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設重自律輕他律。“自律”是德治,“他律”是法治。在強調“自律”,提高每個公民道德素質的同時,也要嚴格“他律”,采用法治的手段。
隨地吐痰,亂扔煙頭和雜物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壞習慣。為什麽這種小事總是被禁止?對比國外壹些國家,筆者認為原因在於“自律”與“他律”的失衡。
據說新加坡法治用重法,政府規定任何人在街上吐痰、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只要被巡邏隊發現,都會受到嚴厲處罰。壹般情況下,第壹筆罰款是65438新元+0000元(約合人民幣6500元);第二次翻倍;第三次,除了罰款,還要穿上衣服去掃街。不管是高官還是平民,大家都是這樣。所以在76%的人都是華人的新加坡,街道很幹凈,沒有隨地吐痰和亂扔煙頭的現象。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首先要在“自律”上下功夫,努力讓全市每個人都認真學習,從我做起,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率先垂範。其次,加強他律,重視法治,以鐵的手腕保護創作活動。
把自律和他律統壹起來,德治和法治統壹起來,相信幾年後泉州會像新加坡壹樣健康文明。當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時,公民的道德面貌將煥然壹新。贊成:提高執行力和自律比他律更重要。
貫徹人才的三個標準:
1,信守承諾——言出必行,出成果。
2.結果導向——鎖定目標,鎖定結果,勇往直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永遠不要放棄——唯壹的失敗是妳選擇了放棄。
這三個標準都是個人因素決定的。“他律”只能是壹種監督機制,而不能真正成為提高執行力的決定性因素。企業的“企”字是上面“人”下面的壹個“停”,沒人了企業就停了。提高執行力的關鍵在於執行者是否具備執行人才的三大標準。所以,自律更重要。
反方:提高執行力比自律更重要
我們先假設壹個現象:如果執行力的高低取決於自律,那麽企業的成敗取決於個人的自律。換句話說,如果企業用了自律性強的人,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但如果企業用自律性差的人,後果不堪設想。換句話說,企業的生死不應該由員工的自律來決定。因為,人不是聖人。再強的自律,人有時候也會情緒低落,滑倒,放松。
那麽我們來看看真正優秀的企業是如何提高執行力的。每個企業都會有人員流動的現象,當然也會有很多自律性強的人,但是優秀的企業無論流失什麽樣的人都會繼續發展壯大。那麽世界500強公司是靠什麽讓自己穩步發展的呢?取決於:建立不依賴任何人的制度體系——4R運營管理體系。這就是“制度執行力”。制度是自律還是他律?那麽什麽是4R呢?
1R:結果明確;
2R:壹對壹的責任;
3R:妳越信任,妳越檢查。
4R:好消息造就好人。
其實人不需要再教育,只是需要再提醒。再次提醒是最典型的他律。就像隨地吐痰壹樣,我們的父母從我們不在小學的時候就教育我們隨地吐痰不好。那時候我們知道隨地吐痰是十大惡習之壹,但是在我們幾十年的生活中,誰能說自己是壹個從不吐痰的自律的人呢?我相信99.9%的人都隨地吐痰過。為什麽大家都知道真相了妳還吐槽?根本原因是他律不夠。如果總有人提醒妳要做壹個高素質的人,不要隨地吐痰……那麽隨地吐痰的現象就會大大減少。
再來看整個社會的發展。如果沒有法律的威懾,我們會生活在怎樣的社會力量中?請問法律的威懾力,法律制度的建立是自律還是他律?
綜上所述,提高執行力他律比自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