下的核心之壹永遠是能不能在深度平臺上賺錢。在全球範圍內,下沈用戶也是客觀存在的,只是在不同國家比例不同。
對此,BlockBeats采訪了BiKi東南亞Ethan,他告訴記者:“BiKi已經形成了壹套海外遊玩原型。首先,BiKi將幫助海外項目開發中國市場,包括社區裂變、媒體宣傳、市場咨詢。其次,BiKi會通過Meetup和技術研討會來尋找國際市場的下沈機會,與海外項目和雇主建立深入的關系和資源交流,這也有助於中國的項目走向國際市場。”獨自壹人,其力量不足。據了解,他們為了進壹步開拓東南亞等地的市場,從某知名交易所的東南亞市場挖來了10多人的團隊。
也許在壹些西方發達國家,他們的下沈增量策略不會像現在這樣壹針見血,但永遠有效。而在更廣闊的東南亞和非洲市場,下沈增量策略恰恰被本土的海外交易所所忽略。根據最新的周刊報道,BiKi已經開始進軍新的海外市場。10 9-6月間,已陸續溝通海外優質項目86個,其中熱門24個,計劃上線9個。9月中旬,BiKi在新加坡舉辦了三場會議和聚會,並受邀參加了10年初在馬耳他舉行的DELTA峰會。
他們的行為和表現是有原因的。普華永道全球消費者洞察調查(2019)顯示,在移動支付普及率最高的10個地區中,東南亞國家或地區占了6個。相比歐美,東南亞的銀行卡數量很低,傳統壹代信用卡支付的落後催生了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越南、泰國、印尼。
在東南亞,移動支付市場是碎片化的,不像中國的微信和支付寶。再者,近期東南亞的監管環境比2017年寬松。這些都可能為數字貨幣支付和區塊鏈產業帶來新的機遇。另壹方面,東南亞國家城鄉差距巨大,給下沈的增量市場帶來了肥沃的土壤。
單純的抄襲自然是死路壹條。畢竟中國和東南亞的基礎設施和文化環境不同,加密貨幣可能還處於市場教育階段。而像BiKi這種今年依靠社交裂變獲得快速發展的交易所,可以將現有經驗運用到海外市場,思考國內外下沈用戶在UI/UX、使用習慣等細節上的差異,因地制宜。
回頭看看中國。今年6月10,支付寶安全中心官方微博重申對虛擬貨幣場外交易的態度,宣布禁止使用支付寶進行虛擬貨幣交易,壹經發現立即停止相關服務。短時間內,這條微博在圈內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猜測“留給中國市場的機會不多了”。
這個問題不僅是留給BiKi的,也是留給所有想真正“出口”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