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廣州作為千年開放之都,在清代有過怎樣的風景?

廣州作為千年開放之都,在清代有過怎樣的風景?

廣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開放的首都。自清代開海以來,與更廣闊的世界發生了密切的貿易往來,呈現出融合的新元素,值得人們細細品味和思考。廣州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對外港口,以開放和繁榮著稱。關於廣州,韓愈曾贊嘆:“蓋海旗建,連天開。”。我在官邸的時候,龍族聚會,最後壹天馬來了。藝鷺甚至感嘆“男諸侯之寶,乃吳越盛世之冠。”廣州出土的漢代犀牛角和象牙是外匯之寶。到清朝康熙時,經歷了第二次海禁的廣州重新開放,新的文化沖擊隨之而來。湧入珠江口的不再只是壹個依靠中國威望的小諸侯國。而來自西方的異鄉人,憑借發達的科技文明優勢,正在不遠處湧入萬裏,試圖在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分壹杯羹。開關初期,兩廣總督向康熙匯報了廣州港的基本情況。雖然葡萄牙人和荷蘭人在明代已經出現在東亞,但前者實力弱小,壹直居於澳門,後者帶來的更多是武裝沖突而不是嚴重的貿易,最終被封鎖在臺灣省島。真正親密的交流平臺還得是廣州,它後來迎來了幾乎所有的歐洲主要國家和美國的貿易船只。清代廣州的壹家畫室,用西方技法畫出中國特色,這是他們的專長。開埠70年初期,清廷對廣州對外貿易的管理相對寬松,但西方商船來的次數很少,平均每年只有三四艘船進入珠江口。65438年至0757年,清廷將西方國家的貿易限制在廣州壹地,並增加了防止歐洲商人的規定。其規定的主要內容是限制人們與外商直接接觸,中間有十三個香港商人辦理業務。外商的活動範圍僅限於香港十三街區及周邊地區和澳門,不準在廣州過冬,不準洋媳婦進入廣東。但今年以來,西方國家到廣東的商船數量逐年增加。截至1838年底,每年合法申報進入廣州的歐美商船平均超過60艘。道光十年(1830)至道光十七年(1837),廣東海關處理的外國商船數量大增,促使越來越多的歐美商人、雇工、水手長期滯留廣州、澳門,與中國各類人士的交往與日俱增。參與貿易的西方人不必為了像傳教士壹樣發展自己的會眾而入鄉隨俗。他們慷慨地將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呈現給清人,這與廣州的中國習俗相匹配。富麗堂皇的歐式商業展館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身著本民族服飾的“幽靈”在珠江口碼頭遊行,讓剛來的外國人大吃壹驚。Magalny Mission副使節斯坦頓在廣州十三街街區閑逛時,發現這裏的很多店鋪都用拉丁字母裝飾招牌,很多店主可以直接用英語與他們交流。其實這並不奇怪。壹位在廣州生活的美國人寫了壹本廣州生活回憶錄,提到了壹本很受歡迎的“粵語英語”小冊子,這是普通人尋求與外國人交易機會的重要工具。這本書列出了貿易中常用的英文單詞的含義,並翻譯成中文發音,極大地方便了日常交流。更何況廣州還聚集了很多有海外貿易和工作背景的人,能夠用英語進行基本交流並不稀奇。十三行街壹家帽子店買的是外國款式,門口掛的小牌子也是用外文寫的。十三行所謂“田字南庫”本來就是壹片油水豐富的土地,山高皇帝遠難免沒有貓膩變通。此外,執行這些嚴格的規定對地方當局來說是壹個很大的負擔。因此,違規現象比比皆是。例如,按章程規定,每個洋人營業廳只能雇用8個中國人做雜務,但在1810的廣東洋務大臣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來往函件中,寫明洋商“用了幾百個工人”。清廷也明白政策的局限性,於是允許國內其他小商人經營的壹些雜貨鋪開在商業館區邊緣,以滿足長期居住的外國人的基本需求。例如,丹麥商業館就直接與中國的壹排商店相鄰。於是,這就成了鉆空子的好機會。店鋪越開越多,經營範圍早已局限於銷售基本生活用品,愛冒險的人甚至直接銷售與商家競爭的商品。經營中西風格家具的商店1807兩廣總督和廣東海關強行關閉了200多家非法商店,結果英國人承認,到1824,這種私人商業交易量實際上增加了。由於私商還與外商、十三家銀行、官員建立了灰色利益鏈,廣東官方被迫在1828承認了十三家銀行以外的私商身份。中國新聞1834報道:廣東當局再次頒布法令,禁止十三線以外的私營企業,大批受影響的民眾聚集在官方辦公室投訴,* * *最終放棄了禁令。朝廷千方百計把中國和外國人隔離開來,卻擋不住人民的熱情。各種攤販抓住機會擠進營業廳前的廣場,形成熱鬧的市場。擦油的官員視而不見,直到營業廳受不了人群,來找麻煩。但是,很快又會復發。只有十三行商人可以毫無阻礙地與歐美商人打交道。除了業務之外,他們之間還有許多密切的個人交往。不僅香港商人經常光顧歐美商業館,外國人也經常被香港商人邀請到他們家參加宴會和娛樂。行商處於艱難的“三明治”境地。除了管理政府,他們還必須與外國商人打交道,以便安心享受貿易利潤。基本上外商對行商的好感度很高。畢竟這些土豪甚至讓他們自由出入自己的私家花園。對外貿易的巨大利益導致清廷禁令成為外國人的保護傘。難怪在1830的英國下議院審查委員會會議上,幾乎所有的見證人都承認,在廣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更方便、更容易。嘉慶年間,番禺人李明澈繪制的地圖,也因為內陸的封閉,成為洋人的重點收購對象。說到清代的中西貿易,很多人馬上想到的是茶葉、瓷器、絲綢、鴉片。然而,廣州港貿易的多樣性遠遠超出了人們的刻板印象。在進入中國市場的西方商品中,編鐘可能是最受贊賞的。清代有無數的文學作品贊美其別出心裁。皇帝的內殿擺滿了鐘表,官員和商人用來排場。自上而下的熱切需求促進了國貨的發展,許多地方誌和雜文都記載了編鐘的著名生產者。廣東和江蘇是制鐘最發達的地區,兩地的工匠經常被召入宮中服務。到19世紀初,廣州的鐘表制造業已達到與外國競爭的水平。英國人巴羅1804出版的《我看乾隆盛世》壹書,認為廣州的鐘表業堪比倫敦,直言中國人天生適合精致的手工藝品。遠渡重洋的西方人,也可以在廣州買到物美價廉的紀念品——“外銷畫”。壹開始賣的是傳統作品。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湧入,畫家們開始模仿西方的技法。他的作品主要是油畫,水彩畫和玻璃畫,從廣州風景,中外人物肖像,到中國的生活,甚至西方文化主題。基本上油漆工可以很輕松的臨摹國外客戶提供的樣品。1780左右的玻璃畫,有意思的是,圖為西方女性禁止入粵。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802年,壹個美國人向巡回法院投訴,壹個費城商人從他那裏買了壹幅華盛頓油畫肖像,去廣州復制了100份,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意。專門做外貿的工匠甚至臨摹了當時的突破畫。蔣八和《清代外國畫與廣州港》中提到,外銷畫中有不少表現人體藝術的作品,如《丘比特與維納斯》、《麗塔與天鵝》等。19世紀初的出口油畫是根據美國人提供的版畫制作的。當然,商業並不是廣州港唯壹的對外主題,也有中國人出於各種目的去外國,獲得了不同的體驗。1782年,廣東嘉應人謝隨國內商船出海,途中不幸遭遇風暴。壹艘外國商船救了他,於是他跟著船去了東南亞、歐洲和美洲。1820年,居住在澳門的謝把自己的故事和見聞交給同鄉,同鄉整理出版。《海陸空》這本書描述了90多個國家的地理、風土人情和制度,是第壹部出版的中國人西遊作品。之後,海陸空在廣州流行多年。1839年,林則徐在給道光的奏折中也引用了其中的內容,稱其中所包含的外交事務相當慎重。《海錄》成書於嘉慶年間,是清代世界各國人民的壹部重要參考著作。此外,19世紀清朝官員中開始出現有海外經歷的人。1829年,壹位美國商人、廣州十三公司總商會向兩廣總督推薦了壹個叫袁德輝的年輕人。他從1825到1827在馬六甲的華英學院學習。隨後,袁德輝被袁分配到當翻譯。在1830和1838,他還兩次回廣州為李凡元采購外文圖書。1839年,林則徐聘他回廣州參與翻譯。林則徐還招募了另外兩名華僑譯員,其中壹人長期居住在印度,另壹人曾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教會學校學習。兩人之前都在商品房十三行工作過。這些翻譯家與林則徐邀請的其他外國人壹起翻譯了許多英文書籍、報刊,堪稱“開天辟地”的先驅幫。英國新教傳教士馬禮遜是鴉片戰爭前西學的先驅。借助中外貿易框架的便利,鴉片戰爭前內地難以容納的其他西方元素也可以立足廣州,如西醫、醫院等。1678年,西班牙方濟各會傳教士在廣州開了壹個小規模的義光,在1732年雍正禁教時被迫離開。然而,西醫並沒有告別廣州。自從英國東印度公司在1770設立了13家銀行的常駐人員後,就開始自己派醫生服務,國內很多知道這件事的人都會主動去營業廳就醫。1803年,公司醫生皮爾森用英國新研制的疫苗給中國的天花患者接種。後來,他編寫了壹本關於疫苗接種技術的小冊子。1805公司的小斯當東認為這本書會大大提高英國在中國的地位,於是翻譯成中文出版了。然後,來自十三線中國的商人雇人研究傳播這本書,並於1815成立了廣州防疫局。時間長了,廣東各地的人都來研究牛痘,並成立了地方醫局。1817年,邱毅引進了《疫苗接種概論》這壹西方疫苗接種方法。這本書印了很多本,影響很大。鑒於醫學帶來的良好互動,1828年,英國醫生郭雷樹和美國醫生布拉德福德幹脆在廣州開了壹家正規診所,專門治療歐美貿易商和中國人。65438-0834年來華的美國醫生、傳教士彼得·帕克將西醫的力量整合到壹所眼科醫院。地點在新鬥蘭街,所以叫新鬥蘭醫局,物業由中國經銷商吳炳建提供。根據彼得·帕克自己的統計,第壹季度有近1000名患者接受治療,來這裏的人遠至大陸。從1837開始,人手緊缺的醫院甚至開始直接培養中國醫生,可以說是中國醫學現代化的壹個良好開端。廣州的開放不僅是因為政策,而且在中西貿易限於廣州之前,近90%的歐洲船只駛入珠江口,因為這裏是南方外商停靠的最大港口。不僅港口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而且市場也足以提供令人滿意的供應和銷售來源。另壹方面,從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編年史可以看出,福建等其他地方的海關不僅商業能力不足,而且陋習更為嚴重,無法與廣州的寬松流暢相比。即使鴉片戰爭迫使清廷向西開放了更多的港口,但廣州在容納西方近代先進元素方面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也是中國現代化的源頭之壹。
  • 上一篇:總結工作作風存在的5個問題。
  • 下一篇: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不知情怎麽會被罰款?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