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大學生貸款悲劇

大學生貸款悲劇

校園貸是怎麽產生的?

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通過個人信用的方式提前消費,催生了火熱的“校園貸”市場。從近期曝光的案例來看,壹些遊走在監管灰色地帶的“校園貸”,不僅侵害了出借人的權益,也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註。校園貸亂象的原因是什麽?和蜜蜂投資借款人討論壹下吧。

校園貸亂象的原因是什麽?

首先,從大學生的角度來看

1,人傻,好糊弄

大學生總是不認真算利息,覺得貸款利息不是很高,認為存生活費就能還。妳說它愚蠢嗎?

2.錢是多麽反復無常啊

這裏說的錢不是指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而是指大學生的依靠:父母。基本上大學生的貸款額度都不高,就算大學生自己不還,父母也還能負擔得起。

3.自制力差

現代大學生有強烈的購買欲。貸前覺得貸後可以約束自己的開銷,但往往貸後又約束不住自己,雪球越滾越大。

4、異想天開

現代大學有很多思想,總認為市場上到處都是錢,隨便做點什麽就能賺錢。沒有家人的支持,我不得不貸款。但其實大部分大學生都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還在抱怨。他們壹拿到生活費,就要靠家人來還。蜜蜂投資借款人認為創業很好,但是要考慮項目和實際情況。

5、易於清理

相比步入社會的人,大學生還是嫩多了,人脈也相對簡單,容易清理。不還錢就給學校和家裏打電話,讓大家知道妳不怕不還。

第二,從貸款平臺來看。

1,不用擔心用戶。中國的大學生市場那麽大,用戶來源無窮無盡。

2.高產

3.風險可控

第三,從社會環境來看。

大學生信貸市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大學生信用卡、線下和線上借貸平臺三個階段。2009年,銀監會下發通知,禁止銀行向18周歲以下學生發放信用卡。各大銀行的退出,讓互聯網借貸無競爭進入。現在校園貸已經發展成為壹種新的“信用卡”。從2010到2015,貸款平臺從0增加到896。依托“網絡代理”模式,“校園貸”在學生中迅速蔓延。

編者按:蜜蜂投資借款人相信,校園貸壹定會走出青年的野蠻生長,最終走向規範化。為了防止悲劇再次發生,大學生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向大學輟學生借。如果有資金困難,也要告知家長,尋求正規貸款平臺的幫助。

跟誰學財經:大學生淹死在校園貸裏。小心這7個典型案例,請傳給身邊的人!

簡介:

北京某知名外國語大學大三學生暑假回吉林老家,給家人留下遺書後失蹤,隨後家人不斷收到催債短信和電話。8月16日,失蹤大學生被確認死亡,其家人查出其在點對點借貸中向多個平臺借款,同時還有多條恐嚇、威脅信息和討債視頻。目前,警方已展開調查。

溺水學生家屬不斷收到討債信息。

從8月16開始,北京的大學開始迎來學生返校,但家住吉林省蛟河市的範澤義卻再也回不了學校。範澤壹出生於1997,大三。2017年8月3日,正在家裏過暑假的範澤壹告訴家人他要回北京上學,隨即離家出走。據範澤壹家人介紹,當天下午範澤壹離家時,家人在他的臥室裏發現了壹封遺書,稱自己“壹步錯,壹步錯”,“心裏承受不了”。

發現遺書後,家人立即撥打範澤壹的手機,但手機無法接通。隨後,家人立即報警,警方隨即對“失蹤人員”立案調查。

範澤壹家人告訴記者,範澤壹失蹤的第二天,也就是2017年8月4日,範澤壹父親的手機開始收到幾十條短信,都是關於討債的。

範澤壹手機收到的壹條討債短信。

與此同時,範澤壹的父親也接到了多個催債電話。辱罵結束後,電話裏的人都聲稱是範澤壹借的,現在聯系不上範澤壹,就向家裏討債。

8月5日,水中發現壹具浮屍。DNA比對結果顯示,溺水屍體就是範澤壹本人。

在追繳的範澤壹手機中發現,範澤壹從2065年7月438+06開始,在壹家名為“蘇X貸”的網貸平臺借了第壹筆1500元,之後又在另壹家網貸平臺借了3000元歸還借蘇X的錢,之後又在另壹家貸款平臺借了更多的錢歸還最後壹筆。除了“速X貸”,他還向“今日X客”、“哈X米”等網貸平臺借款。

校園貸如何快速崛起?

2014年,“校園分期”出現。壹是從iPhone等大學生愛買又買不起的產品切入,結合電商、土地推廣、分期付款等優勢,在全國高校迅速快速傳播。

據統計,2016年大學生互聯網消費信貸規模已超過800億元。這個規模在2015年只有260億元。大學生收入少,但對數碼產品、旅遊、娛樂需求大,更容易接受信用消費和分期付款。

“校園貸”平臺抓住了大學生的這些需求,在校園內大力推廣。近壹年多來,黑代理、裸貸等“校園貸”陷阱頻發,部分大學生成為受害者或罪犯。

2016年,網上流傳壹個點對點借貸平臺的“裸照”8.75G壓縮包,其中有167女大學生的視頻,瞬間將非法“校園貸”等問題推上風口浪尖,輿論壹片嘩然。

當時輿論普遍認為,幫助非法“校園貸”橫行的,是很多大學生因為虛榮心和相互攀比而形成的高消費行為。

但這種“恨鐵不成鋼”的論調掩蓋了“另壹面”。很多校園貸防不勝防。他們抓住學生的心理,甚至對自己的親朋好友下手,把人引入陷阱,比如以下七種。

非法校園貸七大典型案例

“不良貸款”

主要是指那些通過虛假宣傳、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或給學生帶來惡意貸款的平臺。

典型案例:2016,11,福建漳州大二學生,因參與不良校園網貸,負債百萬跑路。

案例分析:不良校園貸往往存在壹些風險問題,如未知率、貸款門檻低、審核不嚴、催收方式不文明、風險控制難度大、風險容易轉嫁給家庭、校園代理人不合格等等,要進行識別。

""

根據法律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年利率不超過24%,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利率24%-36%是灰色地帶。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36%的,視為“0”,不予支持。

典型案例:2065438+2007年3月,福建某大學生通過校園貸廣告借款800元。沒想到,在利息滾動的情況下,他背負了近20萬元的債務!

案例分析:月息“0.99%”的校園貸分期,容易造成“利息低”的假象,但加上平臺服務費,就變成了超過年利率24%的超高利率!如果妳支付滯納金,超過36%將成為非法。

“多頭貸款”

主要是指壹種因多個校園貸平臺貸款而產生的“以貸抵債”多頭貸款。

典型案例:2016年3月,河南某大學生在10多個校園理財平臺借款近60萬元,後因借款過多跳樓身亡。

案例分析:“多頭貸”的問題不僅在於校園貸平臺是否正規,還在於多個校園貸平臺放貸直接造成的巨大還款壓力。

“MLM貸款”

主要是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園貸平臺招募大學生作為校園代理,要求學生下線壹步步收款。

典型案例:2017年2月,吉林破獲壹起涉及150多名大學生的校園貸案件,主角鄭瀟下線做代理,壹步步提成。

案例分析:判斷傳銷的三個標準:是否需要繳納會員費;是否讓開發下線;是否實行累進提成。涉案學生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大多在不知情和利益驅動下被不法分子利用。

“單筆貸款”

主要是指不法分子利用大學生求職心理,以貸款購物為名獲取提成的新型。

典型案例:2016上半年,南京學生陳被“刷單”誘惑買手機。沒想到,成功分期購買手機後,實際用戶拒絕分期付款,消失了。

案例分析:我們應該高度警惕典型的“貸款購物”騙局。求職時壹定要選擇正規有信譽的單位,謹防“好人”主動介紹自己的工作行為。

“裸貸”

主要是指不法債權人通過威脅借款人使用或不雅視頻作為貸款抵押證據的行為。

典型案例:4月11日,2065438,福建廈門大二學生,卷入“裸貸”校園貸,無力承受還債壓力和追債騷擾,選擇燒炭。

案例分析:“裸貸”往往會對借款人造成心理壓力,使借款人難以承受,采取極端手段。壹旦陷入赤裸裸的陷阱,要主動報告自己的借貸信息,及時報警。

“培訓貸款”

打著金融創新旗號的“培訓貸”,其實是“校園貸”的新變種,專門用來騙涉世未深的大學生。

典型案例:2065438+2007年4月,廣州某教育機構以“培訓班費用”為由誘騙大學生貸款,導致270名學生被騙。

案例分析:這種校園貸其實是壹種通過虛假宣傳,誘騙學生參與還貸的要素。

認清“不良校園貸”真面目後如何防範?專家給出建議,要做到“三不要”:不要涉足“不良校園貸”;不要“非理性”消費;不要“采取極端的解決方式”。及時與父母溝通,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脅時報警。

希望不再有人陷入校園貸,不再被騙。

關於校園貸,妳有什麽想說的?

在留言裏,大家壹起聊聊吧!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跟誰學財經。

該男子用6000元貸款恐嚇女大學生,實施多次侵害。案件的後續進展如何?

山東淄博某投資咨詢公司信貸業務員李,在知情的情況下,以“裸貸”的方式,將錢借給某職業學院女大學生邊某。因邊某無力償還借款,李以公開相威脅,強迫邊某在其開房的賓館與其多次發生性關系,並“賠償”借款利息。

經淄博市臨淄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李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9月6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的文書顯示,李,1981年5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案發前在淄博某投資咨詢公司做信貸業務員,戶籍所在地濟南市鋼城區。因涉嫌犯罪,李於2019年6月被刑事拘留,同年2月被逮捕。他現在被關押在臨淄區看守所。

據壹審查明,2016,10年6月,李某通過拍攝被害人邊某的照片,借給山東某職業學院淄博校區某大學生6000元。因邊某無力償還借款,201165438年10月至2018年10月,李某以與邊某發生性關系相威脅,要求其“還”借款利息。李以此為手段,多次強迫邊某到張店區、臨淄區的多家賓館、飯店與其發生性關系。

壹審認為

被告人李以泄露被害人隱私相威脅,強迫被害人違背其意願發生性關系,其行為已構成犯罪。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第壹款、第六十壹條之規定,判處被告人李有期徒刑六年。李不服壹審判決,提出上訴。

二審認為

李在明知邊某不符合貸款條件的情況下,故意以“裸貸”的形式借錢給在校大學生邊某。邊某無還款能力,無法還款。李以公開相威脅,向邊某施壓,多次強迫邊某在其開房的賓館與其發生性關系,並“賠償”借款利息。他的行為違背了女性的意誌,符合犯罪的特征。李的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不成立。

“李以泄露邊某隱私相威脅,強迫邊某與其發生性關系,其行為已構成犯罪。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量刑適當。”據此判決,二審駁回李的上訴,維持原判。這是最終裁決。上訴人李只是威脅被害人償還借款,被害人自願通過發生性關系抵消債務進行交易。

電話錄音是在雙方最後壹次發生性關系後錄制的,上訴人向被害人提供手機是為了方便向被害人收錢。兩人都不能得出受害人是在雙方發生性關系時被脅迫的結論。

  • 上一篇:如何從自我角度保護世界遺產?
  • 下一篇:貸款詐騙的司法適用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