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當妳打開壹扇門時,妳不必關閉壹扇窗

當妳打開壹扇門時,妳不必關閉壹扇窗

“跨界訓練、跨項目選拔”:新壹代優秀運動員的成就——北京冬奧會引發的思考。

專欄作家:壹些談話。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奧會圓滿落幕。在短短的17天裏,中國代表團不僅實現了全程參賽的目標,而且在獲得的金牌數和獎牌數上都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

參加北京冬奧會的177名中國運動員來自20個省(區、市),其中約1/5的運動員從運動生涯開始就沒有進行過冰雪專項訓練;雪上項目近壹半是跨界運動員。閆文剛,天津人,原本是跳遠運動員。經過近六年的鋼鐵雪車專業訓練,他成為中國唯壹壹位通過跨界跨項選拔獲得獎牌的運動員。2065,438+06年嚴文剛轉型冬季項目的時候是65,438+09歲。

受到全民追捧的00後冬奧小英雄顧愛玲和蘇,憑借兩金壹銀和壹金壹銀的輝煌成績,以及在公眾媒體上的出色綜合素質表現,無疑成為了目前滾動體兩個領域的頂級明星。

嚴格來說,年僅14的蘇在2018年加入“國家隊集訓體系”之前,只是壹名熱衷於演藝事業的滑雪運動員。天才少女顧愛玲的特長和愛好比較廣泛,田徑、籃球、芭蕾、鋼琴、唱歌、模特表演、數學等。,每壹個都可以輕松掌握。和顧愛玲的奧運獎牌壹樣耀眼的,還有斯坦福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眾所周知,兩位天才選手在北京參賽期間,各自都遇到了不少“挫折”。但面對失利,他們的信心並沒有被擊垮,而是敢於挑戰——通過提高技術難度系數,後續項目動作完美呈現,成功反擊。雖然都是第壹次參加奧運會,但兩位天才少年在世界大賽上表現出來的自信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與他們的實際年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拿奧運金牌對他們來說,似乎是那麽的輕松自在。

那麽,在世界競技體育的巔峰舞臺上真的那麽容易贏嗎?

2004年8月,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亞體育學院(AIS)的科學家們把所有的籌碼都押在了與具體項目本身無關的整體運動能力上。他們計劃用壹年半的時間,通過體能訓練,培養出壹名有資格參加2006年意大利都靈冬奧會冰上雪橇項目的女運動員。但當時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曾經參加過田徑、體操、滑水或沖浪的女運動員。整個雪地車行業都說,“妳永遠不會成功。這個項目是壹門藝術,需要時間去理解。」

的確,澳洲體育學院招收的運動員之前沒有任何冰上運動的經驗,但都是各方面條件綜合的頂尖運動員。梅麗莎·霍爾是世界沖浪救生運動會的世界冠軍,艾瑪·謝爾斯是世界滑水錦標賽的冠軍。他們被帶到加拿大的卡爾加裏進行冰上試訓。

事實證明,冰的“感覺”似乎不那麽重要。在第壹次踏上冰面10周後,梅麗莎·霍爾在第23屆世界滑冰錦標賽上擊敗了壹半的選手,贏得了下壹場比賽。前沙灘短跑運動員米歇爾·斯蒂爾(MICHELLE STEELE)也壹路晉級,獲得了意大利都靈冬奧會的參賽資格。澳大利亞體育學院的科學家發表了題為“14月,冰上新秀出征冬奧會”的論文,訓練計劃被載入體育史冊。

澳大利亞在“跨項選擇和跨境訓練”領域壹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從1994開始,為了備戰2000年悉尼奧運會,他們啟動了“全民尋星計劃”——重點測試14-16歲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和體質。在當年的悉尼奧運會上,只有654.38+09萬人口的澳大利亞體育代表團獲得了58枚獎牌,也就是說,每654.38+00萬公民就有3.03枚獎牌,幾乎是美國的654.38+00倍。

2012倫敦奧運會前,英國也效仿澳大利亞,系統地重新規劃了奧運選材策略:突出跨國選材,也取得了成功。其中,壹個傳奇運動員的故事引人深思。她就是克裏斯·威林頓(CHRISSIE WELLINTON),英國傳奇鐵人三項運動員,知名作家和慈善家。

惠靈頓在英格蘭東部的壹個小村莊裏度過了她的童年。從小她就對激烈的運動不感興趣,但她確實參加了很多運動,比如跑步、曲棍球、五人籃球、遊泳等。15歲時,惠靈頓為了準備學校考試,拒絕了父母安排的專業遊泳俱樂部訓練。後來,惠靈頓以優異的成績從伯明翰大學畢業,並在曼徹斯特大學國際發展中心攻讀碩士學位。後來,她加入英國政府,參與起草了英國援助伊拉克戰後重建的政策。然而,在推動政策改革的過程中,惠靈頓對政府部門的各種官僚主義越來越感到厭倦。

2004年,她只身來到飽受戰亂的尼泊爾,開始幫助當地的汙水清理項目。但在喜馬拉雅,她漸漸萌發了從事職業鐵人三項的想法。那時候的她完全沒有公路騎行的經驗,第壹次坐上自行車座椅竟然是27歲!她騎著自行車穿越海拔4500多米的喜馬拉雅山,從事自然的高強度訓練,同時開始發現自己在耐力運動方面的天賦,決定向該項目的巔峰發起沖擊。

2007年2月,30歲的惠靈頓成為職業鐵人三項運動員。經過短期專業訓練,她於同年6月65438+10月65438+3月獲得世界冠軍,將距離最近的運動員甩在身後近2分鐘,受到英國鐵人三項協會的稱贊。

在整個職業運動生涯中,惠靈頓參加了13次正式比賽,其中包括四次世界冠軍,從未輸過。在德國世錦賽上,她以8小時18分13秒的成績完賽,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比她2007年開始參加鐵三職業比賽前的世界紀錄快了半個小時,成績僅落後於世界四大優秀男運動員。

惠靈頓後來提到,接受良好的教育在自我發現、自我激勵和自我約束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她憑借自己的天賦和自覺主動,向世人展示了壹個“大器晚成”的典型案例。

另壹位家喻戶曉的世界體育明星,傳奇網球巨星費德勒的成長故事也堪稱經典。

費德勒的南非母親是壹名網球教練,但有趣的是,她從未教過自己的兒子。當費德勒蹣跚學步時,他在母親身邊踢足球。我小時候開始和父親壹起打壁球。後來嘗試了滑雪,摔跤,遊泳,滑板。我還打了籃球、手球、網球和乒乓球。直到進入青春期,費德勒才決定放棄自己最喜歡的運動——足球,專門練習網球...未來他能有出色的運動天賦和高超的手眼協調能力,都得益於他在多項運動上的經驗。

同時,事實也證明,雖然費德勒後來明確了自己的特殊目標,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後來的發展。很多網球巨星通常在30歲左右退役,而費德勒在40歲(2021)依然活躍在網球賽場,並躋身世界前十。

目前,國際運動科學領域的大量研究表明,過早地進行針對性或專門性的訓練,對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是沒有意義或有害的。

尤其是在CGS運動項目(如自行車、田徑、帆船、遊泳、滑雪、舉重等。),科學家發現,如果以15歲為分割線,像費德勒這樣接受過廣泛運動訓練的孩子,成年後的表現要比分割線年齡前接受過特定運動訓練的孩子好。

當然,那些體育方面的優秀教練也知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道。又名迪耶夫,蘇聯早期的傳奇足球教練,不僅年輕時踢得好,還在伏龍芝軍事學院教擊劍。他深刻理解擊劍中的“招架、招架”戰術與足球中的防守反擊類似,並將這壹類比描述放在1946出版的專著《足球戰術》中,多年來被東歐各地的教練奉為圭臬。

現代足壇也有很多這樣的案例。2003年,英超查爾頓俱樂部主教練阿蘭·柯比什利(ALAN CURBISHLEY)任命南非運動醫學專家韋恩·迪塞爾(WAYNE DIESEL)為俱樂部醫療總監。在此之前,韋恩壹直在壹家知名的職業橄欖球俱樂部工作。永利很快給球隊帶來了各種變化,比如訓練後的冰浴。在當時沒有過硬硬件設施的情況下,找了壹個大垃圾桶臨時代替。即便是俱樂部最大牌的球星保羅·迪卡尼奧也不解不甘,只好“跳進冰浴桶”——其實這樣的康復措施在足球界早已司空見慣。

永利的跨界創新至今仍未停止,他將運動研究部門與運動醫學部門進行了整合...同樣,這些想法後來也被他成功帶到了熱刺俱樂部,這也是穆裏尼奧加盟熱刺時只帶了少量助教的原因——所有的專業後援團隊都已經準備好了!

永利在英超俱樂部的驚人工作,讓他有機會在2015年轉會到NFL的邁阿密海豚俱樂部,成立了壹個強大的運動表現部門——其實比德國前國足主帥克林斯曼從美國為德國國家隊引進康復訓練師和特別教練晚了11年。克林斯曼還力勸德國功勛冰球教練彼得斯加入教練組,這不僅在德國足球界引起軒然大波,也引發了對他本人的質疑。直到2006年歐洲杯德國國家隊取得優異成績,質疑聲才逐漸平息。

再比如,2003年之前的英國自行車隊可以說是壹無是處。在過去的110年裏,我們沒有在環法自行車賽或世界大賽中獲得壹枚獎牌。但在僅僅5年後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英國隊橫掃60%的金牌;在2012的環法自行車賽中,英國人獲得了第壹個冠軍。2014倫敦奧運會,團隊打破9項奧運紀錄,7項世界紀錄...從那以後,英國隊在項目的各個領域都應接不暇,包括道路、場地、山地和小輪車。

所有這些輝煌的成就都歸功於英國自行車協會在2003年任命的體育表演總監戴夫·布瑞斯福德。

戴夫以前從未當過職業教練。他是天空自行車俱樂部的總經理,在此之前,他是壹名推銷員,這意味著他是壹名體育經理和商人。但正是他開闊的視野,給球隊的整體訓練策略帶來了經濟學上的“邊際收益”。戴夫有序地將能為團隊實現卓越績效的要素分解為硬件和軟件中的無數模塊,每個模塊每天都需要1%的改進。雖然每天只有微小的進步,但在“時間的復利效應”下會變得優秀,這就是成功與失敗的世界差異,所謂“壹日千裏”。

更重要的是,戴夫促進了與許多領域專家的跨界合作,如心理學、醫學、環境色彩學、材料科學和動力學。他致力於推動與F1團隊的技術培訓、設備研發、科研數據,甚至商業模式的合作。戴夫在自行車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使他在2008年和2012年兩次獲得BBC最佳蔻馳獎。他倡導的“1%理論”得到了體育圈內外的高度評價,並廣為傳播。英國教育部將其作為政策制定的原則之壹,哈佛大學甚至將“1%理論”寫入工商管理教材。

透過這些世界頂級運動員和教練的生動案例,我們是否可以進壹步思考:從史前時代開始,在人類早期生活中就開始出現以取勝為目的的原始原始的體育比賽,然後在古希臘以摔跤作為競技體育發展的起點,直到近現代各種名目繁多的體育“競技體育”比賽...除了不斷挑戰人體運動的極限,在我們近120年來壹直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強”的基礎上,各種競技比賽的制勝之道還有哪些領域可以深入挖掘?

話題很大,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上面的案例中得到壹些啟發:

作為現代智人,我們最大的優勢其實是高深度專業化的對立面——廣泛整合各種知識和經驗的能力。在各行各業,很多取得了壹些成就的所謂“成功人士”,能夠從各種渠道學習知識,然後在各個領域找到潛在的“連接點”,並通過類比,創造性地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其他領域,同時善於打破“認知壁壘”。

毋庸置疑,現代社會需要能夠將看似遙遠、毫不相關的領域連接起來的通用人才。比如回到競技體育領域,這意味著運動員“訓練”的廣度很可能預示著轉型的廣度。也就是說,培訓者/學習者擁有的知識或背景越多,他們創建的抽象模型就越豐富,對具體例子的依賴就越少。

顧愛玲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跳臺決賽第三跳中,完成1620的超高難度,獲得最高分94.5。賽後她說:“我上周訓練時想到這個(動作),我從來沒有在雪上做過。第二跳後我只排第二,所以我選擇這個動作作為第三跳。”她成功了。這種無意識的模擬現象在運動心理學中被稱為“冥想”。是的,雖然顧愛玲在訓練中從未練習過這個特定的動作,但她利用自己廣博的知識和技能(如田徑、芭蕾、數學等。)並刺激壹些肌肉記憶將意識概念中形成的抽象模型完美而具體地呈現出來。

同樣,影視表演對蘇在奧運會上的推廣起到了什麽具體作用我們不得而知,但顯而易見的是,表演首先要求演員具備模仿自己肢體和語言的能力,以及在舞臺上或鏡頭前的角色代入感,甚至進入壹種“忘我”和“忘我”的狀態;同時,作為愛好,吉他彈奏和歌唱天賦表演訓練對他的單板運動技能和心理素質都有積極的影響。

遺憾的是,在我國傳統的運動員體系中,像顧艾玲和蘇這樣背景的天才實在是鳳毛麟角。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另壹位同樣受到大眾喜愛的體育英雄在冬奧會期間出現了:中國女足教練水。

2022年虎年伊始,水帶領中國女足在多年後奪回亞錦賽獎杯,為中國足球帶來了壹絲光明和尊嚴。如果妳看看她的輝煌成長史,妳會驚訝地發現,水教練直到17歲才改練足球。在此之前,她是職業田徑運動員,主攻跳遠和五項。

隨著北京冬奧會的空前成功,全國各地掀起了新壹輪全民健身、熱愛體育的熱潮。尤其是在00後年輕壹代中,在顧艾玲、蘇等樹立的新壹代體育偶像的影響帶動下,只要秉持科學精神,保持開放的態度,就壹定能在更廣闊的領域發掘出更多具有優秀潛質的運動員。也許他們現在“無所作為”,也許有的還在“朝三暮四”,有的甚至“為時已晚”...但誰能說,當上帝為他們打開成功之門時,他壹定會先關上那扇窗呢?!

讓我們大膽設想壹下,未來或許可以期待,能否在主教練領導運動員選拔訓練的崗位上,或者在體育管理部門的領導崗位上,聘用更多具有跨界思維、具有通識轉化能力的復合型伯樂人,以及不畏“奇思妙想”、能“出奇制勝”的行業領軍人物。

我們拭目以待。

  • 上一篇:
  • 下一篇:無疫區社區防控宣傳口號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